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年未出山---重作为电影配乐的作曲家(中日部分) [复制链接]

查看: 50403|回复: 165
81#

02. 戏梦人生

戏梦人生的音乐明显比恋恋风尘的音乐风格成熟,作者掌握了更好的作曲与配器技艺,有更多的乐器,更为顺畅的弦律。听着的感觉也更好,但神韵就差了一点点了。




转:由诗人路寒袖所写的歌词,细腻地描绘民族艺师李天禄一生中四个女人的心情,为古旧时代女性宿命提出全新的辩证。专辑音乐由陈明章与学院出身的詹宏达共同制作,散发出浓烈的台湾风情。收录有李天禄的亦宛然掌中戏录音、凤飞飞、李静美、潘丽丽、柳育燕、侯孝贤的歌声。

这部布袋戏大师李天禄的传记电影,让侯孝贤拿下了1993年的坎城影展评审团大奖,侯导神话再晋一阶。当年李天禄戴着墨镜出席坎城影展,魅力横扫全球,影迷应该都还记忆犹新吧!

侯孝贤这次又找来陈明章帮他做电影配乐,与詹宏达共同担纲制作。这张电影音乐专辑的获奖纪录更是霞光万丈,总共获得当届金曲奖四项提名、金马奖最佳电影音乐提名、且荣获比利时法兰德斯影展最佳配乐奖。

这张专辑的企划方式十分特别,有许多音乐完全没有在电影中出现,而是采取「概念式专辑」的结构,由四位女歌手︰凤飞飞、李静美、潘丽丽和柳育燕分别代表李天禄生命中的一个女人,串成这位布袋戏大师的生命主题。此外,专辑中也收录了侯孝贤亲自演唱的经典老歌「港边惜别」,和亦宛然掌中戏团表演的实况。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82#

03. 花漾
像陈明章一样对电影配乐编号的,估计就此一人吧。听着里面的一些音乐,总是让人感慨,是不是中国文化传承实际上是由台湾和香港人(甚至是新加坡人)所继承,而大陆经过无数次的运动和革命,早已和五千年的历史断了干系。



转:因为对电影音乐创意之看重,所以我的作品里,没有一部电影音乐不入围金马。但这次「花漾」的音乐难度实在高,讲述一个三百多年前的海岛上,一群歌妓与海盗的故事…;剧中歌妓必须吟唱南管,然而,古调南管有几人能够欣赏?又谁有能力,可以把南管现代化呢?

还好,台湾有陈明章。

陈老师看过剧本後,充满自信地说:舍我其谁?此作若成,必为经典。

再次感到欣慰,还好,我们有陈明章。然後,便是紧张的工作阶段了。由於电影开拍时,歌妓必须已经练好主题歌曲的歌舞,而且我的创作习惯是,我需要经常听着音乐来执行电影拍摄,藉以统一电影的氛围。 於是,陈老师被我逼着,早在电影开拍前两个月,就把整部电影的主题音乐创作了出来。

有了这样的音乐基底,「花漾」电影便定调了一半。

一如我的想像,这次的电影主题歌曲,以优美的南管基底,彰显了独特的台湾色彩,并且散发着浓厚的人文风格、演绎着深刻的生命体悟。

感谢陈明章老师的音乐创作,台湾电影因而往远古延伸,有了更丰厚的特色。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83#

09. 喜多郎

喜多郎,原名高桥正则,喜多郎是他从前的绰号,跟一个日本当时的卡通角色有关。

喜多郎生于一九五三年日本爱知县丰桥的农家,高中时自学吉他并和朋友组成「信天翁」(Albatross)乐团,在派对即俱乐部表演。而后加入宫下富实夫创办的「Far East Family Band 」在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一九七二年在德国遇见「Tangerine Dream」的 Klaus Schulze 而感受到电子合成器的魔力。一九七六年乐团解散(一说为一九七八年),喜多郎到印度、尼泊尔、寮国、泰国、中国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长期旅行,他曾说:「My own peace comes from the realization that I am the equal of the beggar on the street of Calcutta.」

一九八七年第一张专辑发行, 一九八零年为NHK制作丝绸之路的配乐。 一九八四年和日本山口组老大的女儿由伎结婚,当时很多人认为和有黑道背景的人结婚是不智的选择,但喜多郎说:「只是由伎的父亲是黑道,由伎不是,而我只是个音乐人。」他们的儿子龙之介在八五年出生。几年后他们离婚了,喜多郎对记者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我在美国长期工作而由伎在日本工作,渐渐见面少了也就渐渐淡了。我们还是好朋友。」喜多郎的第二任太太是Keiko,九八世界巡回音乐会酜eiko有同台演出键盘,现在喜多郎有两个孩子。

一九八零年喜多郎与美国Geffen Records签约,(他现在的唱片公司是Domo Records),喜多郎的专辑正式进军美国。而喜多郎的音乐被归类为「新世纪」,喜多郎本人则比较喜欢称自己的音乐为「灵性」的,他认为他的音乐感情人性因素重于新世纪音乐强调的技术层面。他说:「Feel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in my music.」

一九八九年,喜多郎搬到美国科罗拉多洛基山上,Boulder附近一个叫做Ward的地方,后来山上建了一个录音室,名为「Mochi House」(Mochi这个字在日文意即「饼」)。

九三年及九七年,在 Randy Miller 的帮助下,喜多郎完成了两张原声带,「天地」和「宋家皇朝」。前者获得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后者则赢得台湾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在喜多郎的音乐生涯中,共被葛莱美奖提名五次之多。从未接受过音乐方面的教育,甚至看不懂五线谱的喜多郎,从前用他自己的方式记录音乐(有点类似图画),现在是否还是如此我不知道,但他的确是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除了演奏吉他、贝斯、键盘、箫、太鼓及许多其他的乐器之外,他还作曲、编曲、制作。这次来台湾他也兼任音乐总监,连灯光也会三上一脚。除此之外,他还会摄影,新作Gaia的封面就是他在科罗拉多的家外面拍摄的照片,他在科罗拉多的房子也是由他本人设计的。还能说什么呢?他实在是个天生的艺术家。

在不断创新风格之际,喜多郎也没有忘本,自从八三年起,他每年都参加日本满月的仪式(在富士山或是洛基山),打整晚的太鼓,从日落到隔天日出,每回他都打到双手流血仍继续。新作Gaia也和日本的习俗相关,这个Onbashira的仪式每七年举行一次(Bashira在日语中意即「柱子」),关于专辑的详细情形请到「作品年表」。能超越文化融合各民族的特色制作音乐却又不忘记传统,如今已享誉国际的音乐大师喜多郎私底下却是个谦虚随和的人,生长在神道教及佛教的家庭之中,对宗教有着虔诚的信仰,他认为自己不过是个使者,把大自然的讯息传递给人们。

除了对音乐的天分及制作的用心投入之外,喜多郎身上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越是了解他就会越欣赏他,喜多郎的人生哲学就在他的音乐之中,他说过:「 As long as people feel somthing from my music and it influences them in a good way, that’s all matters to me. 」、「I know music can change someone else because it changes my own. 」

喜多郎后来的风格和早期不同了,乐器的使用也更为广泛,有人说少了早期的宁静,但是,不论过去现在或是未来,不论曲风再怎么改变,喜多郎作曲的用心及对大自然的关怀是永远不会变的。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84#

01. 宋氏三姐妹

如果评除四大美女之外的五大美女的话,宋庆龄应该算入吧。这部电影有中国人许多的感情,音乐也写得荡气回肠。但不免有煽情和流俗的嫌疑,不过,偶俗人一个,喜欢没得说。

(转)喜多郎的音乐生动再现了在我国近代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宋氏家族。该作品使喜多郎当年分别获得香港金像奖及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原佳音乐奖。

音乐通过多手段表演,也完美的柔合了东西方乐器:Northwest Sinfonia演奏的交响乐,钢琴,以及中国的二胡,琵琶,杨琴。你可以在第一首的高潮听到左面是小提琴,右面是琵琶,而二者相互辉映。

在遥远的中国,有三个姊妹,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难道宋美龄和大姐就不爱国了么,这话说得)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85#

02. 天与地

在这部奥利佛.斯通的越战三部曲之一中,喜多郎的音乐时而激昂、缠绵,时而忧伤、感叹……动人而充满气势的音乐,虽然写得并不复杂,甚至有些煽情,然而却极容易让人感动。 拼死以求的碟之一。




转:[ 天与地 / Heaven & Earth ] 是大导演 [ 奥立佛史东 / Oliver Stone ] 继86年 [前进高棉 / Platoon ] 与89年的 [ 七月四日诞生 /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 再一次以越战为探讨主题的电影,由吴汉、陈冲、汤米李琼斯 / Tommy Lee Jones、黛比雷诺 / Debbie Reynold 与新人姚志丽主演。金奖影帝 [ 汤米李琼斯 / Tommy Lee Jones ] 饰演娶了李莱,并且将她带回美国试着过新生活的大兵,只不过,这一次是以越南人的观点来注入更多不同的人性感受。藉由一名年轻越南女子李莱(姚志丽)因着越战而充满颠沛流离的一生,表达战争其实并没有真正胜利的一方,反而两方都伤痕累累。

现定居美国圣地牙哥的姚志丽希望 [ 天与地 / Heaven & Earth ] 一片可以瘉合越南饱受战争的创伤,她说:『在心灵深处,我知道奥立佛史东是最佳的导演人选。[ 天与地 ] 不仅是我的故事,它更是献给58000位在越南丧生的美国士兵及在战争中丧生的300万个越南人。』

[ 宋家皇朝 ] 与 [ 天与地 ] 堪称 [ 喜多郎 / Kitaro ] 电影配乐中的 2 张经典。在一年多的创作岁月里,喜多郎 终於把首次与奥立佛史东合作的 [ 天与地 / Heaven & Earth ] 电影配乐呈现给影迷和乐迷。据喜多郎自己表示 [ 天与地 ] 堪称是个人创作旅途上另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在这部大格局的越战史诗鉅作裏,喜多郎充分发挥电子合成乐器营造浩瀚无边际的气势,同时配合故事的背景,他加入许多中国的传统乐器,诸如笛、簫、南胡、琵琶和许多未曾被使用的越南传统乐器。

序曲"Heaven And Earth(Land Theme)"即由悠扬的乐声带入清清如水的乐声,再加上南胡哀愁的乐音,在他擅长的浩瀚气势中缀入更多的管弦伴奏,把那一份对土地的特别情感烘托得格外动人,在"Ahn &Le Ly Love Theme"的爱情主题曲中,则在隐约的演奏风格和笛、簫的搭配伴奏下,把欲语还休的爱情气氛古色古香的粧点出来。而流畅的乐风和运用鼓声陪衬的紧张气氛也颇能捉住视觉的震撼。

聆听整张原声带,让人不得不为喜多郎的配乐功力竖起大拇指。因为,他多年来在冥想色彩音乐的实验精神,终於因 [ 天与地 / Heaven & Earth ] 一片的出现而能加以发扬光大,并以西方电影配乐衬托大格局的气魄的管弦乐融合,真是一张以东方音乐为主乾的配乐经典。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86#

03. 千年女王

相对于喜多郎的前两张激情的配乐来说,这张专辑要内敛得多,甚至有点阴柔的音乐。但会更耐听,更感人。




喜多郎为动画片《千年女王》所作的配乐,以交响乐团演奏的形式呈现。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千年女王》这部动画片,确实让人为之一雷,不过我相信这部动画片就是以“儿童动画“为出发点而作的,恰如今天的国产动画。
但是,如果你没有看过《千年女王》这部动画片,而先听听喜多郎为之所作的配乐,那可能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圣洁、神秘,甚至我们会认为配乐本身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千年女王,光是听这个名字就已经足够大气了。
这个专辑的演奏都比较平淡。推荐第六首Pray for the Future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87#

30. 潭盾
  1957年出生于湖南的谭盾,曾多次荣获中国国家级创作奖,他的管弦作品《道极》更被评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除此之外,谭盾在实验创作艺术上也非常活跃。他的《纸乐》、《陶乐》与《水乐》等音乐剧,都在国际前卫艺术领域里产生很大的影响,并获得广泛的好评。其它诸如“Weber国际作曲奖”、“山多利作曲大赏”、“MIT杰出艺术成就奖”等国际奖项,更将他的声誉推至最颠峰。
  除了是一位出色的作曲者之外,谭盾还是一位著名的指挥家,94年受聘为BCC 苏格兰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兼副指挥,并且以指挥具有多元文化特色又令人折服的20世纪新作品著称。2000年为电影《卧虎藏龙》所做的配乐,更让他成为奥斯卡史上第一位获得最佳电影音乐大奖的华人。诚如谭盾的理念把“中国当代音乐与文化风貌介绍出去”,而随着他的成功,华人的音乐舞台也得以更加宽广。
  与新力音乐合作期间,谭盾的作品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颠峰境地。如歌剧《马可波罗》,音乐内涵结合了西方宗教圣乐与东方京剧的精髓,是96年的年度最佳歌剧作品。而与大提琴巨星马友友合作的《交响曲1997》,力从中国文化中天、地、人三境界来诠释乐曲,结合乐器"编钟"的使用,建构出史诗般波澜壮阔,磅礴动人的气势。加上与世界级女高音黄英合作的《Bitter Love》,以及收录由《吉普赛国王》现场演唱雷鬼之父巴伯马利作品《One Love》的专辑《2000 Today》,多样化的风貌,谭盾再次证明了他的创作实力与无远弗届的音乐魅力。 在此次第44届格莱美中,谭盾再度为华人音乐家赢得荣誉,以电影《卧虎藏龙》主题曲《月光爱人》获得“最佳电影原创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提名,又以《卧虎藏龙》原声带中的《永恒的誓言》获得“最佳古典音乐”提名,而取自《易》中的吉他协奏曲则获得了“最佳古典音乐协奏曲”提名。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88#

01. 卧虎藏龙

听藏龙卧虎的音乐是一种震憾,真正达到和国外最优秀的电影配乐相比美程度的少有中国人拍的电影之一。



转:
《卧虎藏龙》里最华丽的是武打,最深远的是对白,而最感人的是音乐。

本片的配乐由旅美大陆作曲家谭盾谱写,国际知名的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担任主奏。本片的主题音乐风格幽运,哀而不伤,配合上片中含蓄的爱情表达,可谓相得益彰。在飞檐走壁的一段配上紧密有致的击鼓声,则充分烘托出紧张刺激的武打气氛,堪称是中国电影配乐中的极品,赢取奥斯卡的最佳电影配乐金像奖的确是实至名归。

影片一开场便是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马友友用大提琴演奏的忧伤而深沉的旋律自此就贯穿了整部影片。大提琴是整部音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份。听这一张电影原声专辑,我总是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影片中的一句台词,李慕白对俞秀莲说:“我并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地,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这悲哀缠绕了我很久,使我无法再继续(闭关修练)”。整个音乐就和影片一样呈现出一种“很深的寂静”。

一部古装武侠片,李安表现出的是无尽的寂寞和怅然,而谭盾的音乐也是如此。即使在《The Eternal Vow》(永恒的誓言)这首曲子中,开始短暂的欢快而跳跃的新疆风格音乐之后,延续和发展的依然是《卧虎藏龙》的舒缓和忧伤。

李慕白为了向俞秀莲表达自己压抑多年的深爱之情,不惜用尽最后一口真气;而玉蛟龙则在一系列打击之后感到人生幻灭无常,投崖而去。这两个电影部分的音乐分别是《Sorrw》(悲哀)和《Farewell》(永别)。《悲哀》在开始短暂的激烈和紧张之后,大提琴缓缓地进入,与交响乐共同营造出一个黯淡的空间;而《诀别》大提琴从一开始便进入,流露出一种忧伤的情绪。马友友的演奏让人钦佩,大提琴如泣如诉,尤其在音乐即将结束的尾音,渐隐的大提琴声反而更强烈地拉扯住了听者的心。

《卧虎藏龙》的电影配乐让我们感到谭盾的音乐并没有因为旅美多年而变得西化,相反地,他的作品中透出一股更加深邃的东方音乐文化气息,人生的困惑和无奈用典型的中国情结表达了出来:舒缓而优美的旋律,惆怅而悲伤的人生。这音乐气息中透出的伤感就如同是对背负着太多压力的中国人的人生发出的一声叹息。

“我们能触摸的,都没有永远。”——李慕白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89#

02. 英雄

在《卧虎藏龙》获得成功后,老谋子也手痒拍了部《英雄》来赚钱,可惜编剧却是三流,浪费了如此好的演员、摄影和演员。谭盾写的音乐充满了沧桑以及对命运的无奈,但也同样有些流于外表。比起《卧虎藏龙》的浑然天成,始终差了些味。



转: 由国际级音乐大师谭盾创作的电影配乐,电影《英雄》的原声大碟!在这张OST中,收录了王菲为电影演唱的主题曲「英雄」。

这是奥斯卡最佳配乐大师谭盾献给《英雄》的光芒,谭盾说:“英雄有着美丽动人的光芒,你想象不到...”。

听谭盾的音乐,要有一颗侠客心。古代侠士胆大思密,高傲的个性,谭盾把它用来作音乐。说他胆大,是因为他的实验精神,在不可能处将东方的筝鼓与西方弦乐作巧妙的结合,而且还身兼作曲,指挥与部分小提琴演奏。夸他思密,是在整体器乐的搭配上,不论是歌剧女高音与日本太鼓的对话,或是小提琴与古筝的合鸣,都是令人激赏的桥段。又说他高傲,是赞叹他的音乐向来就是与众不同,有种对创新的坚持与理想。谭盾,实是开拓华人音乐领域的“英雄”。

此外,如果你着迷于马友友为卧虎藏龙配乐带来的新气象,那你更不能错过小提琴之神“帕尔曼”与日本鼓王“鼓童”画龙点睛的精湛技巧。这是帕尔曼第二次为原声带献奏,演奏电影配乐深受乐迷喜爱的他,继《辛德勒名单》后,选择了深具东方历史情怀的《英雄》,作为他退休之前对电影配乐的最后演出。凄美的琴声,将故事主角的儿女情长刻划的委婉曲折;而鼓童气吞山河的击鼓炫技,更让人向往剧中超然的武打场景。充满个性与原创性的剧情与配乐,当然还需要一个性格不凡的声音来诠释主题曲。放眼当今乐坛,还有谁,能比王菲更适合这个角色。由林夕作词,张亚东谱曲,王菲演唱的同名主题曲《英雄》,光看阵容,就肯定此曲一定好听,更不用说这是王菲加盟Sony Music,新力音乐倾力制作的首支作品了。这些中外巨星联手为电影配乐绽放光芒,他们,是丰富音乐呈现的《英雄》。

由张艺谋执导,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章子怡四大巨星演出,这出史诗武侠巨作《英雄》,由筹备到完成后期制作历经超过两年时间,庞大的制作备受国际关注,Time杂志早前更率先作封面推介,到如今宣传已是沸沸扬扬。张艺谋说: “卧虎藏龙拍得很好,但英雄是不一样的故事,它包含更多的历史元素,两者在题材上有很大的不同”。从《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个都不能少》,到他的第一部武侠片《英雄》,张艺谋独到的手法,加上演员精湛的演技与动作,他们,都是领导华人电影工业的“英雄”。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90#

03. 夜宴

冯小刚凑热闹之作,在看了陈凯歌那部馒头引发的血案后,我失去了看这部电影的勇气。总体来讲,随着审查制度的加严,第五代导演基本算全沦陷了(除了姜文),这真是中国电影最大的悲哀!我们只能怀念那个能出《活着》和《霸王别姬》与《鬼子来了》的年代了。
以前一直以为夜宴的音乐应该是谭盾配乐三部中最差的一部,现在才发现自己错了,这部的中国味是最差的,然而从音乐性来讲,恐怕应该是最好的。谭盾可能比前二部都放得开,写了好些音乐性很强的配乐给夜宴。




冯小刚导演今年备受瞩目的巨制《夜宴》原声大碟的制作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音乐总监谭盾和演奏郎朗不久前在美国完成了音乐部分,下周,腾格尔、周迅以及张靓颖三位歌手将在谭盾的率领下正式进棚录音。届时,影片中的神秘道具将被制作成精美的赠品随大碟发行。通过这张唱片,观众可率先领略到《夜宴》穿越千年的神秘气息。

此次谭盾为《夜宴》原声音乐的创作定下的基调颇为创新:1+1=1。谭盾对此的解释是这次的创作是中国电影音乐、民族音乐的全新尝试,是古代与现代、古典与流行、东方与西方的完美结合,但所有的撞击最后在音乐中的体现是交融。在已经完成的《夜宴》影象与音乐的结合片段中,谭盾的这一理念贯穿始终。白色面具、竹林、古舞,铁面人、宫殿、剑光,情爱、欲望、寂寞,伴随着情节的铺陈起伏,凝聚凋零的悲怆情韵,营造出一个荡然史诗,传达出身处人物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寂寞,中国民族音乐悲天悯人的情怀在西方古典音乐的浓烈中燃烧,彰显影片中那份蕴藏在天地之间的凛冽孤单情愁。

在创作方面谭盾的突破极大,完全不同于《卧虎藏龙》中的中国古典基调,此次《夜宴》原声在走势上不但有由静转动的层次感,更时见以静制动的视听震撼。在《今夜--生死竹林》《欲》等段落中,经由古色古香的音乐神韵与冥想音乐,营造出极具东方思维的空灵意境。钢琴与弦乐层次铺排气象万千、错落有致,将画面的震撼性与戏剧的感动性同时汇聚。几段交战乐章里不但有力拔山河的大合声,还有风云万千的管弦乐竞奏。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