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页,星海音乐厅莫扎特K361欣赏感受)出差广州3个月左右,请问... [复制链接]

121#

回复 119# fallingforyou 的帖子

如果听音乐就是一场命题拍照,我们会用什么机丶镜丶角度去表达命题呢?



另:如把楼台会播得兴高采烈和只小提琴悲呜,不见大提琴回应很可能是用了哈哈镜或什么了,,,,,,。玩音响如何服务音乐正是我们要思考的,,,,,,,,!!!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6-04-07 11:33:14
TOP
122#

原帖由 chaogao 于 2016/4/2 9:37:00 发表
楼主有水平,值得信赖交往.但入门者,小学生却指导别人家几公分距离的摆位,那可是主人用了几百天,听了无数软件,移动了几百次,结合家居环境的摆位.冒昧了些.如果讨论频率的平衡性则更好.分析声音一方面报自己器材上不了......

兄讲得很好的。但说我有水平是远不敢当,多交流是可以的。

首先家访必须是朋友先发出邀请,经常还会提出一些调校的疑问,然后我才会作出意见参考。所有的意见都会与主人当面交流、修正,甚至还会参与环境与器材的调整、解决问题。像这次对镁声兄的家访,就发现了一些问题且动手进行了改善。当然任何交流都不可能令两人观点完全一致,古语有话“文无第一”。像这次我与镁声兄对脚钉的使用就有分歧:我主张尽量少用,保持器材原本的特色;他喜欢大范围使用,从器材到线材都使用。但我将此归结为各人理解角度或喜好不同,没有高低之分。同时我还进一步考虑到镁声兄是做这个脚钉、线材之类的生意的,为不影响他的生意,我这次的家访也只字不提这个分歧。

其次,我不讲器材恰好是为了减少争议,想让大家将重点放在整个音响系统(器材只是其中一环而已)的关注,最好是对音乐重播与理解的关注。
其实我一楼的自我介绍时就讲到一句话:新居装修时根据加铜铁平尺寸及赛宾公式做了独立听音室,拉了电源专线。真正的内行人我想能看得懂这句话,也不会跳出来再质问器材的。
器材的帖子我很少发,但也发过三两篇,也可以说都涉及了从理论到实操、从电路到元件到器材的分析及动手调整,从几大件器材到供电、听音环境处理多个方面都有分析、描述,还是勉强有参考与交流价值的。因此欢迎这些有疑问的朋友,尤其是喜欢关注几大件的朋友,可以到这些文章上基于实打实技术上的批评、交流。

我更多的是发关于音乐欣赏、乐理乐器、作品架构、造句之类的帖子。因为只有熟悉乐器与乐团的大概情况、作品的内容,形成相对正确的声音与音乐认识,才能尽量接近客观的评价一套器材。我有一点点乐曲创作、演奏经验,进过录音室,帮朋友设计过几间影音室(不收钱的)并请一些国家一、二级演员朋友来试过声音效果过关。朋友也有一些是从事古典、摇滚等各类音乐、器材学习与工作的,我是基于这些经历与理解去评价声音,因此我是不太热衷于摆自已用什么器材的,当然也不会仅仅以器材去评判断朋友们的音响系统素质。

很多音乐家、指挥家,都不是发烧友。但他们一耳朵就能听到唱片的好坏、器材声音的特点。我是发烧友,并且我不但是音响发烧友,还是音乐、乐器、摩托/长途自驾/摄影、数码、书法、户外运动等等多个项目的发烧友。正是通过对多个领域的相对深入接触,才发现所谓“XX发烧友”只是某个小圈子的小称谓,虽然圈内人自我感觉良好,但相对其他众多项目,相对于包容淡然的生活素养,它只不过是很狭隘的一个点,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一不小心就真的会发了烧,走了误区的且还执迷不悟的。



主观看法,请兄及高人们多加指正!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4-08 11:35:55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23#

原帖由 Real 于 2016/4/7 11:15:00 发表
如果听音乐就是一场命题拍照,我们会用什么机丶镜丶角度去表达命题呢?



另:如把楼台会播得兴高采烈和只小提琴悲呜,不见大提琴回应很可能是用了哈哈镜或什么了,,,,,,。玩音响如何服务音乐正是我们要思考的,,,,,,,,!!!

同窗就得欢喜衷肠、楼台必定泣离断肠……肖斯塔科维奇不会是莫少爷!
HIFI是啥,HIFI不是根本,是悲喜之间的尺子,该多少就量多少。
TOP
124#

原帖由 Real 于 2016/4/7 11:15:00 发表
如果听音乐就是一场命题拍照,我们会用什么机丶镜丶角度去表达命题呢?



另:如把楼台会播得兴高采烈和只小提琴悲呜,不见大提琴回应很可能是用了哈哈镜或什么了,,,,,,。玩音响如何服务音乐正是我们要思考的,,,,,,,,!!!

兄讲到了点子上了。对正确声音的了解,对音乐本身的理解、积累才是本源。我122楼有对这个问题的回复,不再重复,请兄直接查阅,多加指正。
音乐内涵为主,音响器材为辅。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25#

悲喜之间的尺子

!!!,!!!,!!!
TOP
126#

回复 121# Real 的帖子

1231253221352这段吗?
怕是收音机都不至于出这样的问题!另外,可能凄婉要准确点吧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6-04-07 13:46:54
TOP
127#

回复 125# Real 的帖子

小时候,老师叫我们做人要老实,行文要狡猾,,,,,,,
前面那句是老实的,后句,,,,,,,哈哈哈~~~~
TOP
128#

原帖由 Real 于 2016/4/7 11:15:00 发表
如果听音乐就是一场命题拍照,我们会用什么机丶镜丶角度去表达命题呢?



另:如把楼台会播得兴高采烈和只小提琴悲呜,不见大提琴回应很可能是用了哈哈镜或什么了,,,,,,。玩音响如何服务音乐正是我们要思考的,,,,,,,,!!!

兄提到的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是音响器材重播问题,而是演奏者与指挥对作品配器、节奏与速度的理解、控制的问题了,这里针对这个讲讲我的看法,大家指正:

为什么说不是器材问题呢?因为正常的音响器材最多只有改变音色、清晰度等,但不会改变节奏。发烧圈内虽然也有对器材速度快、慢的讲法,但这指的只是器材的瞬间响应或控制力的表现,而不是作品本身的节拍。器材速度快,可能会导致音符的表达过于颗粒感(例如混响与泛音不足),令作品的情感张力削减;反之若器材速度过慢,可能会令音符的表现过于模糊,听起来拥肿、拖沓。而音符是和声与乐句的基础,和声与乐句又是乐章与整部作品的基础,器材的性能不佳,自然也会影响作品的音效与情感表现。

但上述两者的速度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器材性能再差,也不会改变唱片中作品的节奏速度的。以兄所举的梁祝中的<<楼台会>>例,我没有看过总谱,但以我听过的中外十来个常见版本来看,这个小节速度介于柔板到行板之间(少数版本速度可能会低至慢版),节拍在50-60多拍左右吧。如果想要表现得兴高采烈,速度至少要提升到快板,节拍要去到120-160拍左右。正常的音响器材,只要还能响,即使是一台几块钱的收音机,也不会改变节拍造成这个效果的。

至于作品速度的把握,要看演奏者与指挥对乐曲的不同理解,只要不是相差得特别远(例如上面说的由柔板变快版),都可以看作是他们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与把握。历史上速度偏快、准确、偏慢的都有很多成就非凡的,例如古尔德,克伦培勒,节奏是偏慢的;海菲兹、阿卡多节奏是偏快的......贝多芬小协,奥伊斯特拉克的版本比海菲兹,光第一乐章就慢了2分钟左右,但两者均是得到乐坛好评的,也是我最喜欢版本的其中两个。
古尔德1962年与伯恩斯坦合作的指挥纽约爱乐勃拉姆斯1钢协,速度比其他演奏家慢得不是一点半点,但这同样不妨碍他与其他较快的版本一起成为名盘。
前段时间我还在兄弟论坛与一位新加坡的乐友(马勒协会的会员)讨论贝多芬第五钢协的版本与速度问题来着,火花与乐趣实在良多!

欢迎更多关于音乐的交流!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4-08 11:40:14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29#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6/4/7 11:44:00 发表
原帖由 Real 于 2016/4/7 11:15:00 发表
如果听音乐就是一场命题拍照,我们会用什么机丶镜丶角度去表达命题呢?



另:如把楼台会播得兴高采烈和只小提琴悲呜,不见大提琴回应很可能是用了哈哈镜或什么了,,,,,,。玩音响如何服务音乐正是我们要思考的,,,,,,,,!!!

同窗就得欢喜衷肠、楼台必定泣离断肠……肖斯塔科维

时光兄讲得好--“该多少就表现多少”,精彩呀。不过要达到这个效果,器材价格就不简单了,哈哈。

不过抛开器材,回到作品的演奏本身,这个“多”与“少”的问题本身就不简单了。作品速度(节奏或节拍)的把握,要看演奏者与指挥对乐曲的不同理解,只要不是相差得特别远(例如上面说的由柔板变快版),都可以看作是他们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与把握。历史上速度偏快、准确、偏慢的都有很多成就非凡的,例如古尔德,克伦培勒,节奏是偏慢的;海菲兹、阿卡多节奏是偏快的......贝多芬小协,奥伊斯特拉克的版本比海菲兹,光第一乐章就慢了2分钟左右,但两者均是得到乐坛好评的,也是我最喜欢的其中两个版本。

古尔德1962年与伯恩斯坦合作的指挥纽约爱乐勃拉姆斯1钢协,速度比其他演奏家慢得不是一点半点,但这同样不妨碍他与其他较快的版本一起成为名盘。
前段时间我还在兄弟论坛与一位新加坡的乐友(马勒协会的会员)讨论贝多芬第一钢协的版本与速度问题来着,火花与乐趣实在良多!


上面128楼有我对这方面的一点主观分析,请兄及高人们多加指正!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4-07 15:20:20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30#

播放同曲目或段落估计大家差不多分钞的(有也是误差,不讨论)返回例,我们更关心小提琴与大提琴问答间的互动感,,,,,,,如还在数节拍,那还用欣赏,,,,,,,??
TOP
131#

原帖由 Real 于 2016/4/7 15:30:00 发表
播放同曲目或段落估计大家差不多分钞的(有也是误差,不讨论)返回例,我们更关心小提琴与大提琴问答间的互动感,,,,,,,如还在数节拍,那还用欣赏,,,,,,,??


兄可能没有认真理解我的意思。刚才我举了好几个例子,不同演奏家或指挥家演译同一部作品,甚至同一人在不同时期演译同一部作品,都会有区别。而这个区别不但不是误差,还正是表现作者独特理解、表现音乐作品独特魅力的地方之一,恰好也是欣赏音乐的无穷乐趣之一。

而我举节拍的例子,只是说明节奏与情感表达的必然联系(注意:是必然联系)。听音乐适合自己就好,不需要每人都成为乐器、乐理专家。但另一方面我还是相信如果掌握的专业知识越多,对器材调校、音乐欣赏只会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同一套器材,或同一部作品,专业知识少的看得到1、2成,有专业知识的可能就能看到5、6成、7、8成。

例如同样的楼台会,兄提到的小、大提琴之间的相互倾诉,它的速度与强弱就直接影响情感变化,也就是兄所说的“互动感”。但这个速度并不是由音响器材可以决定和影响的。同一首作品中,有人可能只感觉到有某些区别,但有的人除了听出了区别,还知道这个区别的原因,甚至能很快知道它的节拍变化、演奏者对作品的编配意图及由此而来的情感变化、精彩之处。既然了解的信息量大了,无论音响、音乐理解还是把玩乐趣,多的可能就不只一点半点了。

既然讲到这里,普及古典乐的一个常识:
绝大多数作品或某个乐章的速度,总谱里都会有标注。每个速度,除了会有一个标准值外,都允许有一个变化区间。例如allegro,标准值是132拍,但允许在大概128-168拍之间变化。无论作品的演奏还是指挥,在这个区间内的都算准确。但是同一个快版,128与168拍差了就是1/3了,具体到同一首作品中,对情感的影响就大了去了。除了速度外,演奏者的音符强弱音把握、和声的营造、乐句的造句方法等等,也同时会影响作品的表达。


前面回复中我也提到过:深刻的欢悦,可以来自于知足常乐、浅尝即止--“好读书,不求甚解”;也可以来源于好学进取、深厚积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没有必要将两者对立。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平时很少写这些狗屁类常识文字,这次难得无聊,讲了这些,欢迎大家多拍砖指正!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4-07 16:41:43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32#

难得REAL兄提到<<梁祝>>。
<<梁祝>>是我喜爱的古典作品之一,手头了不下十个不同版本。这部作品,每次听都会不自禁的感动。我的一位朋友,对中医药、传统文化极为喜爱,造诣颇深,经常来我小听音室一起聆听了。前段时间我还用几张不同版本原版CD抓取、刻录了好几张CD给他在车上播放。
这里将我年前写的一篇RCA版本梁祝黄河听感发到这里来,与大家交流:






听这版epstein的黄河钢协(ormandy指挥费城管弦乐团1973年)真是独特的感受。开始时几无好感(因录音音质甚差),听了一会却不想停下了--仿佛如听BBC的《锦绣中华》(又译《美丽中国》)般东方韵味,又如摩根口中的《肖申克救赎》或《百万宝贝》般随性沧桑…
严格来说其节奏与衔接算不上流畅,尤其民乐器的把握,但每个声部与乐器却总是出现在你思维唤起与接续的适当时候,简练准确的表达了内容…对的,他们更像是你内心思绪的唤起者与接引者,引发与激荡你的阅历与理解,而不是试图去塞一份别人的理解给你。
真是独特的聆听体验…

而同专辑收录的《梁祝》小协(这本是我买此碟的主要目的,没想实际收听却被《黄河》抢了风头)西崎祟子的演奏细腻柔美,曲子节奏亦较其他版本舒缓,本是有特色的版本。可惜乐队在呈示部、展开部高潮时表现不尽如人意--力度不够均衡衔接不够顺畅。尤其展开部的临终投坟,刚出现的京梆,是我听到过声音最奇怪的梆子--低沉、暗淡而音域宽散,丝毫表达不出山伯临终时的崩烈悲急愤恨;而后面投坟时铜管与打击乐器(例如号、大钹、锣)又过于轰然、无论声压还是衔接均与前段失衡。

总之这个版本我还不太接受、听不太懂,以后多多学习,期待有新的发现。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33#

兄研究至深••••••••••••••学向兄学习。
我只是碰巧举个例而矣,上已说过行文要狡猾(幽默),我并常听,有HK模拟录音西崎版LP•••••••••
TOP
134#

原帖由 fallingforyou 于 2016/4/7 17:12:00 发表
难得REAL兄提到<<梁祝>>。
<<梁祝>>是我喜爱的古典作品之一,手头了不下十个不同版本。这部作品,每次听都会不自禁的感动。我的一位朋友,对中医药、传统文化极为喜爱,造诣颇深,经常来我小听音室一起聆听了。前段时间我还用几张不同版本原版CD抓取、刻录了好几张CD给他在车上播放。[
学习!
《梁祝》我也听很多版本,因为喜欢听就多找来听了。
个人最钟意的是沙涵姆的《梁祝》,首先小提技巧是所有版本中最好的,其二与水蓝的新加坡交响融合到位、配器跳出老套框架作了一些新的尝试,第三是对沙涵姆成立自己的唱片公司演录《梁祝》发自内心的敬佩。
当然,一首作品最终还是音乐内涵才能从根本上打动人心而共鸣,沙涵姆的《梁祝》恰恰在这一点上非常独到:不刻意苦情渲染,而是旁观者清的角色透澈的叙述一个故事!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6-04-07 19:07:45
TOP
135#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6/4/7 19:0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fallingforyou 于 2016/4/7 17:12:00 发表
难得REAL兄提到<<梁祝>>。
<<梁祝>>是我喜爱的古典作品之一,手头了不下十个不同版本。这部作品,每次听都会不自禁的感动。我的一位朋友,对中医药、传统文化极为喜爱

多谢时光兄分享。目前我听过的十几个国内外版本中,最好的反而是孔朝晖教授与中央交响乐团的雨果录音版。兄这个版本没听过,有机会找来听。
兄有没有这个版本的无损文件?若有,共享网盘链接。感谢之!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4-07 19:45:16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36#

原帖由 Real 于 2016/4/7 18:45:00 发表
兄研究至深••••••••••••••学向兄学习。
我只是碰巧举个例而矣,上已说过行文要狡猾(幽默),我并常听,有HK模拟录音西崎版LP•••••••••

LP系统之前我有玩过,也购置有一定数量的唱片,可惜小孩出世后闲置了10年,唱片基本都送人了。上个月重新入了黑胶唱机,现正重新买唱片中。不过有点悲催,发觉唱片都炒贵了......并且很多喜欢的唱片贵的都不是一点半点,是好几倍......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37#

原帖由 fallingforyou 于 2016/4/7 19:33: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6/4/7 19:0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fallingforyou 于 2016/4/7 17:12:00 发表
难得REAL兄提到<<梁祝>>。
<<梁祝>>是我喜爱的古典作品之一,手
孔朝晖版的CD、LP我经常听……
孔朝晖在演录中的第一人称角色感很突出,雨果的录音中也加重了些小提的成分。
孔朝晖是火一样炽烈的,而沙涵姆是水一般澈透的。
孔朝晖的梁祝,LP版相比CD版要平衡、自然。
TOP
138#

Lp感人至深就那份张力、生动(但最难听的也是它),好好把玩吧。但,玩原版开盘则------没话说(有话也是软件了)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6-04-07 19:47:17
TOP
139#

原帖由 Real 于 2016/4/7 19:44:00 发表
Lp感人至深就那份张力、生动(但最难听的也是它),好好把玩吧,玩原版开盘则------没话说(有话也是软件了)

开盘带就算了,原版母带已经不是有钱就买得到......
目前数码播放器+CD+LP,三者互有优劣,正好互补。无损与母带文件有十几千G,相当于几万张CD,是一笔丰富的音乐资源财富。虽然音质与CD比差半口气(事实上原版母带已经很接近CD,只是对解码器要求较高),但作为音乐内涵欣赏已经足够。
CD是片源与音质之间比较能兼顾的。
LP就是为了那份味道了,唱片也少而贵。。。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4-07 19:52:59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40#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6/4/7 19:4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fallingforyou 于 2016/4/7 19:33: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6/4/7 19:0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fallingforyou 于 2016/4/7 17:12:00 发表
难得REAL兄提到<<梁祝>&g
听兄描述,沙涵姆的版本值得期待。孔的LP我也找找。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