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天,莫扎特离世220年 [复制链接]

21#

Fricsay在DG似乎只录了莫扎特的4部歌剧,没有女人心~~那张费加罗也许久不见CD面世了~~
TOP
22#

听?

差不多二十年前就有大师教导我,光用心延续生命不够,要让转=法=轮带我入永恒。可惜我的悟性不够,至今只懂得用心真实地生活。

音乐是抽象艺术,大部分音符是自然的流淌,其生命来自于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心弦激荡。音乐作品和音乐演奏不可能象文字一样精简到每个字都有意义(文字也未必做得到)。即使绘画那样的具象艺术,也有大量的象素是用来烘托或连接真正有意义的那部分象素的。知识大爆炸的今天,音乐最不能幸免的是,大量的想象力和文字被用来填充和延伸音乐里本不存在的所谓意义,强大的历史知识流和哲学场被用来扭曲音乐,使得音乐的释意成了梦的释意和梦臆的释意。音乐的不可具象和自然流淌,恰好使得音乐是最接近心灵、最不容易局限在耳闻目睹的层面上、最使得过度释意显得多余的艺术形式。还是用心灵不经文字隔膜和释意污染地聆听真实、真正的音乐吧。

为什么总有人慨叹听不懂古典音乐?经常是因为他们顺着释意大师们手指的方向,却一点听不出大师们精美的释意文字所描述的天花乱坠的意境。无助而可怜的他们,只能抱怨自己的拙朴,却丝毫不敢怀疑大师们腹中的经纶(经常不过是法=轮罢了)。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12-6 21:06:00 发表

此话说明先生还处于听“声”,未进入听“音”啊。
TOP
23#

回复 22# qsyd 的帖子

不要披着迷幻的弥衫,说出裹着糖衣的不着边际的花言巧语,来吧,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给人看一下:
贝多芬的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唱片版本林林总总,其中有一版本总是占有坚如磐石的地位,为何?对此问题,一般总以大卫 奥伊斯特拉赫身上寻找,而担任钢琴声部演奏的奥博林却言及甚少,我想这种结论是不全面、不深刻的,我想试着阐述他。
我认为在上一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大卫 奥伊斯特拉赫与奥博林在法国合作录制的贝多芬的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唱片,由飞利浦公司出品,能够屹立至今是因为他们抓住了音乐与演奏家之间关系的实质—演奏者基于理解作曲家的构思实质(作曲层面),用心去刻画领会音乐作品的实质(演奏层面),进入与原作曲家“合作”的状态之中(古典主义),最大限度的正确理解他们的创作思想(精神层面)。故此,该版本成为丰碑式的艺术品。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在上世纪的小提琴之“神”—海菲兹未能做到,他的“快”明显证明了这一点。
1.演奏者基于理解作曲家的构思实质,这是演奏者读谱、研究乐谱的过程,它是演奏者打开作曲家音乐作品大门的钥匙,这种优秀传统和方法在现代演奏家身上逐渐缺失,它体现在商业性的唱片灌录和赶场式的现场音乐会中。奥博林在年亲时曾去高尔基家中给大文豪弹奏钢琴曲,期间高突然问奥:请问,您为什么不亲自谱曲?…很遗憾,如果您有作曲家的天分,您应该珍惜它,因为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这种天分对您的演奏艺术肯定有很大帮助…。由此可见,年亲的奥博林在音乐作品演奏中是将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音乐作品素材和内部结构谙熟与胸前提下表现音乐之美。
2.用心去刻画领会音乐作品的实质;近年各类专业音乐比赛,我们会发现通病:没有情感的演奏。试想,幼年之童,寒来暑往,历尽千辛,学习乐器,技术或技巧是为什么服务的,五线谱印在纸面上,读懂读通了才能用技巧展示出来,没有灵魂的演奏音符与音阶,不知重音与轻音之间关系,不明强与弱的时值,按谱就搬,那就是“叮叮当当”、“叽叽喳喳”,到不如去玩音响器材来的省力,听一些带有局部特写的夸张的发烧片多过瘾啊。我们不防将贝多芬F小调第五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为例,其中的第一乐章标明是快板,乐器第一主题是抒情、流畅的情绪表达,在此海大爷一扫而过,节奏上分明具有急板的味道,而大牡蛎和奥师傅则缓急自如,使人具有沐浴阳光享受春意盎然气息的快感。
3.进入与原作曲家“合作”的状态之中;经典的乐曲让后人传诵具有多种表达方式,这里自然引出“纯朴”的演奏风格问题,我们通观该套唱片便会发现,奥伊斯特拉赫和奥博林在演奏速度处理上是极其“古典主义”的,突强突弱的出现始终没有唐突的情况,通篇呼吸自然,就是在充满“性欲”的“克罗采”中也表现出君子“思无邪”的气概。
4.最大限度的正确理解他们的创作思想;伟大作曲家的离去如同斯人羽化登仙,其生前考究资料流传稀少,因此后人在理解原曲创作思想时以讹传讹状况屡见不鲜,有些作品提示性言辞不是表达作品思想内涵,比如:贝多芬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作曲家称该奏鸣曲“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的”,“月光”是后人所加,如按有些说法:恰是一对情侣走在林间小道,一轮明月挂在星空中。仅第一乐章就弹到死胡同里。所以这种带有实证的“客观主义”表现手法,能使我们认清作曲家创作音乐作品的思想实质。
TOP
24#

回复 22# qsyd 的帖子

知道我为何如此待你吗?既然你说出“知识大爆炸”,说明你的年龄不小了,应该明白“不学无术”四字了,说你听“声”那绝对是高看你了。
TOP
25#

你想说啥自便。留此存照。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12-7 8:19:00 发表

知道我为何如此待你吗?既然你说出“知识大爆炸”,说明你的年龄不小了,应该明白“不学无术”四字了,说你听“声”那绝对是高看你了。
TOP
26#

回复 21# 蔚蓝的天空 的帖子

费力气阿姨的莫扎特歌剧有四套?除了魔笛、费加罗、唐璜还有?
我的淘宝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3816db9bfba735d36fd466ff8e8ff6a0.htm?nekot=a3N6eGx5cDIwMDc%3D1270610206826出不听或重复的古典LP\CD
TOP
27#

回复 25# qsyd 的帖子

希望你铭刻在心,知耻而后勇。
TOP
28#

原帖由 qsyd 于 2011-12-7 2:00:00 发表
听?

差不多二十年前就有大师教导我,光用心延续生命不够,要让转=法=轮带我入永恒。可惜我的悟性不够,至今只懂得用心真实地生活。

音乐是抽象艺术,大部分音符是自然的流淌,其生命来自于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心弦激荡。音乐作品和音乐演奏不可能象文字一样精简到每个字都有意义(文字也未必做得到)。即使绘画那样的具象艺术,也有大量的象素是用来烘托或连接真正有意义的那部分象素的。知识大爆炸的今天,音乐最不


老兄写的挺好,但关于“过度诠释、扭曲”文字不完全同意,个人以为音乐的美正在于“刺激”想象力,如何算不“扭曲”音乐呢?音乐就在在那儿,能“扭曲”的到吗?老兄你贴得那些“黑娇”一类的词算不算“扭曲”呢?如何算过度诠释?边界在哪儿?不执著于文字?没有文字我如何看到你的回复?指月之手,还不是要手指月吗?一说即不中,不执著与文字也不可离文字,我以为。
我的淘宝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3816db9bfba735d36fd466ff8e8ff6a0.htm?nekot=a3N6eGx5cDIwMDc%3D1270610206826出不听或重复的古典LP\CD
TOP
29#

理性寓于感性,感性又是理性的发挥与升华。
主观服从于客观,但又不局限于客观。
我认为音乐与绘画、文学都有相同的属性。中国画偏于写意,但虚无缥缈的意境又不能脱离现实中的山山水水;油画重于写实,但印象派的色彩技法又赋予了人们想象的空间。
音乐又何尝不如是?
最初从音乐中得到感性认识与舒畅快意,随着理解的加深,慢慢从中悟出曲式结构、调性、和声等创作技法,能使我们更深刻理解作品,揣摩作曲家的原意,这是聆听音乐的必然过程。
若拿着总谱聆听效果更好(但俺的读谱能力一般,对多声部、多调性的东西就束手无策了,惭愧)

文字表达音乐有一定意义,但水至清则无鱼。
不可无也不可过度,俺赞同楼上的意见。
TOP
30#

每人说的都是他个人的感悟,都只具有他个人的意义,任何个人不应把他的感受强加于别人,任何个人也不应反对甚或限制别人的议论。但话又说回来,每个人只要有自己的感受就足够了,至于别人怎么听、怎么看——这于已无任何关系。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1#

回复 30# shenming 的帖子

极是,个人喜欢看那些那些主观感受。
我的淘宝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3816db9bfba735d36fd466ff8e8ff6a0.htm?nekot=a3N6eGx5cDIwMDc%3D1270610206826出不听或重复的古典LP\CD
TOP
32#

回复 30# shenming 的帖子

是的,其实艺术也没那么玄乎,自我鸡冻一下就好了。
我的淘宝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3816db9bfba735d36fd466ff8e8ff6a0.htm?nekot=a3N6eGx5cDIwMDc%3D1270610206826出不听或重复的古典LP\CD
TOP
33#

继续立此存照。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12-7 9:32:00 发表
希望你铭刻在心,知耻而后勇。
TOP
34#

神明兄总结得不错。交流重在平等。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1-12-7 10:23:00 发表
每人说的都是他个人的感悟,都只具有他个人的意义,任何个人不应把他的感受强加于别人,任何个人也不应反对甚或限制别人的议论。但话又说回来,每个人只要有自己的感受就足够了,至于别人怎么听、怎么看——这于已无任何关系。
TOP
35#

当然是扭曲。可是我没替天行倒,没梦的释意,也没要你回到我身边来。你又不是美女,我要你到我身边来做什么?你不来我也没说你不学无术,呵呵。

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11-12-7 9:38:00 发表
老兄写的挺好,但关于“过度诠释、扭曲”文字不完全同意,个人以为音乐的美正在于“刺激”想象力,如何算不“扭曲”音乐呢?音乐就在在那儿,能“扭曲”的到吗?老兄你贴得那些“黑娇”一类的词算不算“扭曲”呢?如何算过度诠释?边界在哪儿?不执著于文字?没有文字我如何看到你的回复?指月之手,还不是要手指月吗?一说即不中,不执著与文字也不可离文字,我以为。                                
TOP
36#

回复 34# qsyd 的帖子

虽然不会像老兄那样买唱片,但还是很欣赏那种热爱音乐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热爱音乐的方式——这是来到这里的人的共同点。我很不喜欢那种方式,别人说点与他的观点或感受不同的,他就说别人YY或不真诚之类——这当然不是说老兄,然后就甩出别的什么帽子——在什么程度上喜欢音乐,是不是真诚,这些都只有他自己知道。音乐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永远没有标准答案。还有人动辄作曲家的原意——拜托,您老又不是作曲家本人,您怎么知道他的原意是什么?——规定了原意的音乐我是横竖听不进去的。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7#

回复 35# qsyd 的帖子

后面两句话没听懂?没说要到你那啊,我不是搞学术的,乐迷而已。
我的淘宝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3816db9bfba735d36fd466ff8e8ff6a0.htm?nekot=a3N6eGx5cDIwMDc%3D1270610206826出不听或重复的古典LP\CD
TOP
38#

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11-12-7 9:26:00 发表
费力气阿姨的莫扎特歌剧有四套?除了魔笛、费加罗、唐璜还有?

还有后宫诱逃哇~也是那帮人马
TOP
39#

这位67先生何必议论他人,听音乐嘛,和旁人交流一下心得是好,对所谓的聆听内容和别人的聆听习惯与经历之类的指指点点就不厚道了~
TOP
40#

168论坛谈音乐,发表个人能观点和想法及其自然之举,你拿出充分的理论依据证明我的观点有失偏颇,我感谢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