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受音乐 [复制链接]

查看: 31701|回复: 296
31#

史特龙 在 2004-11-22 15:42:27 发表的内容
有人爱听无伴奏系列
多种乐器他听着累


听多了无伴奏,有会觉得来点吵闹的真有趣。
TOP
32#

哈哈
TOP
33#

有人爱听无伴奏系列
多种乐器他听着累
TOP
34#

烟视媚行 在 2004-11-22 15:19:42 发表的内容
四个字:
乐色撩人


M色也撩人
TOP
35#

音乐和文字的最大区别还有几处,音乐有时间性,转瞬即逝,所有造成的任何感觉是“抽象”的。
音乐本身也全是虚幻的。当你看到一些人在跳舞,或者读到一些人在舞蹈,最后听到一首圆舞曲(哪怕是最感观的音乐),最后者相对于前两者则是纯粹抽象的物体。所以我觉得任何音乐可以用来搭配任何其他媒介艺术(哪怕看似毫不相关),只要稍做调整,反之对人来讲就困难得多! 我们经常被一些影片或广告所惊异,这是重要的手法之一。

就我完全个人的体验来看,音乐之于我的最高乐趣是创作。 可能验证了某位心理学家的关于成就感是人类最高级的需求的理论。而每个人生来就会创作音乐(这是我觉得他和其他艺术类别的又一重大区别)。就像砍柴所述,超越经验(理解即等同于某一种创作能力)。那么创作就是绝对自然的沉浸在这个超越经验的上帝之礼中。
最后编辑darajan
TOP
36#

M色撩人?
TOP
37#

听众拿到的碟已是经过二次艺术创作的“定稿本”,(姑且让我这样称呼经过二次艺术创作的成品为“定稿本”)既是“定稿本”,就不可能再作修改。(当然,如再改,又得创作,是另一回事)既是“定稿本”,喜,怒,哀,乐,忧,恐,悲,思,惊,伤等等抽象和具象的艺术表现都已定型,写到此,不由得想起《警世通言》的开卷之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一文,伯牙遇钟子期,伯牙抚琴,其意在于高山,子期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子期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伯牙遂许子期为知音。假设,伯牙抚琴,其意在于高山,子期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俞钟能否成为知音姑且不论)如这样,有二种情况,一伯牙琴艺不精,二子期不是知音。
     有事,一会再来,
     大家都发帖,热热闹闹多好,我一人独角戏,没劲1
TOP
38#

音乐善于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活动,精神状态和刻划人的内心世界,如喜,怒,哀,乐,忧,恐,悲,思,惊,伤等等,这些情感,中国人有,外国人也具备,这也是音乐不分国界的原因之一。音乐创作有其规律性,音乐创作的规律性是不分国界的。(掌握其规律性,对我们欣赏音乐有很大帮助)如要表现欢快的情绪,大多用快板,表现悲伤则用慢板。又如在旋律的进行上,有上行与下行之别。上行的表向上,进取,希望,憧憬,生命诞生等,暗示物体的升腾,发扬,权威,势力的扶殖,伸长,兴隆。反之,下行表衰颓,退缩,绝望,消沉,暗示物体的坠落,下沉。突然的下行暗示放弃,灭亡;徐缓的下行暗示反省,威力的失坠等。又旋律在高声部的持续进行暗示雄飞,荣达,繁荣昌盛,得意等,有时又有轻佻浮华之感;反之,在低声部的继续进行,诉述雌伏,不遇,韬晦,失意等情,有时又有质朴实在,沉着,隐忍之概。
    更进一步了解和声,密集和声能暗示浓厚.......
              我感到是在自说自话,没和弟兄们对话,故暂停。   但为了说明问题,又不得不说,唉!算了!说些轻松的吧,这话题就此打住!!!!
TOP
39#

已阅!
我比楼上的勤快点。
TOP
40#


或许历经磨难人生坎坷之人更能理解古典音乐的内涵,风平浪静之人大多对古典音乐不感兴趣,顶多喜欢约翰斯特劳斯门德尔松……,主要基于情感不能与之共鸣,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不懂里面的“哲学”。



我昨天为了回丁老师的一个帖子,结果一个硬盘突然报废了。灾难啊,我的40G的数据,今天让一个地方去处理了,要价可以买三套卡拉扬的贝交全集。这巨大的人生挫折使我今天对贝多芬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大彻大悟了:硬盘在刚刚搬运完之后的3小时内最好不要开机,更不要回帖子:) 这就是贝5命运里面的哲学内涵,这个叫做一个深啊!
借此轻松的文字表达严肃的严厉的对上面观点的极度不认同。
最后编辑darajan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