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仁厚里权少 于 2012-9-25 14:49:00 发表
原帖由 sutao0688 于 2012-9-25 12:39:00 发表 算了,各有各的审美观。 田园的高潮在“暴风雨”里?俺真长见识了。 |
sutao0688 兄误解小弟了;小弟只是老瓦在说“暴风雨”里没有“暴风雨”里的感觉,末乐章没有真正把整部交响曲推向高潮;而老瓦把第一乐章就已经“高潮”了。阿巴多给人是一种不知不觉把你带向最 |
大伙看法不同很正常。
阿巴多版俺没有,无法从个人主观感觉去评述。
田园的重心在末乐章,乐圣借助对乡村美景的刻画,来着重体现出对造物主(或者神圣大自然)的崇敬和感恩之情,是典型的写景喻物手法,并非单纯的标题音乐,所以俺认为暴风雨作为末乐章的铺垫,起到对比与渲染气氛的作用。
暴风雨要怎样“爆”才够分量?只要意境到了就能起到烘托气氛作用,并非单纯靠大力音响或者逼真的雷鸣闪电,做过头了怕有喧宾夺主的反效果。只有约翰施特劳斯那样毫无意义的波尔卡才是纯粹感官享受。
从这种角度讲,我认为瓦尔特的表达是比较充分的。当然,要想在音响性上与现代录音比肯定有差距,现代录音要求的低频线条感、清晰度在这个版本里肯定达不到。但从整体来看,温暖宜人、没有尖锐粗粝压迫性的音响、弦乐音色极美,呈现的和谐氛围是许多版本达不到的,是相当优秀的录音。
从演绎上讲,拿它与著名的伯姆版对比,就会发现前者的分句表达更为灵活优雅,而后者“学究气”略重,节奏稳定,一丝不苟,适合作指挥系学生的教材。
纯粹个人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