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协奏曲虽然在外表上有华丽的效果和迷人的情调,但在内容上却并没有很深的深度(不是本人的看法,我认为协奏曲虽为乐队作品,但就是需要突出主奏乐器的特殊音色、性能和一定难度的技巧,由此,并非一定要写成具有戏剧冲突、含有深奥情节、思想内涵丰富的作品,就是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两部D大调也并不是这样的,乐圣都是这样,更遑论他人了――个人管见)。柴科夫斯基听了这部协奏曲之后,在他写给梅克夫人的信中这样评价“极为愉快的、新鲜而又明朗的乐曲……他的期望并不在于深刻”。在全部的五个乐章中,今天已多把第三乐章间奏曲省略来演奏,究其原因,正如奥尔等人所认为的是因为比起其它四个乐章,其演奏效果不彰。
近代小提琴家中大凡擅长旋律化作品的小提琴家都演奏过这部作品,如弗兰切斯卡第、米尔斯坦、艾尔曼、格律米欧等,但象梅纽因和奥伊斯特拉赫那样把这部协奏曲作为自己保留曲目的应该是罕见的,而且他们两位的演奏一前一后,可以说是演绎这部作品的两位非拉丁裔小提琴家中最杰出的,梅纽因在16岁上由恩师爱涅斯库指挥下的演奏小提琴辉煌的技巧直逼海菲兹,表现能力完全就是大师风范,成为他早年神童传奇的最好见证(坛上某些妄论梅纽因的朋友应该去听一下)
[upload=jpg]Upload/2004111122392614663.jpg[/upload]
至于奥伊斯特拉赫的演绎已经获得一致公认,成为体现大卫美好音色与感情饱满的演奏风范的代表作,况且录音一级发烧。
[upload=jpg]Upload/2004111122433291240.jpg[/upload]
至于艾尔曼、米尔斯坦和弗兰切斯卡第的演奏我已在其它帖子里写过或将要写出。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