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活着 [复制链接]

查看: 7655|回复: 56
31#

Moka兄提到的是一个学术问题,事实有些东西看起来不合理,乍看也和现实不符,但能以此为参照物,旁侧再作联想,许多事都是恰如其分的,而这似乎包括所有中国人。
TOP
32#

mahler2004a 在 2005-1-14 1:54:14 发表的内容
老谋子在《活着》之前,还有《红高粱》和《秋菊打官司》是不错的,不能一概否定。暴露落后的一面倒不一定就是不对的,至少跟电影的质量无关。把中国吹得很神的片子其实更多,99%更没有价值。



马勒兄,我也很喜欢张艺谋的一些片子,挺耐琢磨的,谁也不能一概否定。只是说暴露落后的片子只应占一个不大的比例。电影人不能心里总是装着外国的评委和专家。

因为,我们要看这种片子的观众是谁。我们自己人看,行。对中国有一定了解的,无恶意的老外偶尔看看,也行。

对落后的一面我们要骂街,在自己家里,怎么骂都行,出来我们不骂,更不能听鬼佬骂。家丑不外扬,出来你会理解得更深。这也许是一种弱国心态吧。

中国载人卫星上天的时候,西方的电视台上就没有一句好听话。中国有好事的时候,电视上你见不到什么画面。一有个什么矿井爆炸了,重大交通事故啦,流行病啦,连篇累牍。人家都这样了,我们还干嘛跟自己过不去呀。


现在,中国的产品不仅是价廉,质量也上来了,在世界各地都侵吞着市场。文化产品呢?在国际航班上,在外国的电视台上,电影院里,偶尔看到,也净是些在国内没人看的,格调低下,画面阴暗的中国片子。还有CCTV4,全球免费。惨不忍睹的电视剧一部接一部,安排这些破烂货来赚俩小钱儿。谁在推荐?谁拍出来的?谁卖出来的?

所以我要问:为什么过去时代的题材可以做得很好,反映当代的题材却不能做好?
TOP
33#

看过几部关于深圳的电视剧,10分钟不到,就看不下去。
他们根本不懂得深圳。
所以我知道他们为什么没出息——除了能骗一点投资人的钱。
TOP
34#

艺术和政治,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对每个在专×国家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来说,恐怕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直面阴暗直至被迫害、工作甚至生命被中止还是绕开现实中的丑陋使得工作得以延续?
坛子上看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朋友估计不少吧。虽然曾经流行一时,广受赞誉,但我怀疑,没有亲历过红色专政的西方人能体会到多少其中的沉重?而书中那些迫害、背叛,对于国人,多么似曾相识?当年此书在我国知识分子中的风靡这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吧。再看改编电影《布拉格之恋》,虽然刘易斯和比诺什都是我非常欣赏的演技派明星,而且在片中表现优异,但被淡化了政治色彩后,喜欢此书的朋友还能找到多少感觉?
其他需要有类似政治背景才能引起共鸣的片子像《地下》《毒太阳》之类,如果换成普通美国民众看,能体会它们的好吗?
可惜有红色专政经历的国家毕竟是少数。所以不可能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得到世界各地广泛的共鸣。
所以现在国内的导演,就算打算好被封禁,拍出有浓厚政治背景的好影片,也不见得就会在国际上得到好评。只有能够深度挖掘人性的片子才会得到认可。(《红高粱》的获奖,不是因为其暴露了落后,而是因为其中的那种勃张的生命力。)可惜离开社会背景,人性有些缥缈无依啊。
TOP
35#

小克 在 2005-1-13 21:05:02 发表的内容
现代城市生活就是好的?马勒啊……


你呼我?^_^
TOP
36#

老谋子在《活着》之前,还有《红高粱》和《秋菊打官司》是不错的,不能一概否定。暴露落后的一面倒不一定就是不对的,至少跟电影的质量无关。把中国吹得很神的片子其实更多,99%更没有价值。
TOP
37#

现在的张艺谋已经变态了,再也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TOP
38#

楼上说的好!
TOP
39#

Moka 在 2005-1-13 21:06:42 发表的内容
情节的真实与否在电影艺术欣赏中本来并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比如有一个片子叫The Green Mile,汤姆汉克斯演的。比根据小说改编的《肖申克的救赎》要离奇的多,可我很喜欢,你起码能从中得到感动和启示。

我很喜欢绿里,觉得比刺激1995要好
活着,好像宽容比执著更重要?

可以什么都作,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在人间这个温柔富贵乡,风流婉转地
最后编辑烟视媚行
TOP
40#

从来不看张艺毛的电影,只看过广告片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