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炮打司令部--《向所谓HI-FI级别的翻唱唱片开炮》 [复制链接]

查看: 16942|回复: 98
41#

阿泰 在 2004-12-23 13:09:12 发表的内容
越批越旺,奇怪ing .............


一点都不奇怪:)
泰兄只要多听听、多比较唱得好的唱片,就会发现这些所谓得发烧人声片其实是垃圾片,像我前面说得:

音响硬件器材的CAV、爱浪、惠威等货色,把音响家电化,一件件做得美伦美焕,至于对音响的灵魂--音响性和音乐性,尤其是音乐性,则置之不顾,这是否可以简单的称为“CAV”现象?这种现象已经在各大音响论坛得到众多理性发烧友的一致批判和唾弃。

而软件方面,柏菲、雨林。。。等公司也把音乐口水化,片面的追求人声的口水效果,把音乐的真正内涵抛弃了。请几个三流歌手,紧靠着话筒矫揉造作的“唱”着经典老歌,这些老歌之所以成为经典是有他特别的文化内涵,但是在这些三流歌手的眼里,他们(她们)要的只是“经典”的外壳。可怜的经典老歌啊,你被轮奸了,沦落为他们(她们)的赚钱工具!
这算不算是软件方面的“CAV”现象?理性发烧友应不应该对她们进行批判和唾弃呢?

他们(她们)只是借着“经典”得外壳挣发烧友的钱。他们是在强奸经典老歌!
TOP
42#

同意!
TOP
43#

下面是跟贴的:

dcm
级别: 论坛学士
发帖: 165篇
来自: 不告诉你
鉴定: 未知地区
注册: 2003-6-6
  
今天刚把《曼地古璇》第一送人,味精碟。我的gf同时比较了古璇的《秋水伊人》和李谷一的《秋水伊人》感叹到:今天才知什么是艺术家,什么是歌手。并且拒绝我再在她面前放此碟,只好送给领导,还好领导很欣赏。  

zyh
级别: 论坛博士后
发帖: 1388篇
来自: 福建泉州市
鉴定: 南朝鲜
注册: 2002-4-6
当然,有比较才知高低.
我没有听过李谷一的<秋水伊人>,但我还是挺喜欢古璇的<秋水伊人>.

国产唱片中,要论录音柏菲公司的《曼地古璇》算是一流的,虽然加了味精.  

zyh
级别: 论坛博士后
发帖: 1388篇
来自: 福建泉州市
鉴定: 未知地区
注册: 2002-4-6
  对了,上面说的唱新疆民歌的小姑娘正是--伽菲珈而

还有,《曼地古璇》越听越烦,现在只有压箱底的份。  
  
csmlmm
级别: 论坛博士
发帖: 481篇
来自: 福建
鉴定: 未知地区
注册: 2003-6-19
哈哈,我还以为只有我一人烦她的歌呢。
TOP
44#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余音穿梁,三日不绝的感受。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
TOP
45#

zyh 在 2004-12-23 16:25:08 发表的内容
sfxlo826 在 2004-12-23 1:34:46 发表的内容
杨小琳的演唱真的很做作
在听过现场後我更觉得


呵呵,826兄今天回永安了吗?有空欢迎再来泉州玩:)


一定会的
昨天与你和海阳2位大大大谈发烧经真好玩
TOP
46#

zyh 在 2004-12-23 17:50:16 发表的内容
我不反对翻唱,但是翻唱要唱出感情,唱出味道,唱出水平!

再听听那些唱片,如《人声低音炮》。。。唱的什么呢?《流淌的歌声》已经出到20集啦?天啊,这类唱片还是真有市场!可是你想想,20集都是一个味道,不管是什么歌曲,抗争、爱情、友情......全都是一个调,天啊!
都说此类唱片有市场 多少人多少人在听 可是在我们这里 如果我来这里 跟本不知道这些公司 在我们这里的音像市场根本就找不到一张 连盗版都没有啊 可见起市场占有率的局限性和地域性
TOP
47#

koo 在 2004-12-23 18:05:39 发表的内容
应该说是没有什么好作品供歌手唱,出版社此举也是无奈。


好作品肯定是有的,但是好作品是要被挖掘的,是要经过时间的考验的,是要投入成本的,而现在大多唱片公司都比较急功近利,舍不得投入太多的资金,又等不及太多时间考验,急于回收资金和获取较大的经济回报,也不想冒太大的经济风险,试想一下,花那么多钱买回的高价歌曲万一听众不认可,那不就泡汤了,因此还是翻唱经典老歌来得保险又低成本。
再说,请的那些三流歌手,本身专业素质就不高,如果要开天辟地唱新歌,做新的尝试,心里哪里有谱,因此还是唱那些朗朗上口的老歌来得保险。

因此这是一个“双保险”的做法。

为了弥盖歌手唱功的不足,录音公司就在录音方面加大力度,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如尽量拾取歌手的口水声,突出人声,加多低频。。。录音好那是好事啊,我等发烧友得福,可是录音公司往往矫枉过正,搞得低频多得莫名其妙,人声过于突出,与伴奏音乐脱节。。。还有一点很要命,那就是突出的人声更明显的暴露了歌手唱功的不足。
TOP
48#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9#

管他怎么翻唱,能赚钱我就唱!你zyh挡不住的,那叫"商机",中国人不愿意失去"商机"见到"商机"出现,就会拼命抓紧,你懂吗?放着钱不赚,那才是傻瓜!
谁愿意把麦克风塞在嘴里唱?还不都是爱听口水声的人多吗?定位好,口形好,低频如何下潜,高频如何开扬,我烦死了!我打算专听单声道录音,一个喇叭就够了!
TOP
50#

翻唱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应该有其存在合理性,但是一味地出版这类唱片,难免没有泥沙俱下的情况出现,最终市场规律会纠正这种现象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