朱塞佩·西诺波利Giuseppe Sinopoli
自1983年起,西诺波利与DG签有独家录音合约,已推出不少非常出色的CD碟,如: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明茨)勃拉姆斯《德文安魂曲》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沙汉姆)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马勒《第二交响曲》马斯卡尼《乡村骑士》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普契尼《蝴蝶夫人》斯克里亚宾《第三交响曲》理查·施特劳斯《莎乐美》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威尔第《那布科》瓦格纳《汤豪瑟》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拉威尔《达尔尼斯与克洛埃》(第二组曲)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勋伯格《室内交响曲》、《歌剧合唱选集》
西诺波利与穆蒂、夏伊被誉为"现代意大利指挥3杰".1946年11月2日,西诺波利生于威尼斯.1972年,26岁的西诺波利被聘请为威尼斯音乐学院现代音乐、电子音乐教授,同时到维也纳开始跟指挥家斯瓦洛夫斯基(H.Swarowsky)学指挥.3年后,在法国洛里昂(Lorient)音乐节中首次以指挥家的身份亮相.随后几年他便在荷兰、德国指挥现代音乐作品演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76年,他在威尼斯成功地指挥了《阿依达》,才被人们所认识.1980年,他在柏林德国歌剧院指挥《马克白》、在汉堡国家歌剧院指挥《阿依达》和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指挥《阿蒂拉》等,所指挥的曲目全是清一色的威尔第歌剧作品.奇怪的是,现代音乐鼓吹者西诺波利竟摇身一变成为威尔第歌剧专家,使他在歌剧界的名声大增,这种突如其来的蜕变之因,至今仍是乐坛之谜.
紧接着,他积极扩大歌剧指挥活动范围,1983年在伦敦皇家歌剧院指挥《玛侬·列斯科》(普契尼曲)、在巴黎歌剧院指挥《露易莎·米勒》;1985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指挥《托斯卡》、在拜罗伊特音乐节指挥《汤豪瑟》、《漂泊的荷兰人》(1990年)等.除了涉猎威尔第、普契尼的歌剧作品之外,西诺波利也经常出现在音乐会指挥台上,1983年至1987年,他出任罗马圣西西里亚音乐学院乐团首席指挥,1984年,被指定为爱乐乐团(伦敦)首席指挥,1987年升为音乐总监,并再度续约至1997年.1992年秋,他兼任德累斯顿国家乐团首席指挥.
除指挥之外,西诺波利还是位很有才华的作曲家,他于1974年写的歌剧《卢·莎乐美》(Lou Salome),初演于1981年5月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并于1987年录制成CD碟(斯图加特电台交响乐团/西诺波利,女高音露契亚·波普,男高音卡雷拉斯).
西诺波利是属于新进型指挥家,对现代音乐有着出乎天性的喜爱,他的指挥棒像是名医的手术刀、锋利、稳重、敏锐、集中,对任何音乐作品他都十分尊敬,以科学家的态度认真地考察、分析,而后才着手指挥,处理作品从不草率,从不含糊,这或许因他还是一位医学博士之故罢.
西诺波利是位非常音乐化的指挥家,手势美,动作帅,胆量大,头脑清.在他的指挥中,几乎每句乐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一丝不苟,音乐高潮时,他也像伯恩斯坦那样跳起来指挥,极有威力,热力,也带点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