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梁祝》 [复制链接]

查看: 353979|回复: 253
51#

我也看过一些资料,对于余丽拿和沈榕与梁祝的关系,是不是这样的呢?
由于当时的国情,为确保梁祝首演成功,她们都认真排练准备了,但真正上场的只能让一人上场。
不过,当时余丽拿与沈榕都与中唱合作留下了录音。


shinelb 发表于 2016/10/6 15:30:45

国内一向喜欢双保险,尤其是这样的重大演出,双保险正常,其实据俞丽娜所说真正的首演应该是陈刚和梁占豪,只是他们的技术太差, 才让了后来俞丽娜后来成功的机会。
TOP
52#


国内一向喜欢双保险,尤其是这样的重大演出,双保险正常,其实据俞丽娜所说真正的首演应该是陈刚和梁占豪,只是他们的技术太差, 才让了后来俞丽娜后来成功的机会。
woow 发表于 2016/10/7 20:07:41

双保险,以大局为重吧。
至于陈钢和何占豪拉琴水平如何就不太清楚。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6-10-07 20:47:40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3#
威傲音响

我听过国内某唱片公司出的刘首席的梁祝,还用了名琴,觉得这个版本一般,我是说音乐,录音效果不关心。
最后编辑nanyouyx 最后编辑于 2016-10-07 21:45:30
TOP
54#


双保险,以大局为重吧。
至于陈钢和何占豪拉琴水平如何就不太清楚。


shinelb 发表于 2016/10/7 20:40:20

其实搞个音乐比赛就能n保险了——国内好多新作品是某某音乐比赛委约的,决赛选手都要演奏,再加上有的时候比赛之前还会指定一位已经成名成家的录个小样,那真是保险了个齐全了。

我一直挺好奇像G20上的表演如果弦断当场他们准备怎么保险的,做了什么预案了。。。
TOP
55#


其实搞个音乐比赛就能n保险了——国内好多新作品是某某音乐比赛委约的,决赛选手都要演奏,再加上有的时候比赛之前还会指定一位已经成名成家的录个小样,那真是保险了个齐全了。

我一直挺好奇像G20上的表演如果弦断当场他们准备怎么保险的,做了什么预案了。。。

chrisspher 发表于 2016/10/8 10:22:51
《梁祝》这个作品的创作、演出确实与政治有一定关系。
但这个作品本身与政治关系不大的,这是一个爱情故事。
我觉得对于艺术和政治、道德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对还是不对,要看实际情况。

张艺谋有水平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6#

还有一个非常出色的版本要介绍给大家,就是吕思清的版本。


吕思清象沙汉姆一样,也是迪蕾女士的学生,吕思清还跟梅纽因学习过。吕思清在1997年,在马可波罗录制了这个版本。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录制梁祝了。而当时他已经在中国和国际的音乐会上演奏近百次梁祝了。而指挥陈燮阳以及上海交响乐团,他们对梁祝的理解,这些条件都是沙汉姆以及新加坡交响乐团和水蓝所不具备的。


吕思清在马可波罗的一些录音都非常出色。象《梦幻曲:小提琴小品集》,维瓦尔第《四季》以及这版《梁祝》,都是很出色的唱片。大家如果想了解吕思清的小提琴艺术,推荐大家去听马可波罗这些录音。


吕思清对梁祝的演绎和解读,追求情感上、速度上以及力度上的对比,使其演奏深情处委婉、凄美,而激情爆发处坚决、果敢。整部作品,追求大悲大喜,绝不取中庸之态。因此,吕思清这版梁祝更富戏剧性,而在情感的表达上又非常丰富和细腻。马可波罗的录音技术也非常过硬,吕思清这个版本在演绎上以及录音上都非常突出。


吕思清对梁祝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曾谈到:“我虽偏重对于这个爱情故事中主要角色——祝英台的女性悲剧的阐述和控诉,但在总的诠释上却崇尚一种大气魄、大景观、大视野,以及大力揭示随着时间逝去的生活留给人们的那一块久久难忘的心中块垒,既是一曲对那种时日、那种环境、那些人物的无可奈何的悼歌,又反衬了如今万花筒似的变化多端的生活,祝祷人们珍惜在自由天地翱翔的爱情……”。



何占豪曾说:“一个好的演奏家,作者想到的他会想到,作者没有想到的他也会想到……吕思清演奏的《梁祝》想的比我多、比我深刻!我很喜欢!”陈钢表示,吕思清的《梁祝》“是目前最杰出的”,他还曾说:“我曾在美国好莱坞碗型剧场聆听了吕思清演奏的《梁祝》,他用柔情万种的琴声表现了无限的爱,赢得了‘向中国喝彩’的热烈掌声……他是真正的‘中国好声音’!


就我个人不太丰富的阅历,我认为吕思清是中国最优秀的小提琴家。对他的梁祝,我也认为是最顶尖的几个版本之一。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6-10-08 21:28:5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7#

刘云志拉的那个名琴梁祝版本也不错的,尤其是黑胶声音很优美
TOP
58#

刘云志拉的那个名琴梁祝版本也不错的,尤其是黑胶声音很优美
alecfo 发表于 2016/10/11 9:20:25
好啊,多谢你的推荐。
这个版本我还没听过。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9#

回复 58楼shinelb的帖子

吕思清在BIS还有一个很新鲜的版本,特点是。。。。
民族乐团(啊不对,弯弯是叫国乐团,我认为还是叫中国传统乐器乐团好一点)伴奏的。。。
同专辑还收入了一些著名小提琴小品的民族乐团伴奏改编版,比如维尼亚夫斯基的传奇、萨拉萨蒂的流浪之歌等
http://www.eclassical.com/orchestras/taipei-chinese-orchestra/the-butterfly-lovers.html

说了这个乐队中国化的版本,我当然要在介绍一个独奏乐器中国化的版本啦~~
如果有比小提琴更适合演绎梁祝的乐器,那必须是二胡了。虽然梁祝的旋律早已有人用民族乐器演奏过,但真正用二胡完整的原调移植演奏完整协奏曲的改编者是孔艳艳女士。可惜的是她本人只留下过一个钢琴伴奏的录音。估计现在也是很难找了。不过遗憾的是,除了孔艳艳自己的录音之外,大多数我听过的梁祝二胡版本演奏的基本技术层面都存在很多问题,虽然二胡的技术有很大的发展了,但多数人驾驭极高音区的音色音准控制能力还是相当糟糕。
TOP
60#

回复 58楼shinelb的帖子

吕思清在BIS还有一个很新鲜的版本,特点是。。。。
民族乐团(啊不对,弯弯是叫国乐团,我认为还是叫中国传统乐器乐团好一
chrisspher 发表于 2016/10/11 11:09:31
这些尝试应该都是可以的吧。

《梁祝》属于标题音乐,
这部作品的内容是中国式的,体现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这样一个主题。
而这部音乐作品的艺术形式却是西式的。采用西方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写成。
不管是用中国传统乐器团协奏,还是将独奏艺术形式改为二胡,
如果是围绕主题而进行的应该都是可以试试的吧。

西方音乐里,象用吉他去代替鲁特琴,用大提琴去代替阿佩乔尼琴,也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