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爵士天碟缤纷录”(请勿转贴或转载) [复制链接]

查看: 11759|回复: 75
11#


        第十四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723311757515.jpg[/upload]


       这张曾多次作过介绍,就不废话了。
TOP
12#


      上张是日本皇声公司(KING RECORDS)录制出版的。
TOP
13#


       第七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711565763281.jpg[/upload]


      《安妮塔在此!》
(“HERE  IS  ANITA!”,CD编号GML-XRCD-30381)

    安妮塔•奥黛(ANITA O’ DAY)是一位极为杰出的美国爵士女歌手,她曾声称:“我也许该算是一个声音设计师,而不是一个歌手。”的确,正如她自己所说,她的音色乃至于她的整体表演很贴近乐器,而不是贴近人声。她口腔中经常发出的无意义的音节和她那找不出一个实词的演唱简直酷似某些演奏得很另类的乐器,这种唱法在爵士圈里的行话叫“SCAT”,也就是“拟声”。终其一生,她都在追求一种别具特色的演唱风格,一种完全属于她自己的声音,一种独特的即兴吐字感觉。

    安妮塔最好的录音都来自于夜总会和音乐厅这样的环境。1970年以后,安妮塔的唱片都集中在夜总会和音乐厅录制。1963年和1966年,安妮塔•奥黛曾两度到日本作访问演出,1975年和1976年又两度到日本东京录音。1976年10月22日,在东京六本目著名的夜总会MINGOS  MUSICO,安妮塔举行了一次相当轰动的演唱会。1987年,GML出版了那次演出的现场录音大碟,以24K纯金压片,取名为《安妮塔在此!》,CD编号为GML-30201。1999年,GML把录音母带交给JVC进行处理,推出了《安妮塔在此!》的XRCD2版本。此碟时长67分钟,收录14首歌曲,其中既有艾灵顿“公爵”(DUKE  ELLINGTON)、杰罗姆•科恩(JEROME  KERN)这些大师的名作《老于世故的女士》(“SOPHISTICATED  LADY”)、《昨天》(“YESTERDAYS”)等,又有安妮塔自己的亲笔《安妮塔的蓝调》(“ANITA’S  BLUES”),曲曲动人,加上当时在美国首屈一指的诺尔曼•西蒙斯(NORMAN  SIMMONS)三重奏的精彩伴和,实在是引人入胜。

唱片的录音之好从第1秒钟开始就已经可见一斑。开场时安妮塔说话的齿音清晰可闻,俨然她就在我们的耳边呢喃私语。鲍勃•迈兹(BOB  MAIZE)的低音提琴音色宽厚柔韧而富有弹性,拨弦SOLO时左手手指揉弦的细腻声响也清晰可闻。在《我越过水滨》(“I  COVER  THE  WATERFRONT”)一曲中,安妮塔轻吟小唱,运舌发声有些特别,音色处理得比较酽稠。鲍勃的低音提琴音色真实,它的弹性使空气有了动感,而诺尔曼的钢琴音色则显得明亮而温润,厚重沉实——也许,这也是当年模拟录音的妙处?XRCD2把这个妙处真切地还原出来了。《我不知道几点了》(“I  DIDN’T  KNOW  WHAT  TIME  IT  WAS”)一曲音场很宽阔,且颇有纵深感。曲中有大段三重奏器乐过渡,安妮塔的人声也很器乐化,象中提琴,又象木管,与三重奏有机地融为了一体。正如安妮塔自己所说的,对她而言,歌词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音色,是她对声音的设计。整场演出中她的SCAT都有酣畅淋漓的表现,快速即兴而绝对自由,近乎炫技。钢琴快速即兴的触键和低音提琴神采飞扬的拨奏SOLO让人听起来也很是过瘾,其间低音提琴的弦音颤动可说是纤毫毕现。《老于世故的女士》录音非常到位,在诺尔曼的钢琴过门声中,安妮塔手指轻轻扳动话筒的声音清晰得很。她的人声处理得比较沉厚,真有那么一种饱经风霜、“老于世故”的感觉。尾声时她唱的几个颤音乐句发声音高层层降低,直至弱不可闻,其间从高到低、从强到弱的过程都有着极丰富的细节,如同班•威伯斯特次中音萨克管的演奏风格——这不是HI-FI又是什么?
TOP
14#

阁下对爵士的理解,的确爵士味很浓!
TOP
15#


        第十五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723324832691.jpg[/upload]


        这张早一点的唱片几乎与上张“THE VERY TALL BAND”异曲同工,令人激赏!
TOP
16#

我也揍揍熱鬧,來一套爵士人聲極品!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72259161231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722594793460.jpg[/upload]
TOP
17#


      接着来,第十二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72385376303.jpg[/upload]


        爵士吉他大师JIM HALL与CHARLIE HADEN、DAVE HOLLAND、SCOTT COLLEY、GEORGE MRAZ以及CHRISTIAN MCBRIDE这五位当世低音提琴顶尖高手合作,6根细弦与20根粗弦的空前对话,想不想领略一番?
TOP
18#

想RAY BROWN的作品和Waltz for Debby已经很久了,要不找不着,就是价格受不了:(
TOP
19#


       第十一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722532525678.jpg[/upload]


        唱片名称:《艺术鉴赏家》(“VIRTUOSO”)
    吉他独奏:乔•帕斯(JOE PASS)
    出版发行:美国PABLO唱片公司
    初版LP发行时间:1974年
    SACD发行时间:2002年底
    SACD编号:PABLO-2310-708-4
    
        一代吉他圣手乔•帕斯的《艺术鉴赏家》可真是一张不折不扣的爵乐绝品!如果您笃信老外的爵士唱片排行榜之类评价的话,那么您就更有理由要将此碟收归自家了,因为有若干个大名鼎鼎的老外爵士乐评家以及若干家举足轻重的爵士乐媒体都把它列入了自己的“史上最伟大的100张爵士乐唱片”榜中!

    乔•帕斯生于1929年,1994年去世,终年65岁,不算高寿,但一生中取得的非凡艺术成就已足以令他含笑九泉了!老乔从9岁开始弹吉他(好象也不算早?学吉他比他早的名家可真多的是),到14岁时就已经开始在他的家乡——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约翰镇(JOHNSTOWN)本地的乐队里做吉他手。1947年,18岁的时候,老乔辍学,加入托尼•派斯特(TONY PASTOR)的爵士乐团做了短期乐手,之后又回到高中就读。这个时候,作为一位已经被同行和公众认可的节奏乐手,他的名字曾出现在托尼•派斯特的好几张个人唱片里。

   回到学校之后不久,一心要做职业乐手的老乔再次辍学,开始在纽约做职业乐手。糟糕的是,在纽约期间,他染上了当时乐手们的通病,那就是吸毒,并且因此而沉沦数年。几年中,老乔的日子总是在戒毒中心和监狱里度过,不过,即使在这个非常的沦落时期,他也给一些后来很著名的商业化唱片录过音。

   经过近10年的挣扎抗争之后,老乔终于戒绝了毒瘾,加入了加州的椴树音乐中心。15个月后,1961年,老乔和椴树中心的伙伴阿诺德•罗斯(ARNOLD ROSS)合作演录了自己早期最有名的唱片——《椴树绝响》(“FAMOUS SOUNDS OF SYNANON”)。在此次录音之后,有超过10年的时间,老乔一直在洛杉矶的录音室里做录音乐手,一直到他和最具盛名的爵士乐唱片厂牌VERVE的创始人诺尔曼•格兰茨(NORMAN GRANZ)新创立的PABLO唱片公司签约为止。在PABLO,老乔演录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许多唱片,其中就包括他最著名的“VIRTUOSO”即“艺术鉴赏家”系列唱片。

   “VIRTUOSO”系列唱片收入的全部是老乔的吉他独奏录音。在这个唱片系列里,老乔以他的天纵奇才——灵性迸发的艺术感悟和妙到毫巅的超绝技巧——对独奏吉他重新下了定义!他对自己手指的完美驾驭赋予了独奏吉他以全新的艺术深度和惊人的复杂性,似漫天密雨又如极速流星的吉他指法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完美的独奏录音以及频繁的独奏音乐会使老乔真正成名于天下,他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爵士乐年度票选最佳艺术家名单中。与此同时,老乔还和号称“爵士第一夫人”的杰出爵士女歌手艾拉•费茨杰拉德(ELLA FITZGERALD)合作,以独奏吉他为她的唱片伴奏,这些录音也成为独奏吉他为人声歌唱唯一伴奏的最完美的典范!

     老乔对爵士吉他的深远影响主要在于他的吉他独奏,但是,他也曾是一些最优秀的爵士乐组合中的重要乐手。在上个世纪70、80和90年代,老乔曾经和一些同样名声显赫的爵士名家合作演录过许多著名的唱片,其中包括他和奥斯卡•彼得森(OSCAR PETERSON)合作的《三重奏》(“THE TRIO”),和康蒂•坎多利(CONTI CANDOLI)合作的《好日子》(“BETTER DAYS”),和切特•贝克(CHET BAKER)合作的《时代的标志》(“A SIGN OF THE TIMES”),和J.J•约翰逊(J.J JOHNSON)合作的《我们又能在一起了》(“WE’LL BE TOGETHER AGAIN”),和“公爵”艾林顿(DUKE ELLINGTON)合作的《“公爵”的大牌四人组》(“DUKE’S BIG FOUR”)等,另外还有和很多西岸爵士名家合作的录音。所以,无论在独奏、伴奏还是参与重奏方面,老乔无疑都是最优秀的!

    这张“VIRTUOSO”唱片中收入的是1973年8月28日的录音,包括12首乐曲,1974年曾出版过LP,而现在这个由PABLO推出的SACD版实在是最靓声的!

老乔那登峰造极的独奏吉他技艺以及创造性地将爵士、民谣、拉丁音乐、流行音乐元素融会贯通的个人风格,在本碟中真是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开始曲《夜与昼》(“NIGHT AND DAY”)极其放松而惬意,自由不羁,是心到手即到?还是手到心亦到?还真是难以判断,因为老乔有着天生敏锐的手指直觉和灵性,心手如一!灵气与功力俱备,弹性与动感兼收,琴箱共鸣与悦耳泛音俨然浮凸,再加上老乔一直追求的如赋格一般的结构复杂性,很是耐听。

    TRACK 6的《切诺基》(“CHEROKEE”)和TRACK 7的《甜蜜的洛兰》(“SWEET LORRAINE”)与开始曲又不同,就如一骑绝尘风驰电掣,既自由又迅疾,在狂风急雨中亦有溪流叮咚般的松弛时刻。

    TRACK 3的《雨天来了》(“HERE’S THAT RAINY DAY”)琴音如雨滴般轻灵跳跃,TRACK 5的《月儿高高》(“HOW HIGH THE MOON”)音色隽永不俗、情感炽烈厚重,而TRACK 9的《午夜梦迴》(“’ROUND MIDNIGHT”)只保留了塞洛尼斯•孟克(THELONIOUS MONK)原曲的些微动机和旋律线条,却将吉他这种六弦弹拨乐器所擅长的即兴延伸与铺陈做到了极致,风格虽与原曲大异,但内中神髓却令人心绪大动!

对这样一张艺术价值与可听性皆臻完美同时又有着非常漂亮而又保真音质的爵乐SACD天碟,又有谁能硬起心肠视而不见呢?
TOP
20#

       第十三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3118511435214.jpg[/upload]


        盲眼之人,心中自有雪亮世界。

    GEORGE SHEARING就是盲人。作为爵士钢琴大师,他偕自己的老伙计NEIL SWAINSON与享誉世界的合唱艺术团体、英国THE KING’S SINGERS合作,演录了这张美国戏剧插曲专辑,其中主要是格什温兄弟及HAROLD ARLEN等的名作。英皇合唱团无懈可击的四部和声(高男高音一,男高音二,男中音二,男低音一)与大师的PIANO以及DOUBLE BASS合作,跨越了藩篱,体现出了音乐最纯粹的美!
最后编辑mydisc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