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829303132333435 / 3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鄧麗君 [复制链接]

查看: 52223|回复: 343
321#

佩服CLK。
TOP
322#

时间 / 单曲 / 最高名次 / 在榜周数 / 总销量
1974/11/21 空港/雪化粧 # 85 , 5 weeks 6,000  
1985/12/21 オリジナル・べストヒット # 74 , 8 weeks 7,460  
1987/07/05 全曲集(62.7) # 36 , 24 weeks 81,000  
1987/11/25 トップ・テン # 100 , 1 week 1,000  
1988/03/25 全曲集(63.3) # 25 , 59 weeks 187,000  
1988/12/21 最新オリジナルベスト5 # 86 , 3 weeks 4,000  
1989/03/08 浪漫主义 # 100 , 1 week 1,000  
1989/04/08 全曲集(1.4) # 59 , 20 weeks 37,000  
1989/11/22 全曲集(1.11) # 54 , 17 weeks 43,000  
1990/03/28 90ベストコレクション # 46 , 9 weeks 20,000  
1994/06/29 全曲集 # 41 , 4 weeks 29,000  
1994/11/16 全曲集 '95-夜来香- # 20 , 8 weeks 88,000  
1995/06/07 スーパーセレクション # 13 , 15 weeks 142,000  
1996/05/08 Recollection-追忆- # 86 , 2 weeks 7,000

邓丽君在日本共发行14张各类单曲,总销量:653,460张
TOP
323#

邓丽君的歌唱生涯前后长达近三十年,若以唱片公司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区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1967~1971:台湾宇宙唱片时期  

二.1971~1975:台湾海山唱片与台湾丽风唱片时期  

离开宇宙唱片后,邓丽君曾在海山唱片旗下灌录过几张作品,并由公司股东之一的马来西亚丽风唱片以乐风唱片之名在香港发行。后来因为帐务纠纷,丽风决定与海山划分歌手并结束合作,自行在台设立分公司,从这之后邓丽君才成为丽风旗下的一员。  

因此,这时期的录音作品在台湾先后是由海山与丽风发行,而在香港则一律由乐风发行,同时也产生了两地的专辑名称与收录曲目有着相当程度出入的混乱情形。  

三.1975~1995:香港POLYDOR唱片时期  

本时期之作品,在台湾先后曾由多家唱片公司代理发行。其中歌林唱片自1977年开始与香港POLYDOR合作,但专辑名称与收录曲目未必与港版完全一致。
TOP
324#




卖肉粽(福建语)

自悲自叹歹命人
父母本来真疼痛
乎我读书几多冬
出业头路无半项
暂时来卖烧肉粽
烧肉粽烧肉粽
卖烧肉粽

要做生意真困难
若无本钱做袂动
不正行为是不通
所以暂时做一项
若着认真卖肉粽
烧肉粽烧肉粽
卖烧肉粽

物件一日一日贵
内头嘴这大堆
双脚走到要铁腿
遇着无销真克亏
认真再卖烧肉粽
烧肉粽烧肉粽
卖烧肉粽

——end——
TOP
325#

大家喜欢就好了不用客气。
TOP
326#

邓丽君 1971年3月——2004年11月 日本ORICON统计成绩
时间 / 专集 / 最高名次 / 在榜周数 / 总销量

1971/03/01 今日かしら 明日かしら # 84 , 4 weeks 9,000  
1974/07/01 空港ゞ肾雇〃 # 29 , 28 weeks 141,000  
1974/10/21 雪化粧 # 41 , 18 weeks 87,000  
1975/03/21 女の生きがい # 59 , 14 weeks 48,000  
1975/07/01 夜の乗客 # 72 , 7 weeks 21,000  
1976/06/01 夜のフェリー・ボート # 85 , 5 weeks 13,000  
1977/02/01 ふるさとはどこですか # 42 , 17 weeks 66,000  
1977/08/21 あなたと生きる # 60 , 8 weeks 26,000  
1978/05/10 东京夜景 # 67 , 8 weeks 25,000  
1984/01/21 つぐない ・宸页焚担・・・ # 6 , 43 weeks 442,000  
1985/02/21 爱人ゞ禅繁〃 # 10 , 53 weeks 299,470  
1986/02/21 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 # 6 , 57 weeks 333,870  
1986/11/21 スキャンダル # 69 , 9 weeks 20,260  
1987/06/21 别れの予感 # 16 , 38 weeks 145,360  
1988/01/25 恋人たちの神话 # 44 , 19 weeks 52,750  
1989/03/08 香港 # 78 , 5 weeks 9,320  
1989/07/26 悲しい自由 # 99 , 2 weeks 3,070  
1990/03/28 涙の条件 # 75 , 3 weeks 7,930  
1993/05/12 あなたと共に生きてゆく # 97 , 1 week 3,120  

邓丽君在日本共发行19张各类专集,总销量:1,753,150张
TOP
327#

1976年《今夜想起你》白金唱片  

1977年3月26日成为"香港第一届金唱片颁奖典礼"第一位
金唱片得主 《丝丝小雨》金唱片 《香港之恋》白金唱片  
《邓丽君怀念金曲》白金唱片  

1978年 《邓丽君GREATEST HITS》《宝岛之情歌第三集》
《金曲精选二》皆为金唱片,《爱情更美丽》《一封情书》
为白金唱片  

1979年《小城故事》《甜蜜蜜》白金唱片,香港第四届金唱
片颁奖典礼上有同时有三张大碟获白金奖,两张获金唱片奖  

1980年 《势不两立》《邓丽君精选第一集》《在水一方》
《原乡情浓》皆为白金唱片  

1981年 香港第五届金唱片颁奖典礼,《假如我是真的》
《爱像一首歌》《水上人》《邓丽君福建名曲专辑》《难
忘的眼睛》皆为白金,刷新了香港金唱片的记录  

1982年 《千言万语》 《邓丽君演唱会》《初次尝到寂寞》
《金曲精选三》皆为白金唱片  

1983年 《淡淡幽情》 《漫步人生路》《邓丽君十五周年》
皆为白金唱片  

1984年 《爱的使者》《偿还》 白金唱片  

1987年 《我只在乎你》金唱片  
--------------------------
从1975年加盟香港宝丽金至1984年,大概有25张白金唱片,
以及若干金唱片。香港的一白金为5万!假设小邓每张白金
唱片恰好卖了5万张,总销量为25乘5=125(万张)。

小邓10年间仅在香港一地至少卖出了125万张唱片。
TOP
328#

提起 邓丽君 千言和万语!
TOP
329#

3  冷战悲剧(完整资料)  
 
  

这裏我们首先对国民党政府特务组织,"台湾国家安全局"的由来略作交待.

关于现代台湾国民党特务组织,其系统之庞大,人员之复杂几乎令人无法辨别,但从基本组织系统来源上大致可分为"军统局"特务系统和"中统局"特务系统两大派系."军统局"特务组织是由戴笠受命于蒋介石创建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务组织的简称.而"中统局"特务组织则是由蒋介石的把兄弟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的"CC派系"沿续而来的"中国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军统局"特务广泛渗透于军队,警察,行政机关和交通运输部门;而"中统局"特务则主要分布于国民党各省,市党部,铁路公路特别党部内,在学校,工厂,以及社会的各个部门设立"国民党党员调查网",进行各种特务活动.

  

1949年随著国民党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垮台,中国大陆的"军统"和"中统"特务组织分别受到沈重的打击,土崩瓦解,1949年8月20日,蒋介石亲自出马,在台北市的圆山亲自召开会议,将"军统"和"中统"特务组织合幷在一起,成立了"政治行动委员会",重新组编了一套新的特务组织,幷专门在台北的士林设立了所谓"石牌训练班",对特务人员进行特殊训练.当时,这一特务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对台湾岛内的"反党,反政府"人士,实际上的反蒋人士进行监视活动,给他们扣上"中共潜伏分子"的帽子,进行逮捕,关押和处刑,同时对台湾岛外进行一系列的间谍情报工作.

  

当时的"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委员有:蒋经国,唐纵(内政部警察总署署长),郑介民(国防部副部长),毛人风(国防部保密局局长),叶秀峰(内政部调查局局长),张镇(宪兵司令),毛森(保密局台北办事处副主任).其中唐纵为主管.在"政治行动委员会"成立不到一年後,特务组织的主管权全部转移到了蒋经国的手中.1950年,"政治行动委员会"改称为"总统府机要资料组",被正式编为国民党台湾政府的机关.1954年又因蒋经国就任"国防最高会议"的副秘书长,所以"总统府机要资料组"再次更名,正式成立了"国民党台湾政府国家安全局",由当时的"国防最高会议"直接管辖.

  

为了加强特务组织对社会各方面的监视和控制,各个政府机构和各个民营,公营企业内部均在人事部门中设立了"公安室"而"公安室"的工作人员均由"台湾国家安全局"直接指派.同时,他们还在社会各界大肆搜罗情报人员,形成了一个"民间情报网络".这种大规模的特务组织网路不但使台湾的平民百姓对其十分惧怕,就连许多外国政府机构对它而已是敬让三分.这就是人们所经常提及的"台湾政府的特务政治".

  

谷正文早在1935年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情报统计局尚未成立之前,就加入了国民党军统局特务组织的前身—蓝衣社,从事特务情报工作.他在军统局持续工作了34年.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受国民党军统局的派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115师中任政治大队长.在此期间,他不但搜集八路军的内部军事情报,而且还负责国民党军队在山东省区域内的对日伪军的谍报工作.抗日战争结束後,谷正文奉命重新返回国民党军统局总部,负责华北地区的军事情报工作.他是国民党在中国共产党华北解放区的特务情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1949年,谷正文随国民党军统局总部一同逃至台湾.在国民党特务组织大规模改编重组以後,谷正文继续任台湾国民党国防部军事情报局特勤处主任,主管台湾进出入境审查管理业务.据有关资料显示:谷正文曾是1955年4月"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专机爆炸事件的主谋,当时,台湾特务组织的主要暗杀物件是周恩来总理,後因周恩来总理临时更换了专机,幸而免遭暗害.但是,按原定计划乘坐专机的中国代表团其他人员,却在飞行途中因定时炸弹爆炸而全部殉难.

谷正文当年在国民党国防部军事情报局中的职务是少将主任审查官.退休之後,谷正文仍继续被台湾国民党国防部长聘为国民党国防部军事情报局的设计委员,一直充当顾问的角色.

  

由这样一位人物所提供的"邓丽君是间谍"的情况,其分量是可想而知.请看具体细节.
TOP
330#

1  冷战悲剧(完整资料)  
  转载:

邓丽君的歌声开始在大陆民间流传时,有人斥之为"宣扬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靡靡之音"而大加鞭挞.我想这与当时所流行的歌曲有一定的关系.当时邓丽君的演唱风格已渐成熟,舒缓抒情,声调不高,符合那些人的评判条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听惯了说教和颂扬内容的口号式歌曲,邓丽君婉转抒情的歌声, 带来一种十分新鲜的感觉.特别是歌中爱情的主题对当时尚未完全脱离"蓝灰色"氛围的青年人带来一种"蠢蠢欲动"的催动力量.虽然主流媒体从不播放邓丽君的歌曲,但在日常生活中,邓丽君的歌曲几乎成了青年人时髦的象徵,许多青年人按照邓丽君歌曲的"教唆"谈起了情,说起了爱.恋人们也敢于在公开场合拉起了手,搂起了肩.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像邓丽君的歌声在当时给大陆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冲击有多大.  
那时的日本,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独领亚洲流行歌坛之风骚.台湾虽然是华语流行歌坛的中心(那时香港的大牌歌手很少唱国语歌),但由于科技方面落後于日本,在歌手的培训和乐队的配器等方面仍落後于时代,因此,不少成名的歌手,像欧阳菲菲,陈美龄,翁倩玉,陈芬兰,王芷蕾等,都到日本淘金.邓丽君能被日本的唱片公司看中,我想主要还是看中了她在演唱中所表现出的巨大潜质.果然,在接受了正规化的演唱进修後,加上现代化流行乐队的烘托,邓丽君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天赋,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攀升到亚洲一流流行歌手的地位.

  
  

  

   谈到她在日本选择的乐队,邓丽君十分满意.她说:"我和他们合作的很好,所以每次到东南亚地区演唱,都带这支乐队."在当时电子乐器横行之时,邓丽君却坚持要在乐队中加入中国的传统乐器.用她自己的话说,虽然自己身在日本,演唱时要穿日本的服装,唱日本歌曲,但终究自己是一个中国女孩.
    我忽然想起有一家网站曾出过这麽一个调查题目,大意是:你是否认为邓丽君很中国化?我记得许多人都认为"是".我呢自不必说,单凭她对乐队的构成这一点来看,就足够了!

  

我不想多谈邓丽君悲伤的恋爱史,也许这是老天有意要把她留给所有喜爱她的亿万歌迷吧.  许多人都知道邓丽君因护照事件曾被台湾当局禁止返台而流亡美国.在美国期间,邓丽君举办了两次巡演,第一次由于准备不充分而失败了.1980年夏,在友人和唱片公司的帮助下,第二次巡演获得了巨大成功,拓展了她在海外华人中的影响.之後,大陆有关方面曾有意邀请邓丽君回大陆,台湾方面也由于邓丽君在美国的成功,请她返台.邓丽君还是回到了台湾.


    如果说,1981年之前的邓丽君还仅仅是一个普通歌手的话,那麽,重返台湾後的邓丽君,已经身不由己的卷入了台海两岸铁幕纷争的政治旋涡.尽管台湾已经在1980年开始了民主政治的转变进程,但铁幕仍然很沈重.台湾方面利用邓丽君在大陆及海外华人中的影响,开始打起"邓丽君牌",邓丽君被作为对大陆的一种"统战"工具隆重推出.当1981年春节前,北京的一些媒体披露大陆有关方面邀请邓丽君回大陆演唱的消息,幷采访了邓丽君在大陆的几位亲人以示渲染之时,海峡那边的邓丽君却被一次次劳军演出所包围.在那些明显带有政治倾向的演出中,当主持人问到她大陆的邀请时,邓丽君可以说是十分无奈地表示:"我回大陆演唱的那一天,就是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那一天".


    我曾听过邓丽君在台北和高雄的两场劳军演出实况录音,主持人分别是田文仲和淩峰先生.特别是"光头"淩峰,直到现在,每当我在电视裏看到他,总是联想到,他也曾参与了对邓丽君的"陷害".我搞不懂,在为邓丽君的演出做主持时,他的反共口号远比邓丽君响的多,何以他能回大陆,而邓丽君却不能?
    实际上,在1981年,台湾当局还把刘文正置于同样的境地,因为刘文正和邓丽君一样,是最早影响大陆的两位台湾歌手.可能是由于邓丽君在国际间的影响更大一些,所以,刘文正主演的电影《星期六约会》後来可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而邓丽君就惨了,我只在电影频道看电影《爱情躲避球》时,听到过她的歌声.我记得,1981年台湾的十大歌星评选中,歌迷有权评选的似乎只有郭金发,陈淑桦等八位,另两个名额早已经预留给邓丽君和刘文正了.在这样的背景下,邓丽君怎麽还有被邀请回大陆演唱的可能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