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5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友的一般通病就是重器材轻调整 [复制链接]

查看: 184095|回复: 589
141#

回复 139# 远去的村庄 的帖子

低价不低值,同样使用银材料的功放即便在石机中也能找到,只是不能“鲜活和华丽”,却有贵气和音场以及甲类的温暖感。前后级其价格可能在2万左右,只是知道人不多罢了。
TOP
142#

回复 140#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对!专业用的录音设备是最准确的。

例如:播放黑胶唱片,您认为用黑胶转盘播放好,还是用刻黑胶钢模的刻纹机来播好呢?道理就在这里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1-02 23:15:1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43#

回复 139# 远去的村庄 的帖子

这就像很多人看到AUDINOTE M10,庞大的三分体,即便插上顶级电子管声音还是不活,如果我没有听过,那些势利眼肯定会嘲讽我:这是世界著名的大顶板,那些大烧友家里都拥有它,你敢说它不好。可是我在音乐面前就是说它表现不值价。
TOP
144#

回复 143# 670707 的帖子

您好07兄!
想要 “ 活生感 ” 这不难啊,上黑胶系统就搞定了。

在M10上插50、60年代的西电就活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1-02 16:55:3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45#

回复 121# 大地之歌 的帖子

原帖由 大地之歌 于 2012-1-2 4:49: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1-2 0:19:00 发表
对啊!
仪器测量是单频率的,而音乐是复合频率,在音乐播放中的频率是千变万化和有大量偶合频率,现今世界上没有一套系统可以正确测出10秒内的复合频率数据,然后把它数据化。而人耳和大脑就可以分析出复合频率。

提得这点子,非简单!
看数帖,出于好奇不文耻问:中山张先生是从事与录音相关的工作吗

您好!
我不是从事与录音相关的工作。不过身边有一大班这类工作的朋友,很多事情都是在他们身上学习的。见笑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46#

原帖由 远去的村庄 于 2012-1-2 14:45:00 发表
目前感觉有几种情况:

一,以自我为中心,玩自己喜欢的,管别人说去吧.自我调整

二.以现场作为参考,忠实还原现场及努力还原与真实乐器的声响与形体大小作调整

三.以优美舒适愉悦,舒服自然大气方向调整.

四.以......

贵兄,总结相当不俗,非常有深度,是动手能力非常强的人。请教:贵兄是如何表述接近“靓声源”的特征或声音取向的表述(本人不喜欢拿音乐厅现场作比较,实在要我拿现场来作比较的话,我宁愿选择不玩HIFI)?在鉴赏〈调校〉器材、线材、配件的时候习惯喜欢用来试听的前三张唱片?谢谢!
音乐无限
TOP
147#

回复 125# xin889 的帖子

原帖由 xin889 于 2012-1-2 12:46: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1-1 18:07:00 发表
原帖由 远去的村庄 于 2011-12-31 19:38:00 发表
如果想近似,只能倚靠仪器把自家的空间残响调整到与音乐厅相同,每个著名的音乐演奏厅都有公布残响时间的,至于录音棚或录音师作混响调整的,那只能每间公司都打电话问问了。

空间残响可用仪器来

张先生您好!!

实践出真知!
玩音响就是为了讨好自己的耳朵,仪器固然有用,但说到底还是由个人耳朵说了算!
现实是,耳朵听好声,仪器测量的参数也会好!
仪器测量的参数好,耳朵未必买账!
房间声学处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要点:1)控制残响时间(吸音),2)消除镜面反射(扩散)最后就是音箱摆位。
您在听音室拍手掌或说话的效果耳朵听感令人满意,声学处理就过关了!
太混就增加吸音,太薄,太干就减少吸音。。。。
如何玩?
总之,您耳朵说了算!

新年好xin兄!
是的!

但我对您说的这个有不同意见:房间声学处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要点:1)控制残响时间(吸音),2)消除镜面反射(扩散)最后就是音箱摆位。

不能完全这样的,听音室在可以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软性物质来吸音,否则问题就大了,用软物来吸音的话,大量细节信息会不翼而飞的;另外,听音室一定要有镜面折、反射,否则音场将无法完美从现。

总之,要视系统发声的特点和听音室的情况,因地制宜处理,不要一本通书读到老呀!还有,空间温度和湿度对声音影响也是很大的,要注意这个。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1-02 17:36:5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48#

回复 115# bebear 的帖子

原帖由 bebear 于 2012-1-2 1:22: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12-31 19:31:00 发表
只是以音乐厅的效果作为一个参考基准,如要求做到绝对一至是无可能的,中间还有最重要的唱片录音和制作问题嘛!只能尽量模仿靠近或接近音乐厅和真正乐器的效果。

在日常使用的软件方面录音是非常重要的,如录音、制作本身不佳的唱片是无法达成的。
在音响播放环节中,唱片的录、制品质是排首要地位的!

同意,录音是最重要的,拿张Telarc的破发烧唱片,怎么整都整不出DG的味道。

您好!
是啊!先生说得很对!
如一张唱片录、制不佳,后面用什么器材再加 “ 神仙 “ 来调教也无法出好事的。
很多人在调教系统时使用了不良录、制的唱片作调音(特别是试音碟),最终出“ 喳声 ” 就是被不良录、制的唱片害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49#

顶八先生!!!!!!!!!好的器材没搭配好没调整好,出衰声的机会比普通器材大
速度是音乐的灵魂......恭喜我越烧越退步..........
TOP
150#

原帖由 发烧盗版 于 2012-1-2 17:51:00 发表
顶八先生!!!!!!!!!好的器材没搭配好没调整好,出衰声的机会比普通器材大


调整不良的,越高班越衰声。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