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谈四大 [复制链接]

查看: 10858|回复: 51
41#

yilinliulin 在 2004-11-6 12:54:37 发表的内容
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upload=jpg]Upload/20041161253116254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41161253509260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411612542887700.jpg[/upload]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老大!!这样贴图会有人死掉的!!!!建议版主对yilinliulin兄的贴图进行筛选,过滤,屏蔽,以让吾辈得以多活几年(痛哭流涕中)!!
玩笑归玩笑,米大爷和弗大爷对该曲的演绎确实值得拥有后细细品位!!!
TOP
42#

ludwig2000 在 2004-11-7 20:37:21 发表的内容
其实西贝柳斯小协、布鲁赫第一小协、圣桑第三小协、格拉祖诺夫的小协——这四首可以算得上“四大”之后的另外“四大小协”了。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看法吗?


布鲁赫1我不太喜欢,不知道为什么,就象不喜欢柴小鞋一样。
TOP
43#

这部协奏曲虽然在外表上有华丽的效果和迷人的情调,但在内容上却并没有很深的深度(不是本人的看法,我认为协奏曲虽为乐队作品,但就是需要突出主奏乐器的特殊音色、性能和一定难度的技巧,由此,并非一定要写成具有戏剧冲突、含有深奥情节、思想内涵丰富的作品,就是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两部D大调也并不是这样的,乐圣都是这样,更遑论他人了――个人管见)。柴科夫斯基听了这部协奏曲之后,在他写给梅克夫人的信中这样评价“极为愉快的、新鲜而又明朗的乐曲……他的期望并不在于深刻”。在全部的五个乐章中,今天已多把第三乐章间奏曲省略来演奏,究其原因,正如奥尔等人所认为的是因为比起其它四个乐章,其演奏效果不彰。
近代小提琴家中大凡擅长旋律化作品的小提琴家都演奏过这部作品,如弗兰切斯卡第、米尔斯坦、艾尔曼、格律米欧等,但象梅纽因和奥伊斯特拉赫那样把这部协奏曲作为自己保留曲目的应该是罕见的,而且他们两位的演奏一前一后,可以说是演绎这部作品的两位非拉丁裔小提琴家中最杰出的,梅纽因在16岁上由恩师爱涅斯库指挥下的演奏小提琴辉煌的技巧直逼海菲兹,表现能力完全就是大师风范,成为他早年神童传奇的最好见证(坛上某些妄论梅纽因的朋友应该去听一下)
[upload=jpg]Upload/2004111122392614663.jpg[/upload]
至于奥伊斯特拉赫的演绎已经获得一致公认,成为体现大卫美好音色与感情饱满的演奏风范的代表作,况且录音一级发烧。
[upload=jpg]Upload/2004111122433291240.jpg[/upload]
至于艾尔曼、米尔斯坦和弗兰切斯卡第的演奏我已在其它帖子里写过或将要写出。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4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5#

Edouard Lalo(1823~1892)现在最知名的作品大概就是《西班牙交响曲》(Op.21)了,这是一部冠名非常奇特的名至实归的小提琴协奏曲,而拉罗实际上写有一部冠名为《小提琴协奏曲》的,为F大调(Op.20),除此之外,拉罗还写有其它两部小提琴协奏曲,分别取名为《俄罗斯协奏曲》(Op.29)、《挪威幻想曲》。这其中其余几部由于在乐曲结构对比上、主奏乐器的处理上都不甚精彩,虽然它们都题献给了当时西班牙的著名小提琴家萨拉萨蒂,还是渐渐被人遗忘,只有《西班牙交响曲》由于很好地将西班牙色调十分贴切地揉和了浪漫的结构与优雅的曲趣,深受萨拉萨蒂本人推崇、并由之获得世界公认喜爱。(另外熟悉音乐史的朋友就知道:拉罗实际上是生活在法国的自祖父辈起就是西班牙人的西班牙作曲家,他的音乐生活不象后来几位如格拉那多斯等始终在西班牙活动的西班牙本土作曲家那样,而是多半集中在法国境内,而且其成就也获得了法兰西音乐界的高度认可)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在世界小提琴文献中可以说是一部非常独特的具有浓郁西班牙地域色彩的作品。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46#

《西班牙交响曲》完成于写作《小提琴协奏曲》后的第二年(1873年)。拉罗的作品中充斥着浓郁的异国趣味(象前面说的《俄罗斯协奏曲》、《挪威幻想曲》等),在这部作品中所出现的奇特的节奏、旋律以及这些所描绘出来的浓厚的西班牙风味,所以冠名为《西班牙交响曲》是十分贴切的。前述的拉罗的祖父就是西班牙人,加上法国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盛行异国情调、东方情结,两厢作用相加,使得拉罗这位生活在法国的西班牙作曲家(实际上应该是法国作曲家)写出了这部作品。由此为契机,使以后很多作曲家的眼光都转向西班牙,产生了许多的新作。至于为什么称“交响曲”,可有很多不同的解释:诸如从头至尾主奏小提琴巧妙地融合在效果多彩的整个管弦乐中,以及全曲由五个乐章而成,采取与普通的协奏曲迥异的形式等等。不过,这个曲子的主奏部分写得非常华丽,还是属于一般协奏曲的范畴,不能视为含有小提琴独奏的交响曲。同时在形式上,与其说是交响曲,倒不如称为组曲更为接近。这部曲子和布鲁赫的《苏格兰幻想曲》成为十九世纪末的两部具有鲜明异国色彩、写作华丽的浪漫主义小提琴杰作。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47#

回复:不谈四大

TOP
48#

回复:不谈四大

       没想到四年前的帖,竟有这样的精华之作。可惜讨论的跟帖不多。08年应该跟了。圣桑、布鲁赫、拉罗、维尼亚夫斯基、的小协各有精彩闪亮的音乐价值呀。每一首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美感,如只听四大,那咱可亏大了去了。
在G弦上……
TOP
49#

回复:不谈四大

四年前的168,是中国人气最旺的发烧网站
淘宝店
https://shop33075329.taobao.com/index.htm?spm=a1z10.1-c-s.w5002-16274098145.2.5d0b4f76YtZGfK
电话 微信号 13318878370
实体店 广州海印电器总汇二楼P35  020 83780950
TOP
50#

回复:不谈四大

不知为什么,俺除了布鲁赫第一小协、苏格兰、门等一些经典外,还特别喜欢恰恰图良小协。。。。呵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