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永远的红色经典!!(阿龙) (第7页有试听) [复制链接]

查看: 18601|回复: 159
61#

浊水河上的桥 在 2005-7-10 9:17:51 发表的内容

这里面同时还有一部《黄河大合唱》,我手上另有一个雨果版的《黄河大合唱》,对比之后,还是喜欢中唱典藏版的这个严良昆指挥版。这个录音没查到是哪一年的,可能较新,音质很好。


你手里这个严良昆指挥的《黄河大合唱》如果有诗朗诵的话,就是1987年的录音。
[upload=jpg]Upload/20057101050016980.jpg[/upload]
TOP
62#

京剧《沙家浜》在样板戏中多少有点另类。首先是它塑造的伶牙利齿的阿庆嫂要比其它样板戏人物更具个性化,在所有人物都要求体现共性时,阿庆嫂的个性给人的印象太深了。其次,由于剧本主笔是著名作家汪曾琪(他当时并不出名,但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在文坛名声大噪),所以我们竟然在以革命口号为主的唱腔中,听到了这样美妙的,绝对具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至今看来也是无比生动的唱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洋。

要说好听,我也认为首推《沙家浜》,它的精彩唱段太多了,几乎首首好听,除了现在我们常能听到的《智斗》,其它不少也都广为传唱。《沙家浜》同时也是几部样板戏中最有京剧味的,它可以让那些怀旧的戏迷同样听得摇头晃脑。

可惜,它的主演阿庆嫂的扮演者洪雪飞90年代中在一次赴西北的演出中因车祸而亡。我知道,不会再有任何一个人演的阿庆嫂能超过她了。好在我找到了这部戏的DVD。

经典唱段:

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

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智斗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TOP
63#

[upload=jpg]Upload/20057109184685455.jpg[/upload]
TOP
64#

[upload=jpg]Upload/20057109284057757.jpg[/upload]
TOP
65#

[upload=jpg]Upload/20057109454941387.jpg[/upload]
TOP
66#

[upload=jpg]Upload/20057109523751326.jpg[/upload]
TOP
67#

《阿诗玛》和《刘三姐》也都收入这个系列里了,严格说它们都不能算民族歌剧而只是电影音乐。两部作品家喻户晓。《阿诗玛》还有些歌剧的味道,《刘三姐》基本上就是山歌。说到《刘三姐》我想起77年电影重新上映时的盛况。在桂林的所有电影院里,全部通宵达旦地放这部片子,一天二十四小时轮轴转地放映,观众还是拥挤得怕买不到票,这种盛况维持了最少一个多星期才算过去。现在的电影只讲票房收入,不计观众总数。一部大片动辄七八十元,那时的电影才一角五分。一个两千人的电影院坐满也就三百元的票。假如大家以同等票价来计,《刘三姐》肯定要将那些好莱坞大片远远抛到后面了。

《刘三姐》在东南亚受欢迎的程度也绝不逊于大陆。香港原来的上座冠军一直由《乱世佳人》保持,居然被事隔十多年后复映的《刘三姐》大大反超。这部片受欢迎除了风光好,歌好听外,另一重要原因是里面没有政治的东西,可以为各种不同社会体制的观众所接受。它的抒情与轻松幽默对都市人都是很好的调剂。在我今天看来的确是有点刁蛮的刘三姐,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小人物的内心需求,如果在今天,我们可以视为一种“仇富”心理的发泄了。哈哈。

可惜的是《刘三姐》的录音非常差,是这批历史录音里最差的,61年的电影录音剪接,那时的电影录音本身就不讲究,现在听起来声音失真度很大。如果你不是非常特别的《刘三姐》迷,建议你不要买这张唱片,买个DVD回来看吧。反正这部电影我看了最少十多遍。
TOP
68#

[upload=jpg]Upload/2005710922111584.jpg[/upload]
TOP
69#

[upload=jpg]Upload/20057109234369297.jpg[/upload]
TOP
70#

[upload=jpg]Upload/20057109391925905.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