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4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勒交响乐版本的个人选择 [复制链接]

查看: 68271|回复: 437
121#

zelenka 在 2005-8-23 17:44:20 发表的内容
我还是比较喜欢“死挪玻璃”的。只是“比较喜欢”而不是“最”。
古典音乐中没有“最”,只有“醉”,还有这个“罪”是老婆给判的。
其实,索老的也不错,还是想再次“犯罪”。


说的很有趣,也很准确。
索尔缔的马勒属于那种优美型的,声音很漂亮,结构也很工整。或许感到这马勒“快乐”了点,但是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取向。
TOP
122#

演奏: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指挥:拉菲尔-库贝力克
编号:DG463 738-2

库贝力克的这套马勒交响乐全集,无论是LP还是CD,在音乐界都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众多的评论文章中,我并没有找到有特别说服力的阐述,因此我打算亲自从这套唱片中体验一下库贝力克的艺术风采,在这套唱片集中,他第一个录制的是马勒的第九交响曲,库贝力克对马勒作品的表现手法往往是以研磨严谨的风格而得到很高的评价。在第九中,他运用了大量的动机来展示“库贝力克式”对动态和平衡朴素的把握及运用。在录音中,有一部分的问题表现在音质的刺耳,粗糙上。像这类大型乐队的作品,往往需要足够立体空间来最大限度的展示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内涵,也能给听众带来最好的听觉享受,然而在库贝力克的录音室中,似乎充满了干涩郁闷的空气。库贝力克对铜管乐器的安排处理让我想起了另一位老大师——约夫姆在布鲁克纳的“第八”中,铜管乐器一反常态的失衡:给人不适的感觉,似乎整个作品也被弯曲了,这么处理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带来了足够的响度。对于这个版本马勒“第九”还有一点值得补充,库贝力克在处理节拍上让人非常的迷惑,特别是他的“柔板”,完全没有哲理的说教,没有飘逸的潇洒,也没有永恒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只有一位根植土地职业音乐家的诚挚告白。这个乐章不管他何时何地演绎,都像是用钟表计时一样,恰好21分钟。

第五交响曲(在DG的套封上被错误的注上了“巨人”交响曲)是一个轻柔的,极富诗意的演绎。速度略显快,却显得很直率,节奏上仍是“库贝力克式”的。在第三和第九中,他对“散板”(rubato)的运用并不得心应手,这使得作品带上了浓重的悲伤的气氛,在这个“第五”中,改进了很多。和“第九”一样,在录音方面仍有一些问题,这次是小提琴的位置过于靠后,仿佛置身于整个场景之外,这一点的美中不足让人十分遗憾。

库贝力克的“复活”和克伦佩勒的版本十分相似,只是最后缺少了更具坚强力量果断的表现。即使如此,最后一个乐章仍称得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不朽版本。无论是从音乐的整个气氛上还是从基调的品味来体会,都让人惊叹不已。“第三”的演绎略显混乱,强烈的斯多葛式的坚忍在“库贝力克式”的四平八稳的节奏下彻底崩溃。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演奏刺骨锋利却缺乏紧张感,整个第一乐章在不紧不凑的节奏中缓缓而行。整个演出毫无激情的火花,内向含蓄的风格被过分的夸张了,这一点显然是违背作者本意的。“第四”在整套马勒交响曲集中的地位无足轻重。“第五”的风格更是有趣,时而狂野,时而平静,在末乐章快结束时,才有所收敛。库贝力克在这里处理“慢板”的手法极有特色,除了他独有的招牌风格以外,不乏华丽的浪漫情调,也有让人头疼不已的错误。

“第六”和”第七”交响曲的结构非常复杂,在演奏上也有很大的难度,实际上,“第六”交响曲在平衡感和整个空间结构上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库贝力克的这个演绎,库贝力克的乐章显得有些散漫和凌乱。这样的库贝力克式节奏出现在第一乐章并没有问题,可是整个交响曲都是这样似乎让人无法忍受。听听伯恩斯坦或是托马斯的同一版本你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了。库贝力克缺少的是强烈的,具有挑战自我的表现能力。库贝力克赋予“第六”一种美妙的,直率的气息,而不是我们早已习惯的那种风格,低调压抑的神秘,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后者,我想即使是马勒在世指挥此曲,也应该是这样的。

“第八”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旋律也极富歌唱性。但也不能因此忽略了音乐内在的东西,就象是在索尔蒂和西诺波里的版本中达到的那种境界,少了它,“第八”仍是一个很好听的作品,可是终究也只是收藏的一件珠宝玉器而已。

我想我很能理解为什么DG把这套唱片以平价版发行。DG唱片公司同时还有两套非常不错的马勒交响乐全集,我并不是指阿巴多的那套,而是伯恩斯坦和西诺波里的精彩演绎。遗憾的是DG还没有完整的发行过这两套全集。库贝力克确实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他带给我们一种温和的人性化的声音,然而由于自然表现力有时会产生一种过于迂缓的倾向,使得他的作品的耐听度大大的下降了。
最后编辑zelenka
TOP
123#

恕我乱说:阿巴多的新马二好在其控制有序的结构,怎么说清,是难题。确实在很多地方阿巴多都是将作品的宏伟极其感性地加以呈现,肢体解剖完美。很多高潮的地方是一般录音难以达到的境界。管乐的控制达到了当今管弦乐演奏的颠峰状态。无奈,不良的现场平衡有损录音的完美性,但对演绎的感人程度却不能加以磨灭!弦乐的刻画似乎有些凝重,这种凝重并不能加强全曲的表达,这几乎也是录音造成的影响,现场拾音的环节估计没有到达DG拿捏有把握的地步。估计录音地点的选择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这是迄今最感人的马二演出,相对于伯恩斯坦、拉特尔、克伦佩勒、库贝利克、卡普兰等名演,阿巴多对于如此庞大复杂的结构,其研究的透彻显而易见。
搭配的大海,几乎是有史以来在海的中午太阳过顶时最酷的演绎!说不清,反正感觉是全新的创意,层层叠进的澎湃勃发是唱片艺术的骄傲!

值得拥有的伟大录音!
TOP
124#

谢谢zalenka兄的精彩资料。
版本世界太大了。
TOP
125#

马勒,《大地之歌》剖析片段试听
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41404.htm
TOP
126#

曼弗雷德 在 2005-8-24 10:18:31 发表的内容
马勒的东西,就我看,录音是关键。很多演绎都被不良的录音损失殆尽,就谈不上美好地欣赏了。


确实,说马勒忽视录音(不是那种变态的为音响效果而做的录音)肯定是欠缺的。
高水准的录音都无法将现场的那种氛围传达充分了,何况差的录音呢。
TOP
127#

小松 在 2005-8-24 10:37:57 发表的内容
曼弗雷德 在 2005-8-24 9:42:10 发表的内容
大地之歌我喜欢瓦尔特和费莉尔的立体声版。

我只有DECCA的单声版本,立体声没见过,请曼兄上个图。


回家拍照献上!
TOP
128#

此帖置顶,谢E版对严肃音乐的大力扶持。
TOP
129#

马勒,降E大调第八交响曲《千人》剖析片段试听
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41403.htm
TOP
130#

曼弗雷德 在 2005-8-24 9:42:10 发表的内容
大地之歌我喜欢瓦尔特和费莉尔的立体声版。

我只有DECCA的单声版本,立体声没见过,请曼兄上个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