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电影原声系列贴----中国日本篇 [复制链接]

查看: 19823|回复: 100
1#
说实在话,由于国内及香港台湾很少出电影原声(现在好些),使这方面个人的收藏非常的少,也知道得少。坛子里各个DX别笑话,其实发这种贴子学得最多的时自己。这也该是我这个系列的贴子的最后一个了。
另外的几个电影音乐系列贴见下:
1-20位欧美作典家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85202.aspx
21-50位欧美作曲家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85821.aspx
51-100位欧美作吗家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05153.aspx
本贴出现的作曲家:
01. 赵季平  第1页
02. 久石让 第2页
03. 黄霑 第3页
04. 潭盾 第4页
05. 顾嘉辉 第4页
06. 喜多郎 第5页
07. 苏聪   第6页
08. 陈勋奇 第6页
09. 小虫 第7页
10. 胡伟立 第7页
11. 板本龙一 第8页
12. 梅林茂 第8页
13. 武彻满 第9页
14. 三宝 第9页
15. 刘炽 第10页
16. 范宗沛 第10页
17. 王黎光 第11页
18. 陈其钢
19. 鲍比达
20. 陈光荣
21. 许景淳
22. 叶小纲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3-05-23 17:35:44
分享 转发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

01 赵季平
我最崇拜的国内音乐大师,中国电影配乐界的骄傲!

1945年生于甘肃平凉。1970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1980年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作曲、副院长,中国音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现任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等职。

赵季平从小就酷爱音乐,在音乐学院时,他苦苦钻研,加上他颇具灵气,已小有名气。此后,他几乎涉及了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小合唱、表演唱、民族管弦乐、交响音乐、歌剧、舞剧、戏曲音乐等等,显示出他多方面的创作才华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底。他成为电影作曲家后,在创作风格上历经了三个阶段:一是在《黄土地》中,音乐与影片风格一致;二是《红高粱》时,音乐已完全融入电影,加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三是到《大红灯笼高高挂》时,音乐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超出了影片,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赵季平认为电影音乐应该赋予电影以灵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电影不仅是视觉艺术同时也是听觉艺术,电影作曲家要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根据影片情节、画面、氛围进行创作,这就有其特殊性,而赵季平在音乐与画面结合方面有其独特悟性,能很快根据导演意图创作出具有灵性的音乐,他创作的电影音乐不再只具有协调作用和媒介作用,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画面所未能表达的深层感情,使音乐和画面的结合浑然一体。

他对各种类型的电影,悲剧性的、色彩性的、史诗性的、城市风情的或民俗的,都能得心应手地处理,从整体设计到细微末节的音乐布局,使每部音乐既与影片融为一体,又体现出他独具匠心的音乐设计和鲜明的个性。他为人谦和,许多名导演都愿意与他合作,而他通过敏锐的艺术感觉捕捉到那些合作者对电影音乐的理解,使得配合更加默契。

由于他在中国电影音乐创作上的突出成就,1996年初,应邀参加在瑞士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电影音乐节,在电影节上他与外国同行进行了艺术交流。

从"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到《笑傲江湖》的"咿--呀",再到《大宅门》的京剧打击乐,作曲家赵季平似乎总能引起一番争论。

许多人想到赵季平的模样,总认为他一定是个留着络腮胡子的西北汉子 ,风风火火闯九州的人。得出这种印象大概跟他创作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和"好汉歌"这一类型的作品有关。好汉既不是赵季平的形象,也不是他创作的擅长。他更像众多文人一样,内心涌动着丰富的感情,也更希望创作更深刻、更细腻的音乐。

赵季平总会让他的音乐和众多影视大片一样生动。电视剧《水浒》、《笑傲江湖》、《大宅门》,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活着》,还有一部后来风靡全国的《大话西游》,他每一次出手都会引领一个时期的潮流。许多老百姓甚至还会吼上一句,比如“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该出手时就出手",仿佛自己也平添了一些豪迈之气。

但今年两部作品的音乐,赵季平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异议。有人说《笑傲江湖》的音乐是怪调,那声"咿--呀"连猫都给吓跑了,形容刘欢和王菲的演唱是"大象和蚊子的对话"。赵季平对此解释说:"那一声可以是剑的闪光,可以是传统京剧里的叫板,也可以是惊堂木一响,掀开一个童话般的武侠世界。至于两个歌手的演唱,是要在对比中强调协调;电视剧《大宅门》则是由纯音乐和京剧打击乐组成,他说"要的就是这个味儿。中国音乐应该致力于发扬民族的东西。"

赵季平的音乐个性很强,每一部作品都能感觉到他新的尝试。
主要作品及获奖记录
一九八三开始涉足电影

一九八四《黄土地》─瑞士卢卡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伦敦国际电影大奖
一九八六《大阅兵》─合作作曲,获蒙特利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一九八六《天菩萨》─伦敦电影节全年佳片奖
一九八七《红高梁》─第八届金鸡奖最佳音乐奖─第卅八届林影展金熊奖
一九九○《菊豆》─与斯卡金像奖最佳外片提名
一九九一《大红灯笼高高挂》─威尼斯影展银狮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片提名一九九一《五个女子与一根绳子》─法国南特影展最佳影片奖,最佳音乐奖
一九九一《烈火金钢》─国家政府奖
一九九二《心香》─国家政府奖
一九九二《秋菊打官司》─威尼斯影展金狮奖
一九九二《霸王别姬》坎城影展金棕榈奖
一九九三《青春无悔》
一九九三《炮打双灯》
一九九四《花影》

赵季平音乐作品拾萃

1. 管子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组曲》(1983)
2.民族管弦乐《黄土地组曲》(1993)
3. 交响组曲《大红灯笼高高挂》(1994)
4.电影配乐《大话西游》(1995)
5.室内乐《关山月——丝绸之路写意》(2000)
6.民族管弦乐《芦沟晓月——大宅门写意》
2011050921515731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7/16 19:39:06 上传)

20110509215157312.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2-07-16 20:16:36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

活着
个人认为是老谋子最优秀的作品,赵季平的配乐给电影增色不少,也许可能不算是他最牛的作品,他用他的音乐让人听到了主人翁一生的沧桑,那个主题是如此的感人泪下。单听这张碟则觉得重复得多了些,展开和变化不足。其它主题基本没有留下太多印象。
转:
这张专辑是赵季平电影配乐作品中经典之一。不知道为什么过了那么长时间国内居然一直没人在VC发过无损。
根据余华同名原著小说改编。
  这是一个非常美的故事,很亲切,很真实,以贴近生活的小人物反映数十年来中国老百姓“好死不如赖活”的生活观,故事很亲切,很真实,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小人物在巨变的历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着他。然而他从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从不怨天尤人,并且对生活和未来报着无限美好的希望。
  电影的配乐非常好,二胡拉起的渺渺空间里,渺渺人生的种种无奈就流泄而出了。《活着》中到底有多少深深的忧患,那对着人生最原始的生存的无奈是永远纠缠不清的,除非,除非你早已无需为生存而恐惧,并且也对于他人的生存无动于衷。
  由于影片对大陆的政治运动荒谬性作出嬉笑怒骂的批判,是罕见的黑色喜剧佳作,故在大陆遭禁映。因投资者为香港年代公司,所以在海外均有公映。根据余华同名原著小说改编。
  这是一个非常美的故事,很亲切,很真实,以贴近生活的小人物反映数十年来中国老百姓“好死不如赖活”的生活观,故事很亲切,很真实,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小人物在巨变的历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着他。然而他从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从不怨天尤人,并且对生活和未来报着无限美好的希望。
  电影的配乐非常好,二胡拉起的渺渺空间里,渺渺人生的种种无奈就流泄而出了。《活着》中到底有多少深深的忧患,那对着人生最原始的生存的无奈是永远纠缠不清的,除非,除非你早已无需为生存而恐惧,并且也对于他人的生存无动于衷。
  由于影片对大陆的政治运动荒谬性作出嬉笑怒骂的批判,是罕见的黑色喜剧佳作,故在大陆遭禁映。因投资者为香港年代公司,所以在海外均有公映。
432425543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7/16 20:25:30 上传)

4324255433.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2-07-16 20:28:14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

霸王别姬
陈凯歌最出色的作品,也是中国最好的电影作品之一。可惜,和《活着》一样,如此优秀的作品却游走在禁播的边缘。现在,中国已不可能拍出如此经典的影片了,并不是中国缺乏优秀的电影导演和制作人,而是以和谐的名义扼杀了一切活力。
转:
当李宗盛、林忆莲的对唱在耳边划过,当屏幕完全黑暗下来的时候,一场人生大戏就这样悲哀地结束了。当这个世界上只剩下小楼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他将如何面对这人生的悲楚。多年以后,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是陈凯歌巅峰时期的作品,我也认为大陆导演们再也一直没有拍出超越它的电影。当然赵季平的配乐功不可没,他再次施展了我们早已在《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作品中领略到的他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而相对于其他作品,这部戏在配乐上更加有难度,因为他需要把京剧、昆曲和配乐揉和在一起,即要有画面的流动感,又要具历史的沧桑感,那就让我们看看赵大师是如何用音乐把整部戏串联起来的吧。
    整个影片采取了倒叙的方法,开头是两人二十年重聚后的第一次彩排,当一束聚光灯照在他们身上的时候,随着鼓板节奏的不断加快,沉凝而厚重的主题音乐随着大幕缓慢开启,仿佛在告诉大家一场大戏开始上演了。音乐的第一次响起是在小豆子断指那场戏中,随着令人窒息的鼓声扑面而来,当小豆子那满是鲜血的小手被按到卖身契上的时候,带有京韵气味的二胡哀婉地响起,似乎是在诉说着小豆子悲剧命运的开始,同时以管弦音乐作为铺垫的主题音乐也跟着推出,起承转合间,传达着更多的无奈,更多的悲凉。由于弦乐串联了整部戏的主旨,因此我们可以在多个场景中听到它的出现,比如小豆子私自出逃在戏园子看戏,看着真正的霸王在台上唱念做打的时候,一种要成角儿的欲望深深地占有了他,自小就倔强的他义无反顾地又回到了喜福成;再如当小石头用师傅的烟斗烫小豆子嘴的时候,主题音乐伴随着“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朗”的台词缓缓流淌着,我也突然明白了后面袁四爷的评价“唯程老板演的虞姬已入化境”的含义,这个世界太早地赋予了蝶衣悲惨的命运,可是究竟有谁能明白,谁又能理解,我和妻的眼泪早已经偷偷地在飞了。
    赵季平在电影中运用的第二个反映中国民俗的独门乐器是笛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境悠远而绵长。它第一次出现是在小豆子和小癞子出逃的那个场景中,当他们被墙外的场景吸引而再也不能忍受近似残酷的训练和师傅毒打的时候,小石头从后面追上他们,含着泪说“反正你们废了,走吧!”,孤独的笛声也一直在跟随着,勾画出主人公无奈的心绪何意难平的别离。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在袁四爷去后台赏戏那一节,隐约的琵琶声既透露出三人之间关系的紧张和微妙,又传达了蝶衣对小楼去喝花酒的痛惜。类似这种的音乐细节穿插在剧中经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蝶衣拒绝去喝小楼的喜酒,而去受袁四爷的“栽培”,在为四爷勾脸的他仿佛看到了小楼洞房花烛的情景,于是传统的喜乐在耳边悄悄想起,那一刻,蝶衣只是希望给小楼一个人勾脸,和小楼一个人从一而终。
    最后还想说说那首广为传唱的“当爱已成往事”,我不知道是歌曲在先,还是专门请李宗盛为电影写的主题曲,总之特别佩服老李的理解能力,歌词的字里行间无不折射着人物的心境。“往事不用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里”这可以说是整部戏的大总结,小楼和蝶衣的之间的恩恩怨怨、悲欢离合在最后一次合演中都已经化解得一干二净了,但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任凭风吹雨打都不能抹去的。我仿佛听到蝶衣对着小楼在唱“忘了痛或许可以,忘了你却太不容易,你不曾真的离去,你始终在我心里,我对你仍有爱意,我对自己无能为力”,那一刻,我竟也一样地恍惚起来。
    为了不再挨板砖,再说一点和DVD贴边的事(开个玩笑),可恨的全美没有继承它的一贯优良传统,在D9中没有收录这张原声大碟,估计是没有找到货的原因吧。据圈内人士说,这张正版原声早已经脱销了,我找了几个网站也都没有发现,让我不禁遗憾万分。
    感谢看到这里的曲友们,当然还是希望有板砖招呼,也希望大家期待我的后续作品。
    附上这张原声唱片的目录,不用我多说,通过曲目就应该能够把整部戏串联起来了吧。
    01 启幕 / 断指 / 冬夜 / 识情 / 喊嗓
    02 午后 / 门外 / 逃 / 升帐 / 通罚
    03 春葬 / 变 / 念词 / 粉墨登场 / 拾婴
    04 喊嗓 / 霸王别姬 / 镜中岁月/ 一辈子/ 决心
    05 赴宴 / 醉酒 / 送剑 / 贵妃醉酒 / 泣婚
    06 点妆 / 和好 / 灵堂 / 成角 / 心疲
    07 失婴 / 交心 / 判决 / 牡丹亭 / 大街
    08 入怀 / 点戏衣 / 旧地重游 / 文革 / 斗争
    09 无爱 / 不懂(李宗盛) / 重逢 / 自刎 / 落幕
    10 当爱已成往事( 李宗盛、林忆莲)
dc7d495020535867fee6670e19c9d4d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7/16 20:54:58 上传)

dc7d495020535867fee6670e19c9d4d6.jpg

70d47b75d29648a0a545b0c8f6032e3a.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7/16 20:54:58 上传)

70d47b75d29648a0a545b0c8f6032e3a.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2-07-16 21:00:22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

红高梁
这是赵老师当年成名之作,也是老谋子的成名之作,那歌当年那个风迷全国人民。
 作为国内电影原声音乐的顶尖人物,赵季平为国产电影贡献了太多的音乐财富,《霸王别姬》是一个经典,《红高粱》则是他的另一个旧爱。从本质上来说,《红高粱》的音乐不但让赵季平完成了自己平民音乐的创作愿望,也和张艺谋进行了一次让人热泪盈眶的寻根之旅。颠轿一段音乐劲拙热烈,充满了生命的激情而又满含了黄土高原秦人的火辣酣畅。
  赵季平和张艺谋都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都有对中国古老文化不可思议的痴迷,《红高粱》无疑是一次可以趁机发泄的好机会,而此次发泄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使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心中那种隐隐约约的反哺归巢情结,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岁月在若干距离的身后踟躇,但《红高粱》那撼人心魄的影音却始终在我们的身前辗转:九月初九敬酒神仅仅由唢呐营造的豪放野性的《酒神曲》;九儿血洒高粱地时候儿子豆官完全念白方式的指路冥文,穿云的金石之音,在空旷的黄土地上一路奔腾,搅起的滚滚烟尘在天边浩浩汤汤。
  赵季平的音乐和这部电影相辅相成天人和一,同样热烈饱满的情绪,同样嶙峋苍凉的情怀,在银幕上大写意地完成了一次雕镂山河镌刻生命的挥洒,大善若水的赵季平诡异横放的张艺谋双手一握,西部的高粱叶子,森林一样的霍霍有声。
2004311124150_832251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7/16 21:49:40 上传)

2004311124150_8322512.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6#

大红灯笼高高挂
老谋子当年的几部电影,部部经典,部部精彩,而配乐无一例外都是赵季平老师的作品,同样也精彩。可惜这些片子都没有发行原声,也不知有哪个有眼光的音响社可以拿来出版下以酬下我们这些电影音乐爱好者。
转:
  影片中采用的是交响组曲,音乐的基本素材取自京剧西皮流水的引子加工而成的“循环圈”,以五个乐章的女声合唱的无词歌、乐队、京剧打击乐的另类非常规组合,音乐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超出了影片,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开篇便以戏曲开场,营造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密集的鼓声,首先就把观众带入了本片的节奏。另外,作为本片其中的一条老规矩“锤脚”的声音,也间接的被导演当作了电影的配乐,锤脚的声音响彻陈家宅院内外,一方面是让没有被老爷点灯的太太们听,表达一种在这个院子久了如果不能被锤到脚欲望难忍,一方面是让观众听,在听锤脚声音的同时,去观察每个太太的内心活动以及想法,把观众带入导演所营造的意境当中去。一开始的迎亲的乐曲,萦绕在整个大院的锤脚的声音,梅珊的几个空灵的唱段,处处都透着悲哀与凄凉,预示着不可避免的悲剧。影片最后迎来了下一个夏天,三太太已经被逼死,四太太颂莲也已经疯了,五太太又将迎来这样的命运,灯笼又要被挂起,此情此景又将会上演,影片在女生哼唱,加上深沉的大提琴伴奏和锣鼓声的欢快声中结束,更加深刻的表现了人物的悲剧命运。红灯高挂,宿命已定,她们不过都是他人眼中的一场戏,曲终人散。
2010121213335413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7/16 22:57:19 上传)

20101212133354135.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7#

菊豆
这部影片非常的好,可惜免不了被禁的命运。里面的音乐呢,没见过发行专集,只有这张精选中选了一段。
转: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菊豆》片在中国难逃被禁的命运。然而即使在国外风光了一圈之后,它还是遭到了众多国人的非议。比如说它刻意迎合了西方的观光/猎奇心理,诬蔑了中国人的形象等等。其中最有高度的指控是:张艺谋是在西方获国际大奖的具有后殖民倾向的艺术贩卖者,他通过把东方华夏文化的通奸、乱伦等丑陋习俗营构为一种“神话”与“寓言”赤裸裸地展览给西方人看,以一种文化的猎奇与艺术的表现力图为西方人铸造一个神秘的“东方神话”及“东方寓言”而提供可能性。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某小镇上的染坊主杨金山(李纬饰)折磨死了两房太太,买进小他三十余岁的王菊豆(巩俐饰)续弦。性无能的杨金山对其百般虐待.染坊伙计、杨金山的侄子杨天青(李保田饰)对菊豆由怜生爱,两人私通,生得一子。金山喜出望外,以为己出,取名天白。但不久金山中风,半身不遂,菊豆与天青更加肆无忌惮,得知真相的金山屡次欲对天白下手,反而误坠染池丧命。被迫分离的菊豆与天青只能暗地来往。10多年后,天白长大,外人的闲言碎语使他无比仇恨生父。遂在发现地窖中重温旧梦的天青和菊豆窒息昏迷后救出母亲,却把生父丢进染池淹死。菊豆万念俱灰,一把火点着了染房——让一切罪孽化为灰烬。

  即使在今天看来,《菊豆》依然是大陆最震撼人心的电影之一。这不仅是因为题材本身,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张艺谋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艺术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如他本人在一次采访中所说:“拍《菊豆》是我第一次从摄影师的角度转换成导演的角度,这部影片对我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菊豆》之前我拍电影一直是站在摄影师的角度,不太重视调动演员,不太重视挖掘人物内心,更注重的是电影的整体风格、造型和视觉冲击力。《菊豆》虽然仍有‘染布作坊’一类形式感的东西,但却是我第一次把自己的屁股坐到了导演的位置上。再比如《菊豆》之前的《红高粱》,影片中那种狂放的精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姜文的表演。姜文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演员,所以他演的那个人物就非常有光彩。反过来再看《红高粱》时的巩俐,就能发现导演的功力还局限在只能提供给演员一个很好的造型与形象。仅仅两年之后,巩俐在《菊豆》中的表演就有了质的飞跃。这就充分暴露出《红高粱》时期我作为导演还不会导演,对巩俐这样的新人我就无计可施,但是自己会演戏的姜文就帮了我的大忙。”

  《菊豆》具有一种希腊悲剧般的力量,在十年的时间跨度中展现了三代四人之间剧烈的情感冲突。他们各自痛苦的内心世界,他们彼此纠葛的爱恨情仇,他们与社会伦常的屈服和角斗,其两军对峙般的惊心动魄实乃中国电影所罕见。全片从头至尾紧凑异常,悬念迭起,其内在的张力和戏剧冲突如密集的雨点砸在每一场戏的每一分钟,毫不拖泥带水。
28-3-14916_dianyingyinyue.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7/16 23:27:08 上传)

28-3-14916_dianyingyinyue.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8#

心香
心香电影没看过,不过音乐是个人认为最没有赵季平特色,却写得是他配乐作品中最美和动听的。
转:
  这是一部典型的国产电影,不论是手法、画面、音乐还是剧情的表现,都是典型的传统国产电影的表现。
  影片的剧情很简单,就是讲述了一个父母离异的男孩独自一人来到从未谋面的外公家居住,两人从陌生到相互之间产生依恋的一个过程。这种题材很常见,或者说就是很普通一部温情片剧情,但因为导演表现手法的出色运用以及对于人物情感的巧妙刻画,使得电影没有走入一般的俗套范围,而是成为了一部出色的国产电影。电影的画面构图很讲究,体现出了一种充满了人文气息的美。
61dd366f1f155bf881cb4a9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7/17 0:05:38 上传)

61dd366f1f155bf881cb4a99.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9#

大宅门
赵季平的电视音乐也很棒,最棒的当数这部大宅门了(个人所见)。
转:
赵季平介绍,《大宅门》中的音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纯音乐,一部分是作为背景音乐的京剧打击乐,这是他和郭宝昌导演商讨后进行创作的,要的就是京腔京味。
清光绪六年,医药世家白府与官宦世家詹府,由于詹府大格格一对私生子女的纠纷而结下深仇。詹府机将白府大爷白颖园牵连在内,百年老号“百草厅”老药铺被查封,全府陷入绝境。白家二媳妇“白文氏”于内外交困中运筹帷幄,首先不惜重金取得朝中宠信,然后用计以老铺招牌入股被别人承接了的“白草厅”,再暗度陈仓,深谋远地扶持起“南记”药铺,最终将白家老号盘回。白府复兴,白文氏一举成为白府的权威当家人……
试听页面:http://dev.xiami.com/album/374006
3740061311299738.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7/17 0:40:47 上传)

3740061311299738.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2-07-17 00:40:47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0#

红灯笼出过原声的了,记得好像也是那个米兰公司出版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