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在 2003-8-25 15:51:21 发表的内容 楼上说的有什么根据吗?能在交响乐里这么干简直是奇迹呀。在流行歌曲里这么干也是有了电脑剪辑设备之后的事。 |
首先在没有电脑剪接设备的时代,录音剪接的工具是一把剪刀、透明胶纸,具体剪接方法是在需要剪接的地方,用剪刀按45度角把磁带剪开,然后把需要拼接上的部分用透明胶纸在后面牢固粘上——这个在图书馆中任何有关录音方面的书籍中都会介绍;另外声道混合没有电脑也可以做,这个不用多说。当然去掉背景某些声音,“增加声音密度”等这些新功能,要到80年代以后才比较容易做到。总之没有电脑剪接设备之前,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完成的,这个只要找找有关这方面知识的书看看就知道了。
具体对于DG的录音,就拿Karajan录的Mahler No.6那个录音,是分在4个月内一点一点录的,同时还进行R.Strauss的最后四首歌那个录音。录音师Hermann写到,Karajan每次录音时经常一阵子在Mahler交响曲上,接着半个小时又回到R.Strauss的歌曲上;同时,录音场地还另外进行Orff布兰拉诗歌的录音——这些都是混在一起做的,所以其实现在欣赏的最终制成的CD,其实每过几分钟就剪接过一次,并且是相隔了几天或者几个星期的声音;甚至DG的录音里出现过,乐队的某个音不准,后来就专门录那个音附近的片断,然后剪贴上去。
当然,剪接工作是要受过专业训练才能胜任的,所以现在我们听DG的唱片,很难知道什么地方是剪接过的。有一个例外,大家可以找Rostropovich指挥BPO录的Tchaikovsky三大芭蕾选段那一张Original,第2曲开头不久的那一段大鼓,里面有一处很明显能听出剪接过的痕迹(如果用耳机听更明显)。
上面列举的事情,第一段前半部分是来源于《爱乐》杂志某一期介绍Karajan录制Mahler交响曲的文章,后半部分是我看过的一本书,但书名忘记了,不过我保证上面写的都是没有记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