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谈四大 [复制链接]

查看: 10471|回复: 51
1#
成天介在网上不断有网友发贴子谈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类的话题,感觉都已经耳朵磨出茧子来了。我呢,近一个月来,一次“四大”也未听过,倒是沉浸在德沃夏克、布鲁赫、拉罗、圣-桑、舒曼、维尼亚夫斯基这些“非重量级”小提琴协奏曲中。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分享 转发
TOP
2#

这样,在舒曼于1856年去世后,这部作品其实一直由约阿西姆保存着,当时克拉拉、勃拉姆斯以及约阿西姆一致认为没有演出的价值(!),故而手稿一直存放在约阿西姆那里,也并未编入舒曼作品编号,一般世人根本无从知晓舒曼还写过这么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约阿西姆过世时,将其所藏的全部手稿交由儿子继承,,并规定要在舒曼逝世100周年(1956年)之后才能将作品手稿出版。此后,这部手稿,经由其子交由柏林普鲁士国立图书馆保管。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3#

这样,到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反犹政策,禁演全部犹太作曲家的作品,其中当然包括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的协奏曲一直是音乐会上的重要常规曲目,需要用一部其它德国作曲家的协奏曲来填补其留下的空白,于是舒曼的这部不被世人知晓的、同属浪漫派作品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便正好成了替代品。1937年出版家赫尔曼-施普林格在柏林国立图书馆发现了这部作品的手稿,将之取出,公开发表于巴黎的《音乐评论》杂志的舒曼专集上。同年6月13日,Georg Schunemann将柏林国立图书馆的手稿与约阿西姆生前手抄的钢琴总谱相对照并加以修订,由Schott出版社出版了这部协奏曲的正式总谱,由此,这部协奏曲被提前公之于众,并引起舒曼研究专家的注意。梅纽因想在美国首演这部协奏曲,但却遭到当时纳粹德国政府的阻挠。经由纳粹政府安排,由库仑坎普夫在1937年12月20日在柏林作了广播首演向全世界转播(希特勒亲自到场),并且灌录了唱片。梅纽因要等到1938年的2月9日在纽约RCA的录音室录制了唱片。作品在德国以外的公开首演,要等到1938年的2月16日,由一个称呼约阿西姆为大伯父的匈牙利籍女小提琴家Jelly d’Aranyi(1895~1966)在伦敦初演了这部协奏曲。这以后,纳粹德国并未对这部作品进一步大加宣传,以致后人很快又遗忘了这部作品。此后的一些小提琴大师也并未垂青于这部作品,一直要等到二十世纪末期的80年代左右,这部协奏曲在此获得广泛灌注,自Perlman后,Kremer、Mintz、Shaham等新的录音接踵而来。舒曼的小提琴协奏曲自此总算焕发了青春光彩,获得世人的瞩目。凭心而论,舒曼的这部协奏曲完全能称得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浪漫派杰作,内中充满了德语化的抒情旋律,并且有着深沉委婉的气质,同时又具有“狂飙突进”时期的充沛精神,风格绮丽,动态强烈。

[upload=jpg]Upload/2004114234181666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411423412637060.jpg[/upload]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4#

这些录音中梅纽因1938年和巴比罗力及纽约爱乐乐团的录音是应该永葆青春的,慢板乐章的爱情主题,由梅纽因奏来纯美清澈,可以说是梅纽因所有战前录音中最优秀的。

[upload=jpg]Upload/200411423421939754.jpg[/upload]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未完待续、布鲁赫第二协奏曲]
TOP
5#

舒曼《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舒曼在有生之年只留下了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就是这部《d小调协奏曲》,而且它在完成后不久,便被不见天日地埋没,经过80多年的岁月才被世人发现,并获得初演。这真是所有大作曲家的小提琴协奏曲中最“历尽磨难”的一曲。
这部协奏曲是在舒曼晚年的1853年秋天完成的。这一时期的舒曼,神经衰落越来越严重,甚至还断断续续地发作精神病,使其周围的人为他担心忧虑,但一俟病情稍微稳定的时候,他又碶而不舍地埋首于作曲。舒曼这时候似乎变得特别钟情于小提琴:1851年写了第一号小提琴奏鸣曲,1852年写了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到了1853年又改编了巴赫的六首小提琴奏鸣曲,而且于1853年春天,在听了小提琴大师约阿西姆在杜塞尔多夫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之后,十分感动,因而动了写小提琴协奏曲的念头,先是写了《小提琴主奏幻想曲》(Op.131)和这阕《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舒曼写协奏曲的经验,已经在40年代写作钢琴协奏曲和1850年写作大提琴协奏曲时有了丰富的感受,因而已经是驾轻就熟了(9月21日动笔,10月3日完成管弦乐配器)。而且事实上,舒曼对他的这部作品也是报有相当的自信,他计划由约阿西姆与和他关系不错的杜塞尔多夫管弦乐团首演这部协奏曲。作品完成后,于当年的10月7日将乐谱交给约阿西姆,但不知为什么,约阿西姆当时并未演奏她,而是将她深锁在抽屉之中。探究其原因,可能是约阿西姆认为这部协奏曲的小提琴声部太过讲究、技巧艰难,演奏效果并不很高,而且那个时候,整个德国音乐界都沉浸在重新“发现”贝多芬《D大调协奏曲》的氛围中,与之相比,当时大力推介贝多芬协奏曲的约阿西姆难免认为舒曼的这部协奏曲没有什么演出价值了。而且,纵观这部作品,作品中呈现出晚期浪漫主义特征的扭曲的动态感官,当时的人们确实还不能认识到她的真正价值的。同时,这部作品实在舒曼晚年心志不完全正常的状况下写的,舒曼的幻想促使作品的动态很复杂,以致一般人在那个时代是很难接受和理解这部作品的。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6#

shinelb 在 2004-11-3 6:33:49 发表的内容
歌剧迷兄
能谈谈布鲁赫的第二吗?



应shinelb兄之邀略谈布鲁赫《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TOP
7#

yilinliulin兄的帖子都很认真,建议固顶。
TOP
8#

yilinliulin 在 2004-11-5 20:13:31 发表的内容


不是这样,我的碟买来外面的塑封都是留着的,从下面或左侧用小刀片拆开,听时取下塑封,这样不光保护了唱片的塑壳保持光新,而且最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减少了灰尘进入CD盒内。我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是这样做的,不过有些麻烦。不要都学噢。



哈哈哈,原来yilinliulin兄也是这样爱惜唱片,可敬可敬!
TOP
9#

上山砍柴 在 2004-11-5 20:19:52 发表的内容
有一种可以多次使用的塑料袋,完全可以代替原塑料薄膜包装。



小弟正是用此简装CD袋。
TOP
10#

布鲁赫一生作有三部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77年,题献给萨拉萨蒂。这是一部体现小提琴至难技巧的作品。当时出版社限定只有购买这部作品的管弦乐总谱及小提琴分谱者,才允许公开演奏这部协奏曲,所以一直以来,只有很小的一些圈内人士知晓这部作品,从而限制了这部作品的推广。
协奏曲分为三个乐章,其中的第一乐章篇幅最长,占全曲一半时间。一反一半协奏曲的惯例,第一乐章为慢板乐章,小提琴的主题舒缓而充满哀愁味,小提琴的华彩乐断位于呈示部之后,在舒缓的旋律之上需由小提琴作出丰富技巧化的装饰奏。第二乐章极短,宣叙调,具有将乐曲带入第三乐章的序奏般任务的短乐章。终曲乐章是唯一的快板乐章,小提琴的艰难技巧就在这一乐章中,但说实在的,比较缺乏音乐的魅力,但甚能体现演奏者的神奇技巧。
由于种种原因,或许最大的原因就是布鲁赫的旋律写作缺乏《g小调第一号》和《苏格兰幻想曲》那样丰富的美感,这部作品很少有小提琴家愿意在音乐会上演奏和灌录唱片。
我所见到的几个可数的录音中有Perlman1976年的唱片,我不是很喜欢。

[upload=jpg]Upload/200411517323072051.jpg[/upload]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11#

我喜欢贝、伯、门、西贝柳斯、贝尔格、格拉斯、肖1、舒曼。8大,8,吉利。
TOP
12#

yilinliulin 在 2004-11-5 20:23:27 发表的内容
那种有胶粘条的塑料袋用起来我觉得更麻烦。从收藏的角度来说,一切都是原装的可能更超值(可能是谬论吧,哈哈!)


不会啊,原包装太小,不容易装进合子,这种买的要稍大些,深圳卖15元/100个。不算很贵。
TOP
13#

歌剧迷兄:
谢谢啊!!!
TOP
14#

yilinliulin兄的牒,很多好像还没拆封。
TOP
15#

好贴!顶!
TOP
16#

有一种可以多次使用的塑料袋,完全可以代替原塑料薄膜包装。
TOP
17#

那我们就来谈谈“四大皆空”吧~~~
TOP
18#

我对西贝柳斯小协,苏格兰幻想曲,布鲁赫第一小协,莫扎特3,4,5小协,小提琴和中提琴交响协奏曲,萧斯塔科维奇第一小协等等的喜爱都不下于四大小协。
TOP
19#

什么叫“大小提琴”?
TOP
20#

头像换了?不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