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伎俩遮掩下,标榜着鱼翅的东西,往往也会有粉丝一般的品质,人们也往往被冠以「翅王」的噱头,令发燒友迷惑而甘心入彀。
笔者饮汤素来着重汤味浓淡恰好。过淡时心里不禁要想: 「倒不如饮一杯白开水或清茶,因为饮汤的目的,并不纯是为了止渴!」过浓的话,却又觉得把汤里材料的天然风味盖过了,就像「酸辣汤」一样,除掉酸和辣的味道外,所有汤料仅是触觉上的感受,喝罢汗水倒流、全身火热。
「鱼翅羹」还是「粉丝窝」?
虽然鱼翅羹是九大簋中必备的,就像唱盘(LP或 CD)在音响系统中一样;在商业伎俩遮掩下,标榜着鱼翅的东西,往往也会有粉丝一般的品质,人们也往往被冠以「翅王」的噱头,令发燒友迷惑而甘心入彀。
笔者饮汤素来着重汤味浓淡恰好。过淡时心里不禁要想: 「倒不如饮一杯白开水或清茶,因为饮汤的目的,并不纯是为了止渴!」过浓的话,却又觉得把汤里材料的天然风味盖过了,就像「酸辣汤」一样,除掉酸和辣的味道外,所有汤料仅是触觉上的感受,喝罢汗水倒流、全身火热。
发烧友们对汤的浓淡各有所好,有人会毫不吝啬地一掷万金,只是豪情所至,意欲一尝「珍馐」的「百味」;亦有人仅是吃着「雪菜火鸭丝粉丝窝」,也会甘之如饴。人们有了一种不成文的「共识」——多大的头,戴多大的帽。鱼翅和粉丝一样,必须煨得好,否则其味不鲜,其肉不爽。笔者亦有同感,假如买回来的是零碎翅碎,像小食肄所兜售的「精心」炮制的 「碗仔翅」,不饮也罢。
音响之道大概也是这样,一头一尾好,就算中间略差,回放出来的声音,再差也差不太多。肯花一点时间和心机,换换线、进进补,高的和低的,会有所改善。因此,笔者建议一些受到经济预算抑制的同好,假如想投资一套较好的系统,重点应该首先着重在唱盘唱头(或 CD唱盘),和扬声器系统上,落锤重一点是不会错的。原因有两个:假如唱盘(包括模拟和数码),连唱片(CD)内的资料都拾取不齐,即使系统其余部分是百万元级,所回放出来的音域都是「有限公司」;再者,就算是讯号多丰富,扬声器力有不逮,或「中饱私囊」,交出来的东西七折八扣,剩下来还有多少?吾不欲听之矣!
首先谈谈唱头,「时尚」的是动圈、线接触的钻石针尖。笔者将「时尚」括上,因为它已经有点明日黄花感慨。白云苍狗,江山代有才人出,时下趋势,模拟唱盘日渐被数码盘取替了。玩模拟唱盘的人被冠上「死硬派」名衔,而实质上亦变为 Esoteric阶级——唯美派(按希腊字源,还含有神秘之意)。
事实上,目前买一枚较好的唱头的价钱,已经可以买一部质素不错的雷射唱机,买者不是「死硬派」还能说是甚么?按照目前唱片制造商发行 LP与 CD的比例分析,市面 LP唱片会愈来愈少(已经有不少唱片商店,转变或正在转变为只售CD了),LP不日的价格,会反过来高于 CD。这是可以预见的,君不见一些怀旧 LP唱片的售价,往往会比新出版唱片还要贵吗?
从美国近年的消费者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中,尽管雷射唱机有不少产品在争妍斗丽,但模拟唱盘新产品也不是没有,反之,愈来愈高级。唱头、唱臂和唱盘的订价也愈来愈高不可攀,有关的报道和测验报告,堆砌着梦幻般的形容词,神奇、泌奥,仿如仙女散花、落英缤纷,读者被引入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神仙境界而陶醉。巧妙的掩眼法如: Signature、Anniversary、Limited Edition,炼金术、护身符、圣杯、石华、石楠、紫金石……等等稀罕、神秘圣袍、架裟加身,不由不令人肃然起敬,臣服于这种独步秘功之下。有钱人虔诚地,像在神殿上恭请回来一座心目中的「四面佛」,供奉着把守音响系统的最前线,心中想着,从此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或许有人挪揄笔者,说「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其实笔者没有一点儿亵渎「神明」的意思,只是不大赞同纯粹主观的。暧昧词语,而激赏平实的、理性的、更具说服力的客观分析。相信有不少实事求是的发烧同好,宁可理智地选用后者,而不是盲从地去挑选前者(当然经济能力也是抉择因素)。动圈唱头的频率响应范围比较宽阔,瞬态响应灵敏,是有目共睹的,笔者不想再唠叨。这里重点一提的,是针尖的切割形状,它也是人所共知的问题——针尖形状愈接近刻划唱片的刻刀,理所当然地拾取唱片槽内的讯息愈多。笔者认为多花一点钱在针尖上是值得的,并且是非花不可的。因为升级的效果十分显着,是其它方式没法比拟的。聚乙烯、LP唱片槽的螺旋纹,只是记录音乐的时间,而V型槽内的横向波纹,才是记录音乐各种各样乐器和人声的振幅,针尖不好,便漏拾本来在那里的振幅(尤其是高次谐波的所谓泛音和空气感的余韵)。
其实,雷射唱盘的情况,也与模拟唱盘一样,拾音及处理系统也有误差。数码的录音方式与模拟不同的地方,是将时间和振幅两个变数,以双重资料地处理,并以数码形式储存。拾音方面,雷射光速的取样(Sampling)是周期性重复着,代表了测度录音的时间;而量子化(Quantization)则代表了音频波形的振幅,以数码——比特(二进制)形式存取。一个声音的模拟波形(一种正弦波),由一连串的比特流脉冲组成(一排方型波)。因此取样的比率愈高,则模拟波形的重现情况会愈近似。量子化是构成取样比率时间内的比特流的脉冲数目(如16 bit=2的16次方=65536;20bit=2的22次方=1048526),数目愈多,准确性愈高,模拟波形也就愈近似。造就是近年来极品级CD唱盘竞逐的目标,16 bit 32倍取样、 32 bit、45bit的量子化都要很快要面市了。此种情况说明 CD唱盘仍在不断改进中,何况 CD唱盘另一种新体制——1 bit DAC(数码/模拟转换器)面世了。究竟集齐了 CD唱片每个音讯16-bit,然后加以处理这种方式好,还是每接收到1 bit音讯,就立即加以处理好呢?还待历史去证的!
一般来说,灌录 CD软件,和CD硬件的频率响应范围上限,定在2万赫;而聚乙烯 LP唱片,由于目前录音技术的进步,2万赫以上的高次谐波(泛音),都可以刻入唱片槽里,这就是为甚么一些高级唱头和音响组件,已经将频率响应的上限,扩展到4-5万赫。爱乐者的听觉心理,对谐波的丰满度,往往远比声音的准确度的要求高,这是他们的音色判断准绳。本来人耳的可闻上限不能超越2万赫,而高音乐器的谐波,往往超越 2万赫,人耳听不到,皮肤却能感觉到这种极高音频的存在(事实上在音乐厅里,除了荡漾着乐器的高次谐波之外,还存在一些相同音波相遇时所发出来的「和差」音波,最高的可达10万赫),这就是人们向往的音乐性、空气感和现场感,也是有些人坚持 LP胜于 CD的论据。
香港的爱乐者欣赏音乐的心理,显得有点不平衡。家里有一套音响系统,都会尊称它是「Hi Fi」——能播出音乐的器材便是 HiFi!所以,很多代理「天碟」的商人,委实从中赚了一笔「小财」。人们不管自己的音响是否吃得消,差不多人手各有几张试音唱片——轰大炮的,目的要测试自己系统的循迹能力(即使针压加至两三克在所不计)和所回放的气势(冒着烧毁单元的危险);要听人声真实感,即使是没甚么娱乐性的圣诗,佛教徒也会听一下天主(基督)教的歌曲。在这种发烧热潮的形势下,笔者对着「珍藏」的历史性录音,和那套跟不上时代的音响系统,不能不感到自惭形秽,并且因老是抱着 LP唱盘、感到资源将歇而自危。笔者脑袋里藏着的频率响应感应自动平衡器,平时欣赏音乐时,尽管回放的频率响应不平直、高低音域的延伸不足(旧录资料往往是这样),往往都能起着自动补偿作用;自从参加了一些音响欣赏会,或友侪的邀听场合和音响店的监听室逛逛,自动平衡器工作起来渐渐觉得费力了,并且心理上产生了「内讧」;「为甚么自己要这样吃力不讨好?」,做人有时很矛盾,有多少人
能把心一横地就把旧包袱(旧 LP资料)卸下,全心全意地去面对新挑战?于是「死硬派」便变成「骑墙派」——LP、 CD并用,这种改变可以说已经难能可贵。笔者在 LP资料日益短缺的形势下,不想成为骑墙也不成,否则又会成为保皇党或者是消费惊人的古董收藏家了。
其实欣赏音乐的心理或习惯,在形势所迫,也会「马死落地行」的。管它是鱼翅或粉丝,肚子饿的时候,能充饥的便是好东西。君不见股票市场出现「大闸蟹」之前,以鱼翅漱口的暴发户多的是,「扮蟹」之后,吃起粉丝来不也是津津有味?
目前市场上的器材,除了一些可望而不可即的、置于殿堂里的之外,那一些(包括LP、CD唱盘、唱片、唱臂唱头、扬声器等等)不含有各种各样的不完美性(瞬态失真、相位失真、互调失真、合并失真、匹配失当、调校不得宜、谐振……)?那一样能真正配得上是极品 Hi Fi(或 SOTA)的?说起来真今人懊恼——心里以为自己吃着的是鱼翅,其实只不过是粉丝吧了。
模拟的线性录音已有百多年历史,竟会被将时间和振幅切成一片片的 O ,1数码所蚕蚀,时也命也?孰是孰非?笔者心感不值!猜不透较模拟的音讯失落高达十倍的(包括回放时的取样和量子化误差、唱片染尘、激光束镜面积垢等所引起的),泛音不会超过 2万赫的数码录音,时髦的人们把它们看作「鱼翅」,百年老字号的,随伴自己多年、天天享用的竟是「粉丝」。是人们贪图方便、好逸恶劳,还是被科学的新教义所迷惑了?笔者不否认数码是时代的新产物,其本身处理数据资料的迅速和数量是惊人的,本来该是一项达到SOTA音响的好工具,可惜受到诸多商业上协调和抑制,起始订下来的规格过于狭隘,限制了雷射唱盘,而只能「削足就履」地发展!
遗憾的是笔者节衣缩食所积累下来,准备「进化」为骑墙派的老本,却「杞人忧天」地全部花在抢购趋向「湮没」的 LP唱片上了。看来「墙」相当高,而且迂回曲拆,不易攀上去「骑」。惟有自我解嘲地想:「管它用料是鱼翅还是粉丝,有汤,而且是真材实料的,便是老饕的情趣!」
——尤 悠 1989-09
笔者對認為是鱼翅的LP,儘管巳經老耳退化了不少,但仍然情有獨鍾,每次回到香港,总会逛逛相熟的LP存貨店,見到自己還沒有的,雖說巳是心如止水,但還是忍不住要燒一些鈔票!這就是老发燒友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