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永远的红色经典!!(阿龙) (第7页有试听) [复制链接]

查看: 18600|回复: 159
51#

舞剧《白毛女》也是我的至爱之一。它的音乐在我看来不如《红色娘子军》,一到关健时刻,朱逢勃大妈的歌声就出来了,全剧十几首歌,听起来介于舞剧音乐与歌剧音乐之间。但是它却强于舞蹈。芭蕾舞最好看的无非就是独舞和双人舞,《红色娘子军》在这方面弱一些,几乎没有双人舞,而且舞蹈造型多是握拳举枪一类的。《白毛女》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喜儿与大春的不少双人舞。喜儿在深山的独舞也颇有看头,还有四个女伴跳的窗花舞什么的,也都很有民族色彩。

扮演后半场白毛女的石钟琴,在我看来是当时最漂亮的女演员。而她一身雪白的衣服,一头白发,在闪电和暴雨中冲到悬崖上的造型,在我看来简直可以用“惊艳”来形容。我那时最喜欢看的海报,也是《白毛女》的这个亮相,它几乎就是当时沉闷的娱乐生活中最亮的一道闪电。

别忘了提一句,那时的人唱歌都非常中性,连女人也听不出性别。而在《白毛女》中朱大妈的伴唱,却嗲声嗲气性别特征明显,这是上海女人的骄傲!
TOP
52#

八个样板戏是文革早期的作品,到了后期,陆续又推出了几部京剧和舞剧。

京剧《红色娘子军》,这部作品改编自同名舞剧,主演还是大名鼎鼎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据说她本来是《红灯记》里面的李铁梅首选,后来因为年龄偏大,不像十八岁的铁梅,只好让刘长瑜成了名,还好,她终于在这部京剧里弄了个主角。只是这部京剧论名气既不能和《红灯记》比,也不如同名舞剧。至于有什么经典唱段?不好意思,一点也想不起来了。
TOP
53#

这张我也有,而且里面有我最喜欢的《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当年我就像现在这样狂热地爱听小提琴,可惜好听的作品实在不多,这首《阳光》因为选用的是新疆的维吾尔族音乐素材,充满异国情调,让我这种没有条件接触到外国音乐的人也足实过了瘾。当时也有一首《新疆之春》也很受欢迎,不过本人还是更偏爱这首《阳光》。文革结束后,这首作品消声匿迹了很长时间。我找它也找得很苦,偶尔发现的版本,演绎也太烂。直到这个雨果版出来,才算了我一大心愿。听薛伟的演绎,我有非常满足的感觉。

那首《金色的炉台》原名叫《红太阳光辉把炉台照亮》,也是那个时代的优秀作品。

还有唯一一首能在音乐会上听到的外国小提琴作品,罗马尼亚的《云雀》。因为罗与中国是友好国家的缘故吧,总算让我们知道了一点外面的世界。

其它几首都是根据当时的革命歌曲现在改编的,在当年并不曾听到过它们的小提琴版。

晚上再介绍红色经典的歌剧版
TOP
54#

浊水河上的桥 在 2005-7-10 10:04:39 发表的内容
总结一下:

对想了解一下优秀红色经典作品的朋友,我会推荐你买下舞剧《红色娘子军》(什么版你自己决定)的全剧录音,要72年的录音,64年的音质太差了。买一张京剧《沙家浜》精选,买一张中唱典藏版的《红灯记》,中唱典藏版的《黄河大合唱》与《钢琴协奏曲黄河》,雨林版的《长征组歌》以及中唱典藏版的《江姐》。

我想这几部作品基本代表了那个时代最优秀的音乐创作,并且今天听来仍然魅力不减。

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个怀旧派,那么就照着我上面列出的作品照单全收好了。都不贵,几百元可全部搞定。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确值得收藏,我有一张SONY的《八个样板戏》,里面就有她的精选片断,现在我就上传我最喜欢的《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
TOP
55#

阿龙好像还没有提到《东方红》啊,这是我最喜欢的。
TOP
56#

当时说的八个样板戏,除了上面说的七个,还有一个其实是由三部音乐作品组成的,它们就是《交响乐沙家浜》、《钢琴协奏曲黄河》《钢琴唱红灯记》,拍成电影后,这三部也总是在一起放映。

《钢琴伴唱红灯记》

用钢琴来为京剧伴唱,这以前没有过,大概以后也不会有了,可是你得承认,这个钢琴伴奏版居然也有很高的可听性。不知听惯钢琴伴奏的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年轻乐友,是否能从这种样式中得到一点共鸣?而当初殷承宗改编的动机,竟是因为怕演奏钢琴无用武之地,在天安门广场为群众弹了几段《红灯记》后才萌发的念头。

除了前面提到的中唱典藏版,这有个马可波罗的发烧级录音版,人声与钢琴的质感都录得好极了,演唱者李维康的声音与刘长瑜相比可能稍圆润一些。至于演绎你不用担心,李维康当年也是样板戏的人马之一,在《平原作战》里担任女主角,也演过李铁梅,能非常好地表达唱腔的时代精神。

如果你想接触一下样板戏,又不想听历史录音,那我会建议你买这个既忠实于原作,又有极靓的录音的马可波罗版。很值得一听。
TOP
57#

虽然说是《交响音乐沙家浜》,基本上全是以唱为主的,管弦乐在里面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我不知道能不能把这部作品看作是中国版的“布兰诗歌”?总之京剧《沙家浜》本身就好听,改编不费多大力也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与《钢琴伴唱红灯记》不同的是,这部作品没有用京剧的原班人马,而是用了中央交响乐团合唱团自己的声乐演员。这些学习意大利美声的歌手,现在得要唱出京剧味道来,想必是挺为难的一件事。不过他们还是做到了。

这个版本的录音也很不错。
最后编辑浊水河上的桥
TOP
58#

这是这个系列的碟面。

《小二黑结婚》同样也是郭兰英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流传最广的就一首“清凌凌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了,其它的唱段没什么听头,很幼稚的感觉,小芹娘的唱段怪里怪气,用来搞喜剧气氛还可以,但确实难听。而且除了郭兰英,其他几位的唱功也都不敢恭维。

同样还是“中国歌剧原版珍藏本”系列,非常精美,从收藏角度来说很不错。

经典唱段

清凌凌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
TOP
59#

昨天买回一套93年百利版的《白毛女》。现在百利的唱片不多见了,这套唱片也是买的中唱的72年录音版,唱片非常实在,没有注明用过任何技术重新处理,既不是24BT的,也没有HDCD,更没有真空管重新混音。我与中唱的版本做了比较,中唱的注明为HDCD。

因为中唱的电平高一点,所以出来的声音偏大。此外两者几乎没有任何差别,看来HDCD并没能提高多少音质,当然,中唱的也没有输给百利,因为声音太一致,我怀疑它们都是用的同一母带压的片。

不过从心理上,可能更容易接受百利版,毕竟那个中唱的油印制品似的封面,和碟面的制作都让人难以接受。

当然,如果你不在乎这些,那么中唱版一张才10元,倒是超值得很。
TOP
60#

eric 在 2005-7-10 10:18:44 发表的内容
谢谢浊水河上的桥兄转贴这么多好贴,辛苦了。


别客气.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