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赋格的艺术》,共识是:它算作一部完整的对位法教科书,以穷尽的态度去面对赋格的手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分歧是:批评方认为它缺失音乐应有的情感特征;赞赏方认为这恰恰代表了“神性的意志”。在我看来,“赋格的艺术”是值得随时聆听的声音,有如一杯纯净的白开水,不可或缺而又淡定的存在着,完全超越了“喜”与“不喜”的境界。
2.伟大的往往孤独!在莱比锡坚守27年的BACH,用音乐“捍卫着”上帝的意志,这部赋格是他的终曲。曲终人来聚,到了260年后的今天,亦无人可以撼动他“西方音乐之父”的崇高地位。而“赋格的艺术”也绝对当得“一骑绝尘”!
3.这三碟代表了“赋格艺术”通常的三种表演形式——键盘、弦乐四重奏及室内乐团,14首赋格和6首卡农也有不同的演奏编排顺序,真是各有特色:朱晓玟的钢琴演奏环环相扣,连贯而坚韧,中性无色的音乐呈现完全超越了所谓“东方女子特有的细腻”。爱莫生四重奏有着极为精细的和声织体层次(“四个人干一个人的活”),包裹性强,主题在和声中的呈现就像绿叶簇拥中星星点点的蔷薇花蕾,夺目而不失秩序。马里奥爵士的圣马丁乐团则充分挖掘了音乐中微妙的色彩变化,施之予不同的配器,用卡农分割几段赋格的编排顺序很好的组织了音乐,成为一个更加完整而丰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