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汇报听感。
短短的一曲发烧乐听完,高频低频尽展现眼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低频不但瞬态好脱箱好,低频的尾音一样非常完美,鼓面慢慢消失的震动表现清晰可现,可见这个低音单元绝非普通的俗物。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系统绝对是Hi-Fi至极的一套系统,表现出超高的解析力,宽松度和弱音表现。但是这一曲国内发烧录音听起来好像有些解析的太过清晰,高频多了一些,低频猛了一些。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这个系统高频太多了。
其实经每次有烧友家访的时候,如果主人不了解来访者的口味,一般来说都会试探性的先播放一些效果非常震撼的录音,慢慢试探对方的口味。如果不喜欢发烧录音,再播放古典音乐,这样一来比较保险,不会一上来就让人觉得没有惊喜,另外也可以第一时间展现一下自己系统的动态和效果。因为刚才一曲播放的是所谓的发烧录音,虽然效果很震撼,不过烧了这么多年了,反而对这些效果的东西不太有兴趣,更喜欢一些平实有内涵的古典音乐录音,喜欢的是对音乐的表达能力,和欣赏性。
潘主编明白了我的口味很快就开始转向播放古典音乐,同样的系统刚才还觉得高频有些多,低频有个谷峰,但是在播放古典音乐之后立刻就觉得平衡了,现在再来听,整个频段高中低频调教的非常完美,表现力高,宽松通透,高频轻松自然的延伸没有可以的强调,低频有质有量但没有驻波。这对箱子不但高中低三根单元俱为状元魁首,整个音箱的分频器也调教的滴水不漏。特别难的是,在乐队的乐器越来越多的加入演奏之后,你并不会觉得音乐的声压变大,而是会感到整个乐队的规模变大,声场变宽,每一把乐器的声音还是一样的大小,和在一起丝毫不会混乱。交响乐越是大场面,越是表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