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52253254255256257258259» / 3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老版、古典、流行。每日新增! [复制链接]

查看: 1348402|回复: 3370
2551#

2023.02.15
今日唱片
SONY 32首台湾最热门偶像电视剧主题曲 2CD+1DVD 日索尼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597031853/[/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75738146[/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1966354[/url]
[url]https://m.tb.cn/h.UnnaZru?tk=cL8VdhDXmJq[/url]
[url]https://item.jd.com/10068915602197.html[/url]

九零后、八零后们小时候都被一阵流星花园的偶像剧风刮过,尤其是台湾的偶像剧居多,很多的主题曲成了一代人对童年、青春的回忆,那么,你知道好听的台湾偶像剧歌曲有哪些吗?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52#

2023.02.16
今日唱片
EMI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卡萨尔斯CASALS / BACH 2CD 英天使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601323443/[/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76456437[/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1990951[/url]
[url]https://m.tb.cn/h.UMmJhuS?tk=Uz9JdS1eCpo[/url]
[url]https://item.jd.com/10068973333331.html[/url]

卡萨尔斯之所以非凡,主要是由于他的思想,由于他把具体技巧和伟大理想结合起来的能力。他发现并率先演奏了巴赫的6首大提琴独奏组曲,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卡萨尔斯说,他在巴赫的作品中,看见上帝的存在。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巴赫的音乐。
      巴赫是最能创造奇迹的作曲家!首先,他是精通了全部作曲奥秘惟一的一人,其他人如神乎其神的莫扎特也好,力拔千钧的贝多芬也罢,均未能做到。难怪同**的许多作曲家都猜测巴赫找到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作曲公式!
      其次,巴赫一方面是**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又遥瞻未来。他的大提琴独奏组曲等于提前170年写出来。而贝多芬的晚期弦乐四重奏在写成50年后,已经逐渐为公众理解:在170年后(大致就是现在)更是早已成为高谈阔论的好题材!
      作曲家推陈出新的创作不被同**人理解本不稀奇,但像巴赫这样遭受旷日持久的漠视仍属绝无仅有?最后, 巴赫的才能如浩瀚的海洋,漫漫无边。6套组曲,每套里面包含6 首舞曲,一共36首舞曲,令后来者目瞪口呆,无以为继!
      小提琴独奏奏鸣曲尚有伊萨伊、巴托克续香火,虽然不及,倒也十分精彩。大提琴独奏组曲,柯达伊只写了1首,已经江郎才尽、水枯石干;布里顿勉力写成3首,内容不乏创意,毕竟捉襟见肘。准确地说,究竟何时?为什么?为谁?巴赫写下了这些煌煌巨著,至今还是个谜。
 这些乐谱已知最早的来源是一份1730年左右的手抄本,是巴赫的续弦玛德琳娜的手笔。但是几乎可以肯定,这些乐曲是巴赫1717至1723年间在科滕宫廷逗留期间写成的,那是巴赫硕果累累的时期。
      克藤宫廷年轻的列奥波德王子比一般的贵族音乐爱好者要高明许多,他是一位娴熟的古大提琴演奏者,“他热爱、熟悉并且理解音乐”,这是巴赫对他的评价。
      这些组曲也许是写给他解闷的,不过当时在克藤宫廷的乐队中,另有两位大提琴演奏高手阿贝尔和林尼克,巴赫写给他们使用的可能性更大。
      倘若这样的话,他俩该是多么了不起的演奏家啊! 每首组曲都由一段前奏曲揭开序幕,然后是各具特色的法国风格舞曲,最后由一段吉格舞曲来结束。
      在巴赫**,宫廷里盛行典雅精巧的舞步,而法国人在跳舞方面尤具特殊的禀赋。当年路易十四招募了大批“舞林”高手,跳得凡尔赛宫中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欧洲各地小宫廷群起效尤,余风所及,小小的克藤宫廷,亦在所难免。因此,卡萨尔斯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这些乐曲的舞蹈性。
      每首组曲都反映了巴赫性格的一个侧面。第一首明快乐观; 第二首是悲剧性的;第三首富有英雄气概;第四首表情宏伟,气势宽广;第五首波澜汹涌,深不可测;第六首的前奏曲是全套作品中最精彩的,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浩瀚流走,气宇奔腾,是巴赫一次神奇的发挥,可以称之为是大提琴上的“恰空”。
      余下的舞曲勾措了恬淡的田园风光,以一种幸福安记的心情,来结束这套美妙的作品。
      这些作品虽然用的都是舞曲形式,但却绚丽多姿,绝不单调。在情绪风格和声织体上的变化对比,层出不穷。这是属于越听越有滋味,越能感受变化之妙的杰作!

      卡萨尔斯(1876~1973)为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挥家。他的演奏迷人且技艺十分精湛。深受人们喜爱,被认为是上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大提琴家。
  他的表现才能,提高了大提琴作为独奏乐器的地位,在本世纪的大提琴家中,他的贡献最大,成为一位具有划**意义的伟大艺术家。他的演奏颇为迷人,无论在技巧、音色还是音乐表现上都达到了异常高超的境界。演奏风格极其自然,线条纯净,乐句完美,变化无穷,格调高雅。他们许多作品的录音成 为以后几代演奏家们公认的楷模。
  在他13岁时,于一家旧书店觅得巴赫6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的手槁,如获至宝。经12年的整理和潜心钻研后,遂在世界各地的演奏中,把这份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介绍给了广大听众。
      卡萨尔斯在1936—1939年录制的这6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从录音技术上讲无法与现在的录制效果相比。甚至卡萨尔斯的演奏技术也不像当今的罗斯特洛波维奇、席夫等大师们那么辉煌,但他的声音却具有别人难以达到的扭力!那就是真挚、自然,没有刻意追求,没有斧凿痕迹;犹如长夜中朋友之间的娓娓长谈,乐句的雕琢处理和重音的安排仿佛随意流出,却又合情合 理。在速度和节奏的处理上,卡萨尔斯相对来讲比较自由。
      他说:“变化是大自然的规律。自然界没有完全相同的重复,音乐也是这样。”“如果电子出版系统上有一串时值相等的音,我就愿意演奏得自由一些,把其中几个音拉得比另外的长些。”
  篇篇精彩!这是我们听完卡萨尔斯演奏巴赫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后的感受。对第一和第五组曲的印象尤为深刻。第五组曲的Praeludium低音演奏极富魅力。第六组曲的Allemande,如同男高音般的歌唱声音,那种美妙的“胸音”共鸣在这首音乐表现难度极高的舞曲中,让卡萨尔斯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位演奏大师曾这样谈过他对巴赫音乐的理解:“在巴赫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上帝。我每天早晨第一件事是欣赏大自然,然后就是巴赫的音乐。”每天早晨在钢琴上弹奏一段巴赫的赋格曲,几十年来已成为卡萨尔斯的生活习惯,他把巴赫与自己融为一体,巴赫的语言已成为他自己的语言!
      卡萨尔斯是在他首演了这套巨著35年之后(1936—1939)录下唱片的。这是HMV公司著名制片人盖斯伯格一再劝说的成果!
      卡萨尔斯自我要求极严,体现在这套唱片中,音准、节奏、渐强 渐弱的变化等方面,值得后人研究学习的地方很多。某些重音的加入,有的是为了表示调性的转换或和声的变化;有的是为了划清乐句的需要;也有的是为了衬托复调的特征。
      卡萨尔斯的功力极为深厚,一些快速的经过句,处理得往往像散板那样自由洒脱。克莱斯勒在分句中运用自由速度而又使整个乐句节奏具有严整感的 、罕见才能,被卡萨尔斯发挥在像华彩乐段一样长的乐段中,如在第六组曲前奏曲中就是这样。
      这真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他的风格,正是长年累月绘嗜巴赫的结果!
      卡萨尔斯从来都是把再现乐曲的内在精神放在首位,栩栩如生是卡萨尔斯演绎巴赫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他的琴声可以用李贺诗中的名句:“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来形容。奏到激情迸发处,会化作一弓咆哮而出,震摄人心!
      卡萨尔斯手指的力量惊人,不知是否得益于他边拉琴边抽雪茄的缘故,大提琴简直就像是他的一件玩具。长期来,卡萨尔斯的这套录音已被公认为为这个作品的里程碑式的权威演绎!他的这一成就来自他对这部巴赫巨著的长达几十年的精心研读和作品精髓的发掘。
      这套唱片是巴赫大提琴独奏组曲的权威版本,企鹅三星。 根据1936-1939年录制的PM—617唱片翻制。(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53#

2023.02.17
今日唱片
稀少珍藏 田大成-一衣带水 中国&日本・名歌集 日JVC签名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605426006/[/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78288705[/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2012403[/url]
[url]https://m.tb.cn/h.Un3RicK?tk=ufpXdSfvxlR[/url]
[url]https://item.jd.com/10069036494620.html[/url]

田大成,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旅日男高音歌唱家。1998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是该校迄今为止惟一的华人声乐博士。旅日20多年来,多次参加NHK广播电台、朝日电视台等媒体音乐节目的演出,在日本及我国各地举办了数十场独唱音乐会及学术讲座,在日本ADAM、KOJIMA唱片公司出版多部CD专辑。先后师从于日本声乐家三林辉夫、高木浩子。
1998年至2000年为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在东京艺术大学从事学习和研究达11年。曾赴法国巴黎短期留学,接受法国女高音歌唱家克雷斯畔(Regine Crespin)、法国艺术歌曲演唱家莫拉努(Camille Maurane)的指导。曾两次考入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台拉罗瓦(Vittorio Terranova)的大师班,接受声乐指导。(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54#

2023.02.18
LONDON 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荒山之夜/安塞美 西德无字银圈 01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609160169/[/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80285633[/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2033836[/url]
[url]https://m.tb.cn/h.UM2ISCe?tk=FbTqdS8FCi6[/url]
[url]https://item.jd.com/10069105853321.html[/url]

穆索尔斯基(Modest Pestrovich Mussorgsky,1839-1881)俄罗斯作曲家,原为职业军官,1857年在圣彼得堡结识巴拉基列夫而拜他为师,第二年辞去职务,专事创作。为五人“强力集团”成员,作品不多,但他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歌剧《鲍里斯.戈多诺夫》是民族乐派的代表性作品,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拉威尔的管弦乐改编版比原作更出名)。

  穆索尔斯基为钢琴而作的组曲《图画展览会》被称为俄国19世纪最有独创性的钢琴曲,给法国映象主义很大的影响。此曲作于1874年,1973年与穆索尔斯基交往4年之久的密友,建筑家哈特曼去世,第二年,在斯塔索夫等人的筹划下,在彼得堡美术学校举行哈特曼作品展览会,陈列了他的设计图、素描、水彩画等400幅以上作品。这一组曲是因对哈特曼的遗作的灵感而作,共包括16曲:对11幅遗作的描述,用5次漫步段落连接,呈献给斯塔索夫。

  这套组曲后来至少有6人把他改编成管弦乐,但目前使用的只有拉威尔的改编版一种。1922年受库塞维茨基的委托而作,因配以精彩的配器,增添了很多色彩效果。删去了第8和第11两段漫步,变成了14段音乐。某种意义上,拉威尔的管弦乐版比穆索尔斯基原作更著名。

==========
  穆索尔斯基最著名的作品除了盛传于世的《图画展览会》,可以说就是这部《荒山之夜》了。这部作品穆索尔斯基从酝酿,构想到创作完成共达成17年之久。这是一部标题性的单乐章乐曲,叙事和描绘的特点兼而有之,音乐的结构也比较自由。现在经常听到的往往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配器,修订的版本。

  
==========
  欧内斯特·安塞梅(Ernest·Ansermet,1883—1969),瑞士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又译欧内斯特·安塞美。

  
  安塞美一生中最大的功绩是1918年在日内瓦创建了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其目的是栽培本国乐手人才。安塞美担任罗曼德乐团指挥长达49年直至去世,成为与一个乐团长期合作最久的指挥家,这是个骄人的记录。

  1924年后的3年,安塞美曾兼任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交响乐团的指挥,1928年曾与科尔托(A。Cortot)同任巴黎交响乐团的指挥。二战前后,他还经常在世界各国著名乐团担任客席指挥。1947年他在格林德柏恩歌剧院指挥布里顿《卢克莱修受辱记》的首演。1949年他带领罗曼德乐团赴美国巡回演出。

  1969年2月20日,安塞美逝世于日内瓦,享年86岁;他去世后,乐团曾一度由萨瓦利希接棒,演奏逐渐倾向德国乐派的厚重音色,昔日安塞美**所特有的透明轻盈的音色已经不再。

  安塞美驾驭乐团的能力高超,其演奏充满活力,表情则纤细而生动。尤其是他所诠释的芭蕾音乐和法国音乐,敏锐的节奏感和驱使乐团所呈现的色彩,更是其他指挥所望尘莫及。
(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55#

2023.02.19
今日唱片
稀绝珍藏 张会斌-山丹丹 二胡作品演奏集 日版天龙刻字1MS1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614222881/[/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82486725[/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2058134[/url]
[url]https://m.tb.cn/h.UoXOnY9?tk=cAezdSoE00w[/url]
[url]https://item.jd.com/10069177027316.html[/url]

张会斌先生是一位优秀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指揮家,他曾经长期担任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两大学民族管弦乐团首席。这两个乐团的成员现多数成为国际乐坛名人.中国民乐界领軍人物.教授.专家.学者。张会斌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担任二胡主课教学和合奏课教学,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来日后曾在东京文化会馆.みなとみらい及各地举行独奏音乐会.出版独奏专辑CD13枚.其中中外名曲中高难度技术及完整深刻的音乐内容表现,展示出中国优秀二胡演奏家的水准。

随着在日本二胡教学体系的逐渐发展完善,2008年张会斌二胡合奏团成立。九年来积累了近百首合奏曲目。参加出演上海世博会.NHK国际芸術节.两岸三地交流音乐会等大型活动,成功举行了六回定期演奏会,新年コンサート,花见コンサート,。合奏团员经常在文化会馆.市民中心等场所开展音乐演出活动,活跃在日本各地。受到张会斌二胡合奏团成功的影响,现在日本各地二胡合奏团相继成立开展活动,极大促进了日中文化交流工作。
(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56#

2023.02.20
今日唱片
DECCA 阿尔贝尼兹&伊比利亚-钢琴作品/拉罗查Larrocha 2CD 法版PMDC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616114917/[/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84429577[/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2079909[/url]
[url]https://m.tb.cn/h.UogiasZ?tk=lEwGdSGdmMj[/url]
[url]https://item.jd.com/10069234179157.html[/url]

企鹅唱片评鉴三星带花
企鹅评鉴:「在她这份数字版的笛卡录音中,拉罗查为这些小型的音诗带来了迷人的魅力和性格,完全无视于其中残忍的技巧难度。音响效果是笛卡历来捕捉过*成功的钢琴录音。」
听完这套唱片,你将确信西班牙是令人着迷的,阿尔贝尼斯把西班牙令人兴奋的情调、阳光、色彩绚丽的节庆活动融入到《伊比利亚》、《纳瓦拉》等组曲中,迷人的旋律、摇曳多姿的节奏无不让人沉醉。而拉罗查追求旋律表达的色彩绚丽,节奏的明快跃动,是演奏西班牙钢琴作品的权威,听着她的演奏,西班牙的美妙似首就近在咫尺。

西班牙钢琴家拉罗查3岁就追随名师马歇尔习琴,有音感的她,6岁就在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举行个人生平首场独奏会,11岁就能弹协奏曲。她双手娇小,却能弹拉赫曼尼诺夫第3号钢琴协奏曲,23岁就开始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拉罗查一生曾三度灌录阿尔贝尼兹这套伊比利亚组曲,这套组曲是阿尔贝尼兹1905到09年间创作的,全套共有4册、12首钢琴曲。这也是阿尔贝尼兹*广为人知的作品,德布西非常喜爱这套乐曲,晚年经常在家中弹奏,法国现代乐大师梅湘更称这套作品是钢琴音乐中地位*高的创作。这套作品可说是采用印象派风格创作的西班牙民族风音乐,在技巧上则是非常艰难的一套钢琴曲,主要是以安达鲁西亚省的风光和音乐为灵感写成。纽约时报就说这套曲目寻常钢琴家就算有三只手,也得以减半的速度来弹奏才有办法胜任。拉罗查的技巧之超绝,完全克服了她手小和原本以音色优美取胜的训练,光是在笛卡就前后灌录过两次这套曲目,一次是在1972年,本集则是在1986年以数字录音灌制的。发行以来因为深受好评和喜爱。这套录音多年来也一直是企鹅评鉴三星带花的名盘,除了因拉罗查长年浸淫在这套曲目中的弹奏功力,其出色的音响,也是原因之一。在拉罗查的手中,这些阿尔贝尼兹的艰难乐曲,一点都听不出难度所在,只像是一首首优美的音乐彩绘,描写着安达鲁西亚省阳光下的明媚景致。
(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57#

2023.02.21
今日唱片
二胡曲 朱江波-胡弓哀歌 7CD 日版1MS1套装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619547160/[/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87791258[/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2104748[/url]
[url]https://m.tb.cn/h.UnCzCir?tk=NiZ8dSzGxoQ[/url]
[url]https://item.jd.com/10069303500206.html[/url]

朱江波,二胡演奏者,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 ,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乐器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家。
曾多次出访德国、瑞典、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演出、讲学,参加“全国二胡精英荟萃音乐会”、“纪念蒋风之百年诞辰音乐会”、“华韵金声”—华彦钧、刘文金作品音乐会、“秦派二胡音乐会”、“北京胡琴节”等重大演出,担任独奏;2003年举办“刘天华、阿炳作品音乐会”;2005年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2009年举办师生音乐会,均获成功。(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58#

2023.02.22
今日唱片
三星带花名盘 RCA 肖邦-夜曲全集/鲁宾斯坦 2CD 三洋国际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623188443/[/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90325730[/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2128080[/url]
[url]https://m.tb.cn/h.ULo4r4y?tk=OzSMd7dr1BE[/url]
[url]https://item.jd.com/10069363200910.html[/url]

肖邦总共写了21首的夜曲,创作年代从1827年到1846年。 「夜曲」这种曲式是由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John Field) 建立,但是将之发扬光大,成为全世界都知晓的曲式的却是肖邦,他这一套夜曲被认为是最精致的钢琴独奏曲,并且在当今的演奏会中占着相当重的分量。肖邦对夜曲结构上的节奏赋予更自由的灵活运用,他更从义大利与法国歌剧的咏叹调中撷取灵感,谱写出一首又一首如歌似梦的优美夜曲。 要听肖邦的「夜曲」非听鲁宾斯坦的演奏不可。这套1965年的录音版本是权威版本,获得乐迷与乐评家一致认同,权威的企鹅唱片评鉴给予这样的赞赏:「鲁宾斯坦演奏的肖邦如魔术师般色彩…他的弹性速度有着极其细腻的差异。这套录音室他为RCA旗下录制肖邦系列最好的。」鲁宾斯坦演奏肖邦的夜曲有着诗意般的诠释,每个乐句的精雕细琢、却不失独特的感性,可以说是将肖邦夜曲中精随发挥的淋漓尽致。(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59#

2023.02.23
今日唱片
LONDON 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索尔蒂 2CD 西德无字银圈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627584262/[/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92871444[/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2156791[/url]
[url]https://m.tb.cn/h.UocWtrQ?tk=EmCud7SYp0u[/url]
[url]https://item.jd.com/10069440733722.html[/url]

《马勒第二交响曲》,C小调,由马勒创作于1894年。因为末乐章使用德国诗人克洛普施托克的诗作《复活》,故别名《复活交响曲》。全曲包括五个乐章。
《马勒第二交响曲》是以编制庞大和演奏难度而著称的马勒十部交响乐作品之一, 也可以说是马勒的优秀代表性作品之一。
马勒第二交响曲,又名《复活》交响曲,创作费时六年,到1894年7月25日完成。完成时马勒时年三十四岁。1895年5月4日,在理察斯特劳斯指挥下,于柏林首演了前三个乐章,但反应不佳,乐评几乎全是抨击和谩骂。12月13日,马勒亲自指挥演奏全曲五个乐章,不少乐评人亦拒不出席。马勒演出当天身体不适,演出后便晕倒,但反应却很成功。
事实上,马勒费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为终章寻找适当的歌词,思考它的音乐和结构,他曾博览群书,细读整本圣经,后来他崇拜的指挥家毕罗去世,马勒前往汉堡参加葬礼,在安息礼拜中聆听到克罗斯托克(KLOPSTOCK)作词的《复活颂歌》(AUFERSTEHEN/RESURRECTION ODE),深受感动,并决定拿这诗篇写作第二交响曲的终乐章。至于第二、三、四等三个乐章,则以间奏曲的感觉创作,因此,全曲的重心也就在首尾两个乐章上。

索尔蒂在马勒作品上的坚持与成就早已获得肯定,这位素有“匈牙利发电机”之称的大师以石破天惊之势,与芝加哥交响乐团成就了这套极富表现力的马勒全集。索尔第的指挥端正精密,富于结构美,幅度雄大而宏伟,充分发挥了管弦乐团的技能,由他指挥的马勒交响曲早已是享誉世界,也是国内诸多爱好者有口皆碑的权威诠释。
一直以来,索尔蒂就是以“声响”而闻名的指挥,录音的音响效果更是无可挑剔,也是继卡拉扬之外另一位由唱片事业造就的指挥大师。 他 1947 年在 Decca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唱片,50多年来,为乐迷留下了250多张伟大的唱片,所获殊荣众多。1962年,他50岁时获得了格莱美最佳歌剧奖,1992年80岁时再度获此奖项,其余的奖项均为歌剧和交响乐奖。
我们虽不能说索尔蒂是马勒最好的诠释者,但他与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马勒录音却是 马勒录音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个杰出版本 ,或许诸如阿巴多、伯恩斯坦等人的版本或许更让人熟知,而索尔蒂富有张力的动态风格,录音音效也是出奇的好,他注重的是音乐的大动态与生命力,而马勒音乐中充斥的雄浑管弦乐效果更能发挥他的特长。如果你是古典发烧乐友,并且也喜爱马勒交响曲作品,索尔蒂这个版本的马勒交响曲 , 你就 更要听听 了 !(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560#

2023.02.24
今日唱片
LONDON 西班牙音乐 阿根塔-西班牙/安塞美-三角帽 2CD 三洋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5631216485/[/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094655461[/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php?d=607&id=92181128[/url]
[url]https://m.tb.cn/h.ULYfnJ8?tk=QCJcd7OtqYa[/url]
[url]https://item.jd.com/10069514464530.html[/url]

阿根塔-西班牙,是模拟录音**的典范,但实际上到了数码录音**,已有不少同曲目的新录音无论演奏还是录音效果足以与之相提并论,比如加丁纳在DG的4D录音,但是没办法,Decca版的《西班牙》在人们心目中还是位置显赫。西班牙籍指挥阿根塔逝世前一年于伦敦金士威厅及日内瓦维多利亚厅录制的传奇录音。灿烂华丽的管弦乐、分明的层次与惊人的动态曾令乐迷大为惊艳,阿根塔熟力四射的手法亦令人赞叹。另值得一提的是两录音厅声学条件的差异亦然清楚无隐,考究两者间的差异是音响迷赏乐之外的另一重乐趣。
《企鹅唱片指南》评鉴:1957年在金士威音乐厅的录音充满打击乐器令人目眩的灿烂音效……Decca的录音小组应该为这个早期立体声录音感到骄傲。CD收藏家最迷人的选择。
阿道尔夫·阿根塔(AtaulfoArgenta,1913-1958)西班牙指挥家,具天才式的指挥风格,前后十年(1947-1958)时间领导西班牙国家乐团,积极支持和推广本国音乐,同时也批评佛朗哥政权影响西班牙音乐发展,引起不少争议。遗憾的是,他就在国际声名上扬之际猝然去逝,死时只有44岁——以指挥家来说绝对是十分可惜的“早退”。他留下的录音大多围绕西班牙或有西班牙主题的乐曲,如夏布里耶、格拉纳多斯、阿尔贝尼斯以至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人的作品,在他的棒下都活灵活现。
阿根塔这个名字都会与夏布里耶的《Espana》连在一起吧!所以我们姑且可以称呼Ataulfo Argenta为“一曲指挥家”。阿根塔不顺遂的人生,加上才44岁就得被盖棺论定,使得每位听过他指挥《Espana》的人都会对他深感惋惜,因为能出现这样的《Espana》,代表着更多惊奇的可能。这充满话题性与传奇色彩的印象,只要每回一听到录音里的《Espana》宛如响彻云霄地爆发开来,就会再加深一次。或许日本人所谓的“一曲入魂”,指的就是这般效果吧。
这套录音绝对是珍稀之作,阿根塔指挥西班牙主题作品的这张录音无疑是色彩艳丽到爆表的逸品,也堪称是大录音师威尔金森(Kenneth Wilkinson)的毕生得意之作;即使退而求其次,拿平价版用阳春音响播放,也可以轻易呈现它鲜活的生命力,感受蜕变后的伦敦交响乐团发得如此媚热之声,煞是过瘾。或许现在很多好录音能解析到如此细腻而宽广的规模,却不见得能嗅得出音乐精神面的那股“战力”,而这正是阿根塔独一无二之处。

安塞美的法雅三角帽,史上最佳古典音录音之一,音乐与演奏变化万千,管弦加上西班牙敲击乐器令音乐犹如听觉万花筒,绝对是史上最佳古典音乐录音之一,既是1919年首次演出亦是这个录音的指挥 Ernest Anserment将原本已是多彩多姿的音乐发挥到了极致,总录音师是天才钢琴家,指挥与录音师集一身的James Walker,音效的像真度和密度,音响台的庞大,动态都达到极级水平,音乐网站allmusic称这个录音是色彩骚动(Riot of Color),管弦加上西班牙敲击乐器令音乐犹如听觉万花筒!
(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