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HIFI168首页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发烧论坛
»
发烧专区
»
HiFi乐趣
»
谈谈西湖音响接地、避震、环境及脚架处理(最新研究分享,第10页...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返回列表
1
2
3
4
5
6
7
8
»
/ 11
下一页
查看:
44519
|
回复:
103
谈谈西湖音响接地、避震、环境及脚架处理(最新研究分享,第10页...
[复制链接]
查看:
44519
|
回复:
103
发送短消息
UID
143261
精华
3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轩铭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525
积分
791
性别
注册时间
2009-11-07
轩铭
论坛博士后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06-26 11:08
|
只看楼主
玩西湖音箱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要想玩好西湖,重点往往不在器材本身,而是在系统的接地、避震和吸音与扩散处理三大方面,这三点跟西湖音箱的设计理念非常吻合,西湖音箱无论是箱子的内部还是外部都特别注意这三个方面的细节调教,下面我用本人自己的系统来简单说说这三个方面的技巧,供广大爱好者参考。
一、
总体系统构成及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处理
我目前的系统组成如下:
音箱:新款西湖
BBSM12
转盘:法国音乐甲虫
Mephisto
解码:美国
MSB
白金解码
前级:德国
AudioNet Pre1
后级:
Musical Fidelity SA470
;
MC2 MC1250
;百事通
7BSST
隔离牛:
SINE 3000KVA
房间波形声学处理器:美国
Auralex Project2
声学处理套件,共
8
个低音柱用于低频驻波吸收与扩散修正,及
24
块扩散板用于反射点的扩散与吸收,该套件使用的材料为高分子复合材料,该套件适用于
18~30
个平方的空间使用。
我目前的听音环境由于是一个临时性的房子,听音空间只有
20
平方,宽度约
3.4M
,深度约
5.8
米,正是由于这样的空间,如果要玩好双
12
寸的
BBSM12
,就必须要在吸音与扩散上大下功放,器材自身的避震也要处理好。目前这套系统在这个环境里面各个频段基本上没有任何驻波,高、中、低频极其平衡,清晰度非常好。
图一是器材正面的全景图,由于房间宽度较窄,所以音箱靠墙很近,只有
10cm
,离后墙尽距离
50CM
,为此,音箱与侧墙之间必须要用吸音棉或隔音棉来处理,降低音箱与硬体墙面之间的直接震动和谐波。
图一:器材全景图.jpg
(197.40 K)
2012/6/26 11:08:02
从图二和图三可以看出,音箱的侧墙进行了扩散处理,这是一次反射点,加上音箱离侧墙很近,因此侧墙的扩散和吸收特别关键,至于扩散材料摆放的位置和形状需要根据实际环境和实际听音特点来逐步调整,吸收与扩散的面积不宜过大,需要有一定的反射,否则系统的音色会过于干涩。
图二:侧墙扩散.jpg
(182.84 K)
2012/6/26 11:08:02
图三:侧墙、地面及后墙吸收及扩散.jpg
(191.91 K)
2012/6/26 11:08:02
另外,地面的反射及扩散处理其实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小空间使用大系统的时候要注意处理,这种处理对低频的驻波产生直接的干预作用,从图四可以看出,音箱正前方的地面我放有三排落地
CD
架并装满
CD
唱片(唱片一定要塞紧,不能松垮),再往前面一点放有一块扩散板,这种放置方法一方面可以改善声音的扩散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对低频产生一定的干预作用,在一方面,特别是当天花无法处理妥当的时候,则地面的反射处理点必须要做好,一定要避免地面与天花的一次反射音直接交叉,这种处理方法对中频及中低频的清晰度会有很大的影响,会让整个频段更加顺滑润泽,同时,可以干扰部分
120hz
以下的驻波在室内的流动方向,使最终传递到人耳的驻波量感减少。另外,摆放小
CD
架和直接摆放扩散板最终的效果不同,在我的空间里,摆放
CD
架的和扩散板得组合方式最好。另外,音箱正下方也需要吸音和扩散,从图片可以看出,两只
BBSM12
正下方我都放了两块吸音扩散板这对低频驻波的吸收效果绝对不亚于音箱后方的吸音柱效果。
图四:地面扩散.jpg
(228.85 K)
2012/6/26 11:08:02
音箱的正后方是驻波最重要的集中点,从图五可以看出我在音箱正后方各放了四个低频吸收扩散的吸音柱,这个吸音柱的密度与扩散板的密度有点不同(尽管是同一套的东西)。
图五:后墙驻波吸收.jpg
(141.15 K)
2012/6/26 11:08:02
再说说我目前使用的这套房间声学处理器,我用的是美国
Auralex Project2
声学处理套件,共
8
个低音柱用于低频驻波吸收与扩散修正,及
24
块扩散板用于反射点的扩散与吸收,该套件使用的材料为高分子复合材料,该套件适用于
18~30
个平方的空间使用。严格来说,侧墙、天花、后墙、房间四角、地面这五个地方都需要进行特定的处理,但因为环境限制,目前我这里在天花和后墙没有粘贴该处理套件,因此,我必须在地面、侧墙和音箱正后方进行特定处理,但是,尽管经过了反复试验调整,仍然无法取代对天花和后墙进行处理后的效果。下面的两幅图是
Auralex Project2
声学处理套件的样式和环境摆放基本规则。
auralex project2声学处理套件.jpg
(49.32 K)
2012/6/26 11:08:02
auralex声学设计摆放.jpg
(97.62 K)
2012/6/26 11:08:02
基本上可以说,如果我这个空间没有这套东西,那就无法听了,低频的驻波、各个频段的泛音、平衡度、耐听度、背景宁静度等等都将大打折扣。
一、
系统的全接地处理
目前我的系统进行了串联式全接地处理,先看看前端器材的正反面图片。
图六:前端器材正面图.jpg
(202.73 K)
2012/6/26 11:08:02
图七:前端器材背面图.jpg
(235.28 K)
2012/6/26 11:08:02
首先来谈谈什么是接地以及常见接地的种类。顾名思义,接地就是将系统与大地的地线相连接,但是常见的接地分为电源接地及器材接地两种,电源接地就是我们常见的电源线的地线接地,而我这里说的是器材的全接地方式,而器材的接地往往被绝大部分发烧友所忽略,器材全接地方式又可以分为串联式接地模式和并联式接地模式,两种模式我都用过,目前我这里的系统是串联式全接地方式,所谓串联式接地模式就是指将各个器材串联起来,然后由一根主接地引线与地线进行连接;而并联式接地模式是将各个器材全部单独与地线进行连接,形成并联关系。
按照西湖音箱的设计理念,特别是西湖公司最近几年一直在研究的
P.E
技术要领:器材各个环节只要有金属的地方都应该进行接地,否则都不能称之为全接地处理了。目前我的系统有金属的器材包括:转盘、解码、前级、后级、隔离牛、音箱、脚架、避震钉垫等等,我的串联方式为:转盘
>
解码
>
前级
>
隔离牛
>
后级
>
音箱
>
脚架,接地引线由前级的专用接地口引出并与地线连接。请看下面几张具体的图片。
轩铭 最后编辑于 2012-09-11 15:41:40
本主题由 版主 Willson 于 2012/9/5 14:09:29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43261
精华
3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轩铭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525
积分
791
性别
注册时间
2009-11-07
轩铭
论坛博士后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06-26 11:15
|
只看楼主
图十一:前端器材接地端.jpg
(203.51 K)
2012/6/26 11:14:41
图十二:前级接地端子.jpg
(202.24 K)
2012/6/26 11:14:41
图十:功放接地端.jpg
(183.40 K)
2012/6/26 11:14:41
图九:音箱接地端.jpg
(166.78 K)
2012/6/26 11:14:41
图八:脚架接地.jpg
(182.70 K)
2012/6/26 11:14:41
图十三:地线接口.jpg
(116.68 K)
2012/6/26 11:14:41
接地线材的选择需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普通的裸露的铜丝来接地,否则容易出现相互干扰,不小心时会出现短路现象,建议采用线径在
1mm
左右的
OCC
单晶铜,外包特氟龙绝缘皮。
串联式接地模式其接地引线选择在哪件器材上对声音有很明显的影响,经过反复试验,如果采用串联式接地模式,我建议接后级或者前级上,当引线接后级时,功放的控制力会加强,低频下潜和能量加强,而中高频的细腻度提升较少;当引线接前级时,音乐的背景更加宁静,中高频的细腻度加强,音乐的弹跳力和乐感加强,但是低频的下潜改善较小。因此,到底接哪里,就要看你的系统的特性了,如果你的系统音色较干,泛音不够丰富,润泽度不够好,但控制力没有太大问题,那么最好接前级;如果是上面这些指标没什么问题,但希望控制力和低频下潜与量感更加丰富,那么就可以接后级。但无论是接前级还是接后级,整体改善都是明显的,整个音场更加稳定,音色更加透明,分析力会明显提高,两端延伸会加强,微弱信号表达的更加清晰等等。
另外,器材接地的地线与电源接地的地线不是一个概念,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有相通的地方,但实际效果和现实情况不一样。我见过有部分人把器材接地的引线直接接到电源插座的地线上,这样子做非常危险,第一,如果不小心出现短路,你的器材就全部完蛋了;第二,由于电源地线是跟所有小区用户共同使用的,而其他用户在用电时必定会出现电源干扰的情况,那么你如果接在电源地线上,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干扰,结果往往发现效果反而变差了,声音更加粗糙了,原因就是这个。所以,器材接地需要专门的地线,如果你住别墅或者住在一楼,那最好是专门在院子里面埋一根很深的地线下去,然后器材接到这个地线上,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么可以考虑把地线引到金属材质的下水道水管、自来水管、煤气管等等,虽然这些管道也是很多用户共同使用,但因为其本身不是电源组成部分,所以不会造成电磁干扰,也可以利用。
再一点,如果条件允许,最佳的方法是在自家的院子里面埋一根专门的地线,然后通过一根铜棒,将所有的器材通过并联模式进行独立接地,并独立接到铜棒上,这样的效果最佳。
一、
系统的避震处理
我见过很多玩西湖失败的案例,例如
BBSM6/8/10/12/15
等等,很多用家反映西湖两端延伸不足,没高没低,每次见到这种现象都会让我很无语,因为这根本就不是音箱的问题,而是他根本就没有处理好基本的避震问题,说白了还是技术和调声问题。玩好西湖,特别是横卧式西湖,如果避震没有搞好,那肯定会出现没高没低的现象,但是如果处理好了,其整个频段的平衡度又有几个品牌的音箱能够跟西湖媲美?西湖那种真实的频段分部,只有真正调整好了的人才能感受的到,如果你所听到得西湖声音觉得没高没低,请首先检讨你的调音水平问题。下面我来谈谈避震措施。
避震基本上分为前端器材避震、器材架避震、音箱避震和脚架避震,不同部位的避震方法和所使用的材料都有不同,千万不要以为把一堆的高级避震钉什么的垫下去就能有好的效果了,往往结果正好相反,因为我见过好多人盲目地使用一些名牌贵价的避震钉垫,结果把整个系统的声音都搞扭曲了,完全不平衡了。前端器材避震我这里就不多谈了,一般人都了解一些,我提一下器材架的避震,因为这个很容易被忽视,很多人以为器材架下面不需要加脚钉,其实往往不是这样的,但是也要看整个系统声音的特点,一般来说如果是木制器材架,最好用金属脚钉,这样可以改善低频的下潜和清晰度,提高分析力;如果器材架的脚是金属的,一般最好采用硬度高的木制脚钉,例如黑檀木和紫檀木。另外,脚钉下面一定要垫脚垫。
下面我重点说说西湖音箱及其脚架的避震。由于西湖喇叭的输出能量特别的巨大,在高声压大动态的时候器材本身的谐振非常大,特别是音箱与脚架结合面的谐振点,如果这个面得共振频率不协调,那就会对声音的整个频段产生负面影响,遗憾的是,这两个面得共振频率永远也不可能一样,因此,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方法将其相互之间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所以,音箱与脚架之间必须要垫避震钉垫,而且一定要效果好的钉垫。我至少试过十种以上的钉垫,最终所选择的是价廉物美的挪威钉,一边放四个,分别放于脚架四根立柱的正中间,挪威钉的下面要贴羊毛毡,保证音箱的平稳。脚架下面使用的是紫檀木脚钉,其中该脚钉的中心夹着一个
5mm
左右的纯铜的钉尖,把这个脚钉垫与四根立柱的正中间,下面再垫上钉垫即可。脚架下面使用
M8
规格的挪威钉效果也不错。另外,定制的脚架高度也要注意,以
BBSM12
为例,脚架高度最好在
55~60CM
之间。请参考以下几幅图片。
图十四:音箱避震.jpg
(196.14 K)
2012/6/26 11:14:41
图十五:脚架避震.jpg
(94.26 K)
2012/6/26 11:14:41
避震前后的声音差别就等你自己实际尝试过就知道了。
最后,我来简单地谈谈电源处理重要性。根据国家电网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用电其电源污染的程度在
15%~40%
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用的电是一个很不干净的电,这种被污染后的电源对声音有极大的影响,而且是全方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想办法将电源的污染和干扰降低到最小。我用过很多电源处理器和隔离牛,例如柏林之声
948
、
PS600
、隆宇旗舰金魔力、
RGPC1200C
、正弦等等,目前使用的是
SINE
正弦的
3000W
功率的隔离牛。经过反复对比,我最终还是决定选择高素质的隔离牛,网上也有很多人说大功率后级不能接隔离牛或者电源处理器,其实说这种话的人我估计大部分是没有真正使用过隔离牛或者没有使用高品质的隔离牛,又或者隔离牛的连续输出功率不够的原因,都是在凭空想象。目前我的三台功放在
8
欧姆的输出功率分别为:
MC1250
是
850W
,百事通
7BSST
是
650W
,音乐传真
SA470
是纯甲类
250W
。这三台功放我都是直接接隔离牛使用,其控制力不但没有减弱,反而会加强,其它的改善就更不用说了,这点曾经有一位资深发烧友来我家里亲自试验后也作出了绝对的肯定,并自己也要采用隔离牛连接所有器材。
图十六:隔离牛1.jpg
(139.47 K)
2012/6/26 11:14:41
图十七:隔离牛2.jpg
(153.30 K)
2012/6/26 11:14:41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43261
精华
3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轩铭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525
积分
791
性别
注册时间
2009-11-07
轩铭
论坛博士后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06-26 11:19
|
只看楼主
另外,有的发烧友有个好习惯,会把自己的线材整理的非常清爽有序,而有的发烧友就非常的粗枝大叶,线材乱成一堆,殊不知那种乱成一堆的线材本身就会造成信号干扰,影响音场的稳定性、结像力和细腻度,所以,还是先花点时间把你那对乱七八糟的线材好好整理清楚在决定是否要花钱去换线材吧。按照我的经验,线材的流动性非常讲究,一般而言,从前段器材的后级至转盘的顺序进行从下到上的排序,电源线永远都要放置在信号线和喇叭线的下面,依次的顺序为(从下到上):排插电源线、后级电源线、前级电源线、解码电源线、转盘电源线、喇叭线、前后级信号线、解码到前级信号线、数码线等等。如果能够将电源线和信号线分开来放,效果最为理想,请看下图。
图十八:电源线摆放方式.jpg
(211.40 K)
2012/6/26 11:18:59
在这篇文章结束的最后我想表述几个原则和观点:
1、
音响系统有如一个企业的团队,讲究相互之间的协作与搭配;
2、
音响系统永远都是为了重播音乐的一个工具,是音乐艺术的载体,如果一套音响系统无法表达一张唱片或一首音乐的内涵,无法表达作曲家创作音乐时的思想,无论你的系统多么的高级或者
HIFI
指标有多么的高,那都是纸上谈兵;
3、
有空有闲钱的时候不要整天到晚去想着升级你的系统和线材,先多去音乐厅听听现场音乐会,必要时近距离地听听真实乐器的发声特点和质感;
4、
音响系统有如一个人,没有十全十美的,要学会去从整体上欣赏和评论一套系统,不要只听某个部分,这样你会钻牛角尖;
5、
一套系统最关键的几个指标:平衡度、密度、质感、强弱对比度、低频的解析力;
6、
对高频和低频一定要有足够成熟的认识,高频一定要有足够的密度和信息量,低频一定要有清晰的结像、解析力和层次感,不要过于强调低频的量感,要去追求低频的质感,低频的量感往往不在于大鼓甚至管风琴,最能体现低频量感并最难播放的是低音大提琴及大提琴在拨弦时候的表现形式,能放好这种拨弦,你的系统的低频基本上处理的差不多了;
7、
在听音乐的时候别忘了给自己充充电,多学习一点乐理知识和音乐欣赏的知识,增加自己的见识;
8、
音响系统是技术与艺术能力的结合体,绝对不是金钱堆砌起来的,千万不要迷恋一些所谓的名牌顶级器材,特别是现在很多所谓的顶级器材,那都是商业化的产物,我们穷人用不起,但是我们可以用最有限的资金搭配出最合理的声音,绝对以金钱论来评价音响系统的人,往往缺乏品味、知识、能力和人格魅力。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359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樂民
樂民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542
积分
542
性别
注册时间
2004-03-25
樂民
论坛博士后
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06-26 11:31
|
只看该用户
玩得很用心﹗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43261
精华
3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轩铭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525
积分
791
性别
注册时间
2009-11-07
轩铭
论坛博士后
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06-26 11:35
|
只看楼主
回复 4# 樂民 的帖子
哈哈,开心有益健康嘛。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36737
精华
1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莲花白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662
积分
729
性别
注册时间
2009-05-08
莲花白
论坛博士后
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06-26 11:42
|
只看该用户
学习。
问LZ,我和LZ使用同样的解码器,听说这款解码器用平衡数码线低频不如RCA同轴下潜好,LZ未用平衡是否也是这个原因?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21857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金音符audio
深喉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616
积分
661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12-26
金音符audio
论坛博士后
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06-26 12:50
|
只看该用户
贵兄,将音响每个环节做到极致,同时,对声音的取向有深度的认识,非常值得本人学习,绝顶。
音乐无限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21857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金音符audio
深喉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616
积分
661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12-26
金音符audio
论坛博士后
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06-26 12:51
|
只看该用户
贵兄,将音响每个环节做到极致,同时,对声音的取向有深度的认识,非常值得本人学习,绝顶。
音乐无限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359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樂民
樂民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542
积分
542
性别
注册时间
2004-03-25
樂民
论坛博士后
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06-26 13:52
|
只看该用户
一点分享,我是玩bryston 4bsst 推杰士的号角箱的,而我的4bsst 是要接反相電源才可正常發揮﹗
樓主可試試將你的7bsst 接上反相電源,看看有什麼分別。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215926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龙的传人.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1481
积分
681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1-12-01
龙的传人.
论坛博士后
1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2-06-26 14:32
|
只看该用户
谢谢楼主分享的心得,确实很有功力,学习了.
https://shop70078640.taobao.com/index.htm?spm=a1z10.5-c.w5002-2611423340.2.6d4883b7v36jk6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1
2
3
4
5
6
7
8
»
/ 11
下一页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浏览过的版块
软件交易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