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233343536373839» / 5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议玩黑胶的几个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 127367|回复: 587
351#

看来物理高材生和牛仔大师解答不了,再次建议在狗哥中键入“Anti-skating”一词。
下面是一段节选自测试碟使用说明书上关于抗侧滑力的原文,请物理高材生和牛仔大师认真阅读一下。

Because of the offset angle of a pivoted tonearm,aconstantly varying vector force biases the arm towards the center of the record causing the stylus to lose contact with the outer(i.e.right channel)groove wall.Both linear and modulated groove velocity,tracking force,stylus profile and vinyl composition are contributing factors.
The anti-skating force attempts to amoliorate this by applying an opposing similar force.
It is also accepted that the overall force vector increases as the tonearm approaches clser to the spindle or end of the record.

难怪高材生调唱臂会在厂家建议针压下拆声。另外建议大学物理高材生,作为产品开发者,最好还是严谨点好,初中物理就能清楚解析的问题都还没处理好就推出市场那是相当的冒险。
TOP
352#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10-12 16:09:00 发表
你终于要提,你所讲的事情只会发生在锥圆型的针尖上了吗?


我们现在是来简化模型,是不是圆锥针尖对于内侧力的讨论不会有什么影响。
没事也拜读了一下中山张兄的一些帖子,您还是有真知灼见的,值得尊重!但希望您尊重低端器材玩家;也或许那是我误解了您。下面继续正常讨论。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353#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2-10-12 16:15:00 发表
看来物理高材生和牛仔大师解答不了,再次建议在狗哥中键入“Anti-skating”一词。
下面是一段节选自测试碟使用说明书上关于抗侧滑力的原文,请物理高材生和牛仔大师认真阅读一下。

Because of the offset angle of a pivoted tonearm,aconstantly varying vector force biases the arm towards  

旷版好,测试碟与测试设备小弟也有的,类似的段落小弟读过的也不少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354#

回复 350# hpstudio 的帖子

HP兄讲到点子上了。

其实,侧滑力除针尖与唱臂中心成一直线向前拉的那个 (T 形角)力外(这个力因长期处于正切状态,所以会被臂轴自然抵消的);除此以外,所有侧滑力都是以不同曲线,多方向不同大小地以扇形方式向盘心拉的,这样针尖与槽纹与唱臂轴心处于不同地点所形成的不同角度关系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侧滑力大少和方向都不同。故此,抗侧滑力是不能等于针压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10-12 16:58:49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55#

旷版后面的言论就是气话了,咱调唱臂也没有在厂家建议针压下拆声的。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356#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12-10-12 15:53:00 发表
没错,因为AB两点是理论值,这两点是瞬间通过,所以实际是不存在。



不是这原因!
TOP
357#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12 16:21: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10-12 16:09:00 发表
你终于要提,你所讲的事情只会发生在锥圆型的针尖上了吗?


我们现在是来简化模型,是不是圆锥针尖对于内侧力的讨论不会有什么影响。
没事也拜读了一下中山张兄的一些帖子,您还是有真知灼见的,值得尊重!但希望您尊重低端器材玩家;也或许那是我误解了您。下面继续正常讨论。
如果您能有好的心态也不会想出如你所说的这样;前面举例说到的V15与君子唱臂不用精调,也无需精调,主要就是想谈针尖形状和唱臂灵敏度对很多事情的影响;但您想了去那,说了什么?我见这样我也免得开声。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58#

那这页扯过去,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359#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12 16:02:00 发表
这讨论的热闹了,我首先要让这点达成共识,否则后续没法讨论,也没法回答旷版的问题。

这点就是: 内侧力不是由于补偿角造成的,有没有补偿角,都会有这个内侧力,唱臂都会内甩!
不谈理论,就看唱臂,这个补偿角可以通过弯曲唱臂获得(曲线臂),可以让唱头壳内倾(直线臂),也可以单独旋转唱头获得,针尖如果是一个圆锥型,那么以其轴心旋转,其受到的力不会有任何改变!
如果对这点还有异议,请提出,我尽量解答


物理学概念:补偿角肯定造成向内的力,(不肯定唱盘学是不是叫内侧力)有没有补偿角,就没这向内的力,可能跳槽,或通过形变,由唱槽强制向内移
TOP
360#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12 16:29:00 发表
旷版后面的言论就是气话了,咱调唱臂也没有在厂家建议针压下拆声的。

请看看您自己之前关于针压,关于VDH发表的高论?
既然有这张测试碟,那请物理高材生把我节选那段文字前面一段贴上来?那段是什么信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