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复制链接]

查看: 16316|回复: 81
51#

回复: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对此我还是要强调三点:盲听!盲听!还是盲听!只有盲听得结论才有说服力。
盲听一个人是做不到的,必须找个人帮忙。
最后编辑allen1225 最后编辑于 2008-10-20 14:33:13
风雨中抱紧自由
TOP
52#

回复: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盲听是很初级的阶段了,如果器材调整到位,而且你已很熟悉系统的声音,哪怕把新版老版碟装错了放进去你也会马上听出来
TOP
53#

回复: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杭图里有喇叭?能不能随便进去听的啊?
潜水是王道,王道未必是正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TOP
54#

回复: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Chopin的这个朋友倒像无家可归的唐骏,天天住宾馆。
这么好的系统,在喇叭上可以不用花费太多也能出好的效果,关键是搭配。玩音响到了这个程度,可以考虑来点新的声音,非传统的。

其实正价和廉价的区别肯定是有的,但差别多大或好坏,并不千篇一律。很多小双张或大包子买回来只是听其中的一两首,其他的放在一边都不听的了,不如直接买正价版,精听好的东西,可听可不听的就算了。
TOP
55#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帖由 bbc4 于 2004-8-18 18:39:00 发表
感谢楼主的试验,这是到现在为止见到的档次最高的正价廉价比较,要是能多几个人来个计分卡什么的就完美了。我从来不买正价,小双张是我的最爱。D版都听了10年,有个Z版已经感觉很好了,省下正价的钱去听音乐会吧。

以前我有个朋友说罐装可乐口感比大桶可乐好,我看和咱们听CD差不多,感觉好了就是不一样。

罐装的喝的快,汽足,桶装的太多,多放一会儿就没气了,味道就变了……不过你说的不是那种零售杯子装的吧……
潜水是王道,王道未必是正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TOP
56#

回复: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来 chopin 是个教唆犯,可恶。TANNOY可以把D版播得与Z版一样。也可以播的千差万别,系统调校的问题。我用GRF,-300B,两种效果都调出来过。系统搭配多多,不能单说喇叭...
TOP
57#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既然老帖子被大家揪出来了,我就再说道说道。

这个飞利浦的录音素质还是很高的,金线版声音厚薄得当,声音自然,线条感优异。小双张音质明显下降,主要是高频偏干,听感上不自然,很燥。纯粹是为了比较,我顺手又买了50周年,没想到50周年并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差,至少不感到燥了,声音的密度和细腻度都在小双张之上,听感上偏柔性,是一种很好听的声音。看来唱片公司还真是一分钱一分货。





最后编辑chopin 最后编辑于 2008-10-20 15:51:24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58#

回复: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有个问题一直没搞明白:
既然"未经数码处理的老版好于经过数码处理的新版(指同一录音)",为何几大唱片公司还要费力不讨好地研发这些新技术呢?
TOP
59#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帖由 zhanbaodada 于 2008-10-20 15:57:00 发表
有个问题一直没搞明白:
既然"未经数码处理的老版好于经过数码处理的新版(指同一录音)",为何几大唱片公司还要费力不讨好地研发这些新技术呢?

被发烧有搞糊涂了,哈哈!
TOP
60#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帖由 zhanbaodada 于 2008-10-20 15:57:00 发表
有个问题一直没搞明白:
既然"未经数码处理的老版好于经过数码处理的新版(指同一录音)",为何几大唱片公司还要费力不讨好地研发这些新技术呢?


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终极结论。但我想唱片公司主要是想争取更多的消费者,就拿这张大禾花来说,在廉价的套装机上播放反而感觉不错,声音比较厚实,丰满,也比较柔媚。但在调校得当的高级音响上播放就不如高价的大黄标了,主要是音质的颗粒感粗了,声音比较呆板,不活生了,没有大黄标细腻,更欠缺那份自然的线条感。当然了,喜欢什么也是因人而异,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就像大家在网上下载视频文件,分辨率为800×600,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并不会满屏,但画质的密度是最佳的,如果调整到满屏观看,比如1024×768分辨率,画面自然变大,冲击力增强了,但画面的密度感会随之下降。如果你的显示器足够好,比如能达到1600×1200的分辨率,那这种满屏观看会变得难以忍受,密度感会下降到足以产生马赛克的程度。唱片公司现在考虑的肯定不仅仅是少数的发烧友,而是大部分使用廉价器材不特别计较音质的爱乐者。但这种做法既可能会失去了大部分发烧友,又讨好不到那些根本不怎么听古典音乐的人群。

最后编辑chopin 最后编辑于 2008-10-20 16:29:55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