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寻求Vegh 韦格 Beethoven 贝多芬 四重奏全集 [复制链接]

查看: 30711|回复: 156
121#

回复 115# 670707 的帖子

呵呵,兄台听音乐,大有西欧老派乐迷的风范,是我远远不及的。我听的远远没有这等专业,因此也就是闲说几句个人感受,若要论理由,实在算是贫乏。大体上也就是看热闹的类型,这也部分能说明为何很多专业乐评人士和普通乐迷在版本取舍上有显著区别,毕竟专业人士具有更多的维度和理解吧。
Backhaus
TOP
122#

回复 120# sutao0688 的帖子

“埃尔曼之声已不可复制,拿张唱片作个纪念吧!美妙的琴音可掩盖其晚年技巧的衰退。”先生之言贴切,埃尔曼之音只能在其mono录音中寻找了,他的小肉手在这张唱片中拉出的琴声“勉强维持”,拉弓有种“涩”感不滑,揉弦时指尖灵敏度缺失了,没有年轻时那种浓郁、艳丽的色彩和肉感了,哀哉!
TOP
123#

此言极是

埃尔曼的早期发音更为浓郁,可惜目前的诸多转制依然失真大,也许珍珠与比大夫情况略好一些
TOP
124#

回复 121# kbohm 的帖子

先生万不可此言哦,我是来捧个人场的,诸位才是此论坛的功臣和元老,我来此诸位能留个位置给我就心满意足了,谢谢。
TOP
125#

原帖由 sutao0688 于 2011-9-27 10:25:00 发表
现场版我始终未有机缘接触,这里谈的仅指他们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录音室制作,对我来说,已经够了。

没有比较就无从体现优劣......可以直接用OP.131/132/135逐段进行比较。
贝尔格组不会给你夸张的慢节奏、不会给你多一个音符,更不会少一个音符,作品里应有的意蕴均在简约中给予充分的表达,还有强烈的气质与性格,合理的分句、融洽的配合与感人的情绪。这就是技术能力。是其他组无法超越的。

可以将贝尔格组比喻作四重奏中的海菲兹。


四重奏中的海菲兹,这个比喻很贴切!
不过论技术和强烈的气质与性格,则后来的现场版尤有胜之。我曾经同时拥有过两套,通过比较,感觉录音室版本在理念的贯彻方面还是缺些火候,而后者则是天马行空,已入化境,故后来还是只保留了现场版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26#

回复 94# 670707 的帖子

67兄抬举我了。
跟兄台比我只是初出茅庐,虽然开始喜欢古典音乐的时间也有十几年,但一直都是居无定所,也就无法安下心来好好听音乐。现在北方小城安定下来就落叶归根了。等明年入住自己的房子再好好折腾器材还有软件。
要是再早几年认识兄台就好了,因为04年到08年小弟是在上海任职来着,还是缘分啊!
以音取乐
TOP
127#

回复 126# kensk007 的帖子

先生客气,唱片已经快递出来了,会赶上国庆放假前到达以解决一时之需;我可能与他人价值观略有不同,唱片和器材是音乐载体,能让我们进入古典音乐世界、能培养出我们独立的音乐鉴赏能力,才是它价值所在;谢谢。
TOP
128#

回复 96# kbohm 的帖子

多谢Kbohm兄的提醒,67兄的版本到了自己好好听听,结合各位所提供的听感,对我理解此作品一定会大有帮助的。
虽然小弟没有听过此作品,如果确是如Kb兄所言维格版是"孤高寂寥的气息,那种超然独立、潇洒狂放的风度",那应该是与贝多芬的曲风比较接近了,就像小弟喜欢鲁宾斯坦的肖邦夜曲,那份细腻委婉的风格,听别的版本总是觉得不大对劲一样,呵呵!
还是自己听过后再向各位大佬请教哈!
以音取乐
TOP
129#

回复 128# kensk007 的帖子

kbohm先生的头像让我过目不忘,巴克豪斯被尊称为键盘狮王,可是我至今尚未在唱片中找到他的“河东狮吼”,继续耐性寻找。。。
TOP
130#

回复 127# 670707 的帖子

太好了,很是期待。感谢67兄了!
能在10.1前拿到最好不过,可惜小弟早先定了国庆外出旅行,期间不能在家好好欣赏了,呵呵!
以音取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