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526272829303132» / 3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友戒烧必读 [复制链接]

查看: 215166|回复: 348
281#

回复 279楼Real的帖子

那看来是我不太懂中文了
TOP
282#

还是在这个堂口学点知识舒坦哇!
要么瞎吵乱闹一地鸡毛,要么吹牛皮吹到自己都圆不了。
时光车间 发表于 2017/12/15 20:24:32

Thank you for your encouragement!

In my opinionall of them are  salesmen or somebody' s fansthey are Working hard for each masterin factThis is full of businessmenTrue fanciers rarely make a soundit's a little bit better in jdbbs!

时光兄,降温了,注意保暖

TOP
283#

1.约翰.道兰、托比亚斯.胡莫都是15-16世纪“前巴洛克时期”英伦作曲家。这个时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全面推广的阶段,社会充满自由的风气。在音乐上亦然!源于意大利的“牧歌”在英国也流行起来,这是一种民间的复调和声与歌唱旋律结合的“通俗音乐”形式!
2.naxos录制了early music系列,介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其中就有这两碟,“胡莫上尉的诗曲”和约翰道兰的“流淌的眼泪”(道兰这个小调歌曲集更加著名)。naxos的严谨录音加上“古律”调音,使得播放出来的乐音及其透明清澈(尤其胡莫这集里的古弦乐),美不胜收!
3.道兰是英国鲁特琴古乐集大成者(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据说是鲁特琴演奏家),这个专辑中女声歌曲和鲁特的伴奏皆可自成一体独立演绎,合在一起时非常独特,与现在通常的歌曲与伴奏完全是两回事,这是复调音乐特有的多旋律线特性的完美展现,音乐在横轴上的旋律进行和在纵轴上的和声对位构筑出一个巧妙的时空!让我总是忆起儿时观看万花筒的惊喜。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7-12-19 20:00:37
TOP
284#

道兰,一是相当成熟的鲁特琴作品,二是他的歌曲的名儿,放在今天也是极时髦、新潮的,撩劲儿不弱于现在的流行情歌取名。
TOP
285#

回复 284楼时光车间的帖子

        嗯!那个时代的英国也算“闷骚”流行。
        后来德国的魏斯,西班牙的桑兹都受道兰的影响。他们都是传说中的鲁特琴大师。(拿索斯的魏斯全集也非常棒)
        魏斯与巴赫几乎同年生死,据说魏斯抱只鲁特琴就可以去和巴赫演奏的键盘叫板。他们都是伟大的和声对位大师,维也纳古典主义辉煌的铺垫者。(他们在当时远不如泰勒曼出名,那个时代的音乐是意大利风的天下,就算后来莫扎特写部用德语唱的歌剧,也还是压力满满)
        而桑兹的音乐,舞曲风格明显,寻求多变的节奏,这恰恰是伊比利亚半岛音乐的伟大贡献!(今天流行音乐的很多要素都借鉴于此)
TOP
286#

学习了
TOP
287#
TOP
288#

1.对于《赋格的艺术》,共识是:它算作一部完整的对位法教科书,以穷尽的态度去面对赋格的手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分歧是:批评方认为它缺失音乐应有的情感特征;赞赏方认为这恰恰代表了“神性的意志”。在我看来,“赋格的艺术”是值得随时聆听的声音,有如一杯纯净的白开水,不可或缺而又淡定的存在着,完全超越了“喜”与“不喜”的境界。
2.伟大的往往孤独!在莱比锡坚守27年的BACH,用音乐“捍卫着”上帝的意志,这部赋格是他的终曲。曲终人来聚,到了260年后的今天,亦无人可以撼动他“西方音乐之父”的崇高地位。而“赋格的艺术”也绝对当得“一骑绝尘”!
3.这三碟代表了“赋格艺术”通常的三种表演形式——键盘、弦乐四重奏及室内乐团,14首赋格和6首卡农也有不同的演奏编排顺序,真是各有特色:朱晓玟的钢琴演奏环环相扣,连贯而坚韧,中性无色的音乐呈现完全超越了所谓“东方女子特有的细腻”。爱莫生四重奏有着极为精细的和声织体层次(“四个人干一个人的活”),包裹性强,主题在和声中的呈现就像绿叶簇拥中星星点点的蔷薇花蕾,夺目而不失秩序。马里奥爵士的圣马丁乐团则充分挖掘了音乐中微妙的色彩变化,施之予不同的配器,用卡农分割几段赋格的编排顺序很好的组织了音乐,成为一个更加完整而丰富的篇章。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7-12-24 20:52:02
TOP
289#

哎呀!我刚听完马里纳圣丁的《赋格的艺术》2LP,正准备听朱晓玫的2LP……寒凉冬日,清冷天甚是对味(对位)。
TOP
290#

,lp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