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郎朗技术真的很好吗? [复制链接]

查看: 26827|回复: 133
21#

二十世纪初开始,俄罗斯(及前苏联)开始系统化强化技术训练,开办了遍布全国的"中央音乐学校",在琴童儿童和少年阶段系统地强化钢琴技巧。同时各种国际钢琴大赛不断成立,钢琴大赛的基本模式就是层层淘汰,技术不好的,不管做乐多牛,铁定早早出局。科尔托和施纳贝尔(还有晚年的霍洛维茨)这样"一兜子"错音的,第一轮都爬不过去。

现在活着的钢琴大师,没经过这种血洗的很少很少,科瓦赛围棋算是一个,而且他连音乐学院都没进过,一直跟私人教师学习。但这样的、后来又成为大师级人物的还是比较少,而且,也不能说跟私教就没经过严格的技术训练。科瓦赛围棋这种没学完贝多芬32首奏鸣曲就敢和EMI签约录制全部32首奏鸣曲的信心爆棚的人太少了(据他自己说他签约时没敢告诉EMI他当时只学了十二首)。

原帖由 zxjy1991 于 2012-7-9 22:15:00 发表
原帖由 老范 于 2012-7-9 14:11:00 发表
说张五常不是专家不懂,那在座的说郎郎不好的都是钢琴专业的?
老一辈的大师技术上赶不上现在的年轻人太正常了。


为什么老一辈的大师技术上赶不上现在的年轻人很正常?
最后编辑qsyd 最后编辑于 2012-07-10 00:50:18
TOP
22#

上述的老柴钢一第三乐章部分如果我没有记错,万宝龙公司将其作为代言广告资料放在附送的CD片中,至于第二主题安详的性格如何成为演奏者“喘气”的机会,乐曲中青春的蓬勃和热烈气氛又如何变成“跑马场”般竞技(直冲而没有对比),明者一听可知。
技术不等同于技艺,我们在阅读《钢琴弹奏的基本法则》(列文著)、《论钢琴演奏》(约 霍夫曼著)、《俄罗斯当代著名钢琴家特写》(根纳季 齐平著)等著作时便能深刻体会。如果您找来科尔托于1949年11月4日演奏的肖邦降E大调夜曲 OP.9/2,聆听该曲左后十几小节中出现的右手装饰性强音,知道“回旋曲”式的行板演奏方式是对,绝不是行板到最后的“油滴”声。再如,当你倾听涅高兹( Heinrich  Neuhaus )于1946演奏的贝多芬D小调第17钢琴奏鸣曲 OP.31/2时会惊讶的发现吉列尔斯在1981年录制该曲的演奏方式是相同的。音乐的表达需要传统继承、发展、思考。
TOP
23#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7-9 20:26:00 发表
昨天免费教你****河是怎么听的,今天没有感谢心理,说这些讥讽之语,有意义吗?

贴子里有多少人说LL这样不行、那样不行,贴子外还有更多听音乐的批LL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是LL看不到这些?不明白这些?
让他看到这些会怎样……
我是针对普遍现象侃两句而也,没针对某一人。
何必敏感到左牵右扯搞到复杂无趣呢。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2-07-10 09:30:11
TOP
24#

回复 23# 时光车间 的帖子

LL的演奏,我的观点不影响他的知名度和粉丝群。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2-07-10 09:54:20
TOP
25#

回复 23# 时光车间 的帖子

上贴已改。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2-07-10 09:55:06
TOP
26#

不较真,较真不好玩!
我不烧器材、不专业音律,不会去计较换一根线听出多、少了1HZ的玩法,也读不出谱、听不出错音。
又怎样?
我就是听个背影音乐,看闲书、喝口茶、打个盹的时候不至于正二八经太寂寞,随意自在点而也。
我有八寸的喇叭,也有三吋的,各声各好,不会非此即彼。
参差多态、快活之源。别人说的,说的一句好话。
TOP
27#

难得这么出名,浮躁点也正常,给他时间积淀希望日后成为大家
TOP
28#

说真的,他弹得好与不好,我们的评价或许没多大意义,我们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喜欢或是不喜欢,毕竟我们的道行和感性认识和人家相比有囧壤之别。我们所说的一切可能在行家眼里只增笑耳而已,我只是猜想,就像一个没上神九的人说他们上去肯定不好受,回来后就不会走路了。
TOP
29#

一个弹古典乐曲的钢琴家剃着朋克头,这样一个矛盾综合体好像在告诉大家:他将古典精神装在一个颓废的脑袋里。可惜那个做作的大眼珠子只能做另一种解释:他在装B。
TOP
30#

古典音乐堕落了?诞生了巴赫、贝多芬、瓦格纳的德国堕落了?全球最被音乐爱好者顶礼膜拜的留声机唱片也堕落了——堕落到连中国的发烧友都不如?这世界怎么会对一位“装腔作势”的中国小子如此推崇,真是不可思议!未来世界古典音乐的潮流,看来要由168的一群羡慕嫉妒恨们引领了。
最后编辑mgw 最后编辑于 2012-07-12 09:14:1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