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5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议玩黑胶的几个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 127307|回复: 587
11#

呵呵,看来硬碰硬还是深入人心啊,小弟才疏学浅,不懂零震台是什么,于是百度了一下,在my HIEND有介绍,摘录如下:這個來自德國專業解決震動問題的廠商Accurion所出品的Silencer
是一台具有主動與被動處理震動結合的產品
何謂主動?針對0.6Hz~200Hz的震動,其內部會立刻主動產生一個反作用力將之抵消
那麼200Hz以上的呢?則是靠上方的以大型彈簧支撐的平臺將器材與震動進行被動式的隔離
如此科技的產品,用在音響上真的是High End等級的最高境界


因此这东西还是没有离开弹簧,至于减震板,我不清楚有什么硬碰硬的减震板。如果说唱盘把避震省了,交由什么零震台或者减震板去处理避震,那么实质上还是加上了软避震。

可能我说的不够清楚,仅仅是硬盘靠自身重量避震 这个概念是个误区。至于硬盘配合其他的避震方式当是另说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12#

其实玩什么唱盘都好,都避不开震动的,重盘加软避震是一种妥协,重盘再外置加避震也是一种妥协,殊途同归,只是哪个效果更好而已。
TOP
13#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2-9-25 23:03:00 发表
其实玩什么唱盘都好,都避不开震动的,重盘加软避震是一种妥协,重盘再外置加避震也是一种妥协,殊途同归,只是哪个效果更好而已。


兄说的好,  我加个比喻,,重盘加软避震是合并机,,重盘加外置避震是分体机。当然分体的好!
我所说的是就是裸的重盘直接放于器材架上。因为很多烧友打电话让我帮其制作唱盘,要求用金属底座,认为底座越重避震越好,因此有次一说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14#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9-25 20:39:00 发表
第二个讲唱臂抗侧滑的问题,还是经常有烧友说通过调整内侧力来取得两个声道的音量平衡。这个着实误了很多烧友。抗侧滑到底是干是什么用的?仅仅是为了增加旋转式唱臂的循迹力,并稳定唱臂!搭配MM头或许必须,搭配MC头建议直接甩掉。VPI唱臂一开始没有加这套装置弄得到处挨骂,我自己初期设计唱臂也没有加还得反复解释,但换来的依旧是质疑!

其实大家可以仔细想想,抗侧滑各家的装置甚至有些南辕北辙,SME那样的


关于VPI唱臂的侧滑,目前我自己的使用结果是——如果是小于1.5克的范登豪唱头,侧滑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是针压大于1.5克到2克的唱头,不用侧滑,右声道明显偏声,高频不足,非要加了侧滑才能平衡。
音乐与生活

TOP
15#

重盘单从加重脚部的重量是不够的;软性物质可以很有效地过滤高频谐振,但对低频谐振的过滤就不足;相反,重量级硬脚对低频谐振的过滤很有效,但对高频谐振的抑制就比较有限公司。所以小弟一向也喜欢用多层软性物质和硬质物质作重盘的避振。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6#

零震台????!!!!!
零=X或Y
TOP
17#

侧压是件很诡异的事,除了左右声道平衡还和转动阻尼等有关。而且不同唱头和唱臂上表现会有很大差异,把一支唱臂的经验用到另一支不同设计的唱臂上,结果可会能相反。
严格来说,这个要用测试碟和仪器校正。
TOP
18#

软盘比较容易解决振动问题,但带来了抖晃;硬盘比较容易解决抖晃,但要刻服振动。所以世界上才既有软也有硬。
最后编辑Dr kuang 最后编辑于 2012-09-26 00:21:09
TOP
19#

存在就是硬道理,软、硬各一是方法之一
TOP
20#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2-9-26 0:20:00 发表
软盘比较容易解决振动问题,但带来了抖晃;硬盘比较容易解决抖晃,但要刻服振动。所以世界上才既有软也有硬。

重硬盘加分体式电源可以将震动降到最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