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MAC & PC FI)刻录实验一(313楼)刻录实验 二(315楼) [复制链接]

查看: 132138|回复: 321
121#

原帖由 woow 于 2012-4-23 13:12:00 发表
原帖由 truemusic 于 2012-4-23 9:47:00 发表
呵呵 没有听说,ssd硬盘读写寿命很长。目前ssd硬盘播放效果最佳。其实ssd硬盘就是大容量内存芯片。

是有的。寿命决定于芯片方案和软件的更新。
我看是大容量的U盘芯片吧。
TOP
122#

原帖由 truemusic 于 2012-4-23 12:48:00 发表
很多pc hifi烧友都喜欢内置或外置大容量硬盘,便于检索播放音乐。其实这样很不科学。传统机械硬盘只要加电就处在高速运转的状态;节能设置的硬盘根据读写状态不断调速;文件存储和光盘不同,不一定是连续的,读写的磁头不断摆动。这些一方面影响磁盘的寿命,另一方面硬盘产生的电流扰动和机械振动直接影响系统劣化声音。上T的硬盘存储音频文件巨大,一旦损坏得不偿失!实践证明ssd硬盘是pc播放器的最佳选择!市面上一
经常删除拷贝的话数据的连续性在硬盘上不太好。
TOP
123#

楼主老是要强调所谓的连续性,可以说简直成了楼主心中的一块顽疾。

如果稍稍明白一点“异步传输”和“DMA”的相关知识的话,都不至于这样。

有太多的烧友对于器材和软件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停留在“盒子的外面”。

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马未都先生就一再地跟大家强调:鉴别玉器的真伪要从专业的角度来。

发烧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盲目地听信传说,要从 Audio Engineering 的专业角度出发。
最后编辑HappyWater 最后编辑于 2012-04-24 09:21:27
TOP
124#

原帖由 神农 于 2012-4-23 21:1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truemusic 于 2012-4-23 12:48:00 发表
很多pc hifi烧友都喜欢内置或外置大容量硬盘,便于检索播放音乐。其实这样很不科学。传统机械硬盘只要加电就处在高速运转的状态;节能设置的硬盘根据读写状态不断调速;文件存储和光盘不同,不一定是连续的,读写的磁头不断摆动。这些一方面影响磁盘的寿命,另一方面硬盘产生的电流扰动和机械振动直接影响系


这个很好办,磁盘整理功能一下就可以了。系统自带。
TOP
125#

回复 120# cluytens 的帖子

我不追求hi-end,因为DIY做不到工业化生产的精密;针对播放器软件的优化;知识产权的独占。国外已经有mac播放器定制的产业了,http://www.mach2music.com/。我拥有这两台播放器听音乐足以!暑假再组装一台兼容高清视频播放的播放器就满足了。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126#

回复 119# 雅乐居士 的帖子

不必客气,我的经验也不一定全正确。但全部都是实践分析的结果。开贴的目的就是交流。也希望专业知识丰富的烧友不吝赐教。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127#

回复 118# woow 的帖子

河里没鱼世上见,看看硬盘的售后就知道了,多少人在为数据发愁。我的本意就是播放和存储分开,各取其长处。可能没表达清楚。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128#

原帖由 HappyWater 于 2012-4-23 22:39:00 发表
楼主老是要强调所谓的连续性,可以说简直成了楼主心中的一块顽疾。

如果稍稍明白一点“异步传输”和“DMA”的相关知识的话,都不至于这样。

有太多的烧友对于器材和软件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停留在“盒子的外面”。

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纪连海先生就一再地跟大家强调:鉴别玉器的真伪要从专业的角度来。

发烧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盲目地听信传说,要从 Audio Enginee

纪连海先生是研究清史的,不是研究玉器的。俺的专业也不是Audio Enginee。我顶多算个爱乐人。论坛本是交流空间,先生有何高见,能否不吝赐教,与大家分享。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129#

直接Mac Mini多省心。换8G内存,64GSSD,也不过7000左右。

原帖由 truemusic 于 2012-4-23 8:50:00 发表
中等配置5000多元,播放自如,转换格式慢。功耗25w左右。
高等配置8000元左右,播放自如,双系统可上高清视频,转换格式快。功耗45w左右。
因爱而烧。由烧生爱。
TOP
130#

原帖由 truemusic 于 2012-4-24 8:4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HappyWater 于 2012-4-23 22:39:00 发表
楼主老是要强调所谓的连续性,可以说简直成了楼主心中的一块顽疾。

如果稍稍明白一点“异步传输”和“DMA”的相关知识的话,都不至于这样。

有太多的烧友对于器材和软件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停留在“盒子的外面”。

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纪连海先生就一再地跟大家强调:鉴

抱歉我一时疏忽,是马未都先生,不是纪连海先生。。。
----------------
若楼主看得起鄙人薄见,就请去 www.hydrogenaudio.org 转转吧。。
针对楼主的说法早有人讨论过。而且,那里不乏 Audio Engineer ,在那里你可以找到专业的回答。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