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买雨林新出的许岚岚“荷花颂”的朋友请进!懂录音的朋友请进! [复制链接]

查看: 7844|回复: 46
31#

我也拿到这张碟试听,没发生破声啊。
TOP
32#

昨天听荷花颂的时候,确实发现过门音乐左声道有点异常,倒回去又不是很明显了,我还以为是我的CD解码出错了呢。
TOP
33#

怀冰 在 2005-4-21 23:18:29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42123181044741.jpg[/upload]

在上海音响展上又遇陈健老师。他很忙,带着几个歌手作宣传;匆匆数语,便问我有没有收到许岚岚的专辑。我才记起抽屉里是有一包裹没来得及拆,应该就是;也就回答说收到了。
雨林的歌手们在斯巴克的展房里表演,人气很旺。我到那儿时已经表演结束,斯巴克老马领着几位歌手要撤,被我碰上;他给我介绍他身旁的一位漂亮MM,说她就是许岚岚。漂亮MM大方地伸手与我握了握,我在想,可能就是刚才陈健老师提到的歌手吧。她突然冒出一句纯正的潮州话:我是潮州人!吓我一跳。顿生好感。

这些天反复地听这张碟,下面谈一些我的看法。
1、就是许岚岚不是潮州人,我也会喜欢这张碟。第一,除了第二、第八首,其他的歌曲都是我从小孩时就听熟了的,都是优秀音乐。第二,许岚岚的声音是那么纯正,堂堂正正,很阳光、很健康,象山涧里清澈欢快的溪水。
2、在音乐效果方面提点意见:A、这14首歌曲是怎么挑出来的?是否因歌手的喜欢或熟悉?一张成功的专辑应该有一个主题,或一种风格,或一种串联,起码应有一个主导动机或一个想表现什么的想法。象流行歌手一样,为一首歌胡乱凑齐一张专辑,那只是赚钱手段,不是负责任的文化。B、配器上有一些地方似乎还可以更好,以第三首为例,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的过门就应该做点变化,照搬引子,枯燥刻板而失去魅力;结束句也显得粗糙。好几首的结尾都有匆匆收场的意思,没有太好的余味。C、许岚岚的风格或唱功好象不太好表现急速、弹跳的音乐,第7、12首由于速度降下来,感觉上表现不到位,特别第7首最后的关闭唱法,听到这里谁都会想到李谷一的厉害。许岚岚的歌声里没有阶级仇恨,她是一种阳光下和风吹拂的荷花、是生活的美好,第五、第九首本来可以不收入这碟里的,更象是在练声!
3、在音响效果方面也提点意见:A、这么好的声音素质,应该中频录得贪婪一些,听起来,头腔共鸣很少,胸腔共鸣就几乎没有啦。(我的试听器材应该好过录音和混音时的监听器材,我还用耳机辨听过)。这样一来,感染力大大逊色。这个方面的好录音太多可以借鉴的,例如卡雷拉斯的《南美弥撒》、雨林早期的《八只眼》等。B、不知道电平偏高是不是影响这张碟音质的原因,确实声音有点“冲”。C、低频肥大、脱节,这碟只适应小体系听,或放在汽车里听。这与录音时用拜事通作监听功放应该有点关系,要不就是混音合成时只用书架音箱?

哈哈,陈健老师包涵,我是外行说内行。听到这么好声的歌手是我们潮州的,不禁爱之切切!

这碟里我特别喜欢听第10、8、2、7,其实听时也没有进行挑选,从头到尾一直听下去。已经好久没有对一张碟听这么多遍了,或许真的是因为歌手籍贯的关系,又或因其声色兼美?!



1.怀冰兄所言有的要商榷:音展上,我与许MM交流过,她是学的民族唱法,小弟愚知,民族唱法论口腔共鸣,怀冰兄所言颅腔共鸣、胸腔共鸣系美声唱法的要求,民族唱法论要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许MM得民族唱法论之要领,只是唱工还可以大大提高。
2.该唱片确有破音,尤以第二首“荷花颂”开始的前奏音乐左声道最明显,只要系统的分析力足够,一定可听得出来。
TOP
34#

平心而论,最后那几首我还是蛮喜欢的!
TOP
35#

破声倒没有,就是低频太浓厚,小弟的系统本来就是低频奇缺,听起这碟都觉得低频浓郁无比,要是很平衡的系统就可想而知了……呵呵。
TOP
36#

请问怀冰兄,你收到的《荷花颂》是市售版,还是特殊的版本?

家电那边有烧友解释“OVER是表示有连续至少三个采样点达到了 0dB ,不是过载的意思”
http://www.jd-bbs.com/read.php?tid=580103&fpage=2
TOP
37#

如果不是同一版本,那么我们讨论就无意义了.
兄台的是直接刻录的版本?
TOP
38#

回amati:
我倒是没有留意这个问题,有区别吗?

回wxs:
兄所提到的甚有道理。这里我们应该先明白一个问题:人的声音系统大概又发声体、共鸣腔和动力组成,共鸣腔包括胸腔、口咽腔和头腔。这象一个乐器,各部分都是需要参与工作的。与美声唱法相比,民族唱法更要求明亮的音色,因此声音的走向普遍靠前,追求声音亲切、自然、直接,也讲究高位置,所以头腔共鸣是很受注重的,甚至比美声唱法更注重。
美声唱法讲究混合共鸣,强调整体歌唱感,整个声区充分发挥共鸣作用,要求声区统一,转换音区不能有痕迹,因此音量大,穿透力强。民族唱法多用局部共鸣,以强调某种音色,形成独特风格。民族传统唱法中称头腔共鸣为“脑后音”,胸腔共鸣为“膛音”。“膛音”是基础支持,“脑后音”是主要表达手段,口咽音就是色彩。
我们现在还有好多的民族唱法流派,“金氏唱法”与王昆的唱法就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表达的意向不一样,强调不同的共鸣侧重也是他们的主要差异;同时,李谷一和彭丽媛的唱法也相差很大(同是金氏门下),大概也有因地制宜的色彩吧。
好象扯远了。我想说的是,胸腔共鸣那是一定有的,只是民族唱法的发音位置靠前。我家LP是从苗寨山沟里唱出来的音乐教师,纯民族,我常听她的现场(好象应该说“眼前”);或者,现场听许MM,不会没有胸腔共鸣的,只是我们的注意力被口齿占据了。
这就象高音竹笛,我们听到的不只是笛膜的声音啊!

其实在那个帖里,我想表达的是录音的问题。按照这张碟的录音、合成方法,我想,老帕也会很瘦的。
TOP
39#

录音不能令人满意,这是大家共同的意见。
我是觉得这歌手实在是大有潜力。
TOP
40#

今天听了第8首,在前20秒确实有问题,声音象发破一样在颤抖,这可能时录音时故意提升低频过头了造成的。
这张CD的录音我不太喜欢,低频太多了,是故意这么搞的,配乐也不好,
不过许MM还是有潜力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