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谈四大 [复制链接]

查看: 10925|回复: 51
21#

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Max Bruch(1838~1920),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作有三部小提琴协奏曲及《苏格兰幻想曲》留于后人,其中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自门德尔松之后被演奏得最多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因而特别著名,与《苏格兰幻想曲》一并成为他的代表作。G小调第一号的旋律多少带有甜蜜的伤感,并且具有名手所喜爱的演奏效果。形式虽然是三乐章,但是如从一般协奏曲形式来看,却相当的自由,甚至有些人还把第一乐章当做前奏曲;Leopold Auer也说,这阕协奏曲所以会如此的大受世人喜爱,不外是因为充满了旋律上的创意与采取自由的形式,以及技巧上虽然不很容易,也不至于过分艰难之故。这部协奏曲本身就是献给当时德国的小提琴巨匠约阿西姆的,虽然1866年的首演不是由约阿西姆担纲,但约阿西姆在很多场合还是多次演奏了这部协奏曲,以及因为有美妙非凡的旋律及必要考量提琴家的难度,所以自乐曲问世以来,自凡史上大小小提琴家都对这部协奏曲爱不释手。上自克莱斯勒(Eugene Goossens/The Royal Albert Hall Orchestra,录音年代不详)、海飞兹、米尔斯坦、艾尔曼、梅纽因的老一辈小提琴家,下至郑京和、林昭亮、贝尔等近二十年活跃于乐坛的中青年提琴家都留下了他们的录音,其中,米尔斯坦大概是留下录音最多的一个。这首协奏曲说来结构简单,旋律丰满、富有歌唱性,没有什么深奥的结构和内涵什么思想性,大概很多人以为很容易掏巧,实际上,这部曲子虽然结构相对简单,但必须将三个乐章处理得风格统一而又有对比还是很需要编排一下的(斯特恩1956年的演奏就有流于形式、平铺直叙而无兴奋点的毛病);同时,这部曲子,第一、第三乐章应该是奏鸣曲式中的快板乐章,但写出来的却是感觉却是作为乐章副部主题的旋律性和歌唱性一点都不亚于第二乐章,与主部主题的雄壮、激昂形成极强的对比,这里面的起承转和是很难处理好的。至于拥有最柔美歌唱性旋律的第二乐章,更是考量提琴家音色及感情深入的把握能力的,好的演奏应该是低声的深情地吟唱,带有丰富的冥想,色彩是朦胧的而又有时是透明的。海飞兹、奥伊斯特拉赫、米尔斯坦的几个演奏都是有极强的感染力的,其中,以海飞兹的对感情的深度及速度、音色的控制是最中性的和从容不迫的;米尔斯坦的有些微滥情至怨诉不能自拔了;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介于两者之间;梅纽因的应该被视为这位天才少年的一次少年老成之作,具有梅纽因最美的音色和最清新的思维。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未完待续]
TOP
22#

[quote]yilinliulin 在 2004-11-1 22:39:30 发表的内容
德沃夏克、拉罗、圣-桑、舒曼、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还有啊!外加爱尔加、巴伯等,烦请各位DX多推荐几个经典版本并一一上图来。俺要出手!
TOP
23#

同意楼主!
TOP
24#

加肥猫 在 2004-11-2 11:24:18 发表的内容
[quote]yilinliulin 在 2004-11-1 22:39:30 发表的内容
德沃夏克、拉罗、圣-桑、舒曼、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还有啊!外加爱尔加、巴伯等,烦请各位DX多推荐几个经典版本并一一上图来。俺要出手!


是啊!这些作品都应该经常获得垂青的,我还要谈一下Alban Berg的小提琴协奏曲呢,不过可能要等一段时间。
TOP
25#

“不谈四大”
TOP
26#

西贝柳斯的小协也很有味道
TOP
27#

歌剧迷兄
能谈谈布鲁赫的第二吗?
TOP
28#

不谈四大?那。。。那谈谈5大或6大如何?哪怕8大也好?
TOP
29#

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
布鲁赫的为小提琴和竖琴主奏的《苏格兰幻想曲》,是他在1879-80年创作的。布鲁赫对苏格兰一向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据说创作这部作品是读了苏格兰文豪Walter Scott(1771~1832)的作品后有感而发。在创作这部作品期间,布鲁赫又到苏格兰旅行了两次,1880年,布鲁赫还在英国巴里摩尔交响乐团担任指挥,所以有充分的机会采撷苏格兰的人文风情和民间旋律。他在各个乐章中都有采用苏格兰古老的民谣和旋律,创作出了这部有着序曲和四个乐章、由小提琴和竖琴主奏、管弦乐队协奏的幻想曲。其中的竖琴,实际上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主奏地位,而是当做点缀及配器色彩上的需要。整个乐曲充满了梦幻性,旋律甘甜而优美,可以说是更女性化了的门德尔松的风格。其中的小提琴写法,有着十分艰难的技巧和需要有很好的音色控制,与最顶尖的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小提琴写作比较丝毫不逊,而且乐队织体的写作也是十分成熟而完美。这部作品,题献给了十九世纪末的西班牙天才小提琴家Pablo Sarasatte,并有萨拉萨蒂在1880年9月在汉堡首演。但,此后,不知是什么原因,这部作品很少在音乐会上获得演奏的机会,许多著名小提琴家似乎从来没有碰过这部准小提琴协奏曲,可能与这部作品有些太甜美而发腻有关。但史上,海飞兹却特别专爱这部作品,多次在音乐会上演奏这部作品,并且录制了他的流芳百世的唱片,虽然此时海飞兹已是60岁了,但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个录音中海飞兹保持了20-30年代的清秀、纯美的天鹅绒般的音色,同时,这个演奏为什么永久地立于巅峰之上,还在于海飞兹的独特演奏风格和处理,在这里他摒弃了多愁善感的过于敏感,指法清晰,海飞兹的“冷”,在这里用的恰到好处,远较他的贝多芬、勃拉姆斯成功,显现出一种清秀的冷艳之美,而在终乐章中,海飞兹又有雄浑而从容不迫的表现。在海飞兹之后,最成功的演奏大概就是林昭亮的演奏了。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未完待续]
TOP
30#

上山砍柴 在 2004-11-5 18:07:42 发表的内容
yilinliulin兄的帖子都很认真,建议固顶。




同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