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3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黑胶之路>>欢迎你加入吹水 [复制链接]

301#

请教北京能听到SME,百世之类的唱盘吗,明天白天正好有空,想升级LP了
发烧新兵,CD尚未玩好,又开始折腾LP
TOP
302#

记得阿杰前面就说过连厂家都对侧滑力的成因避而不谈或是说不清楚(大概是这个意思),我也比较赞同阿杰这个实话实说,“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是定论”从何说起?网上我也搜索过,还真没有找到满意的解释。哪里有?能否给个链接,先谢谢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03#

我先来请教:很多黑胶爱好者关心短臂和唱臂的选择问题,我自己对这个问题也很疑惑,关于长臂和短臂的优缺点自己有些看法,还想请各位交流一下看法。
曾经使用过相同厂家规格相同,但臂管长短不一的唱臂,觉得有时是短臂的声音好,有时又觉得长臂声音好,短臂的声音比较灵动而且细节丰富,而唱臂更容易获得稳定的台型。厂家有做长臂的,有做短臂的,还有同时做长短臂的,说明一定有各自的道理和取舍原因。
最后编辑Dr kuang 最后编辑于 2011-09-27 23:42:40
TOP
304#

回复 301# ast654321 的帖子

原帖由 ast654321 于 2011-9-27 23:14:00 发表
请教北京能听到SME,百世之类的唱盘吗,明天白天正好有空,想升级LP了


最好问问八先生。他能回答您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05#

回复 302# 松香味 的帖子

如果还不满意请认真多查找多看几次:)
的确是没有必要讨论的事,包括论坛资料,WILSON版主在杂志上的文章都有很明确的阐述。
TOP
306#

回复 304# 中山张 的帖子

八先生不在线,故此一问,谢谢
发烧新兵,CD尚未玩好,又开始折腾LP
TOP
307#

回复 301# ast654321 的帖子

看有没有北京烧友了。如你问SME臂广卅海印有。还有其它臂作比较。
最后编辑LP 最后编辑于 2011-09-27 23:36:40
TOP
308#

WELLTEMPERETAMADEUS GT盘很好调,效果还不错,但外圈转到内圈唱头的角度会发生偏移,左右声道平衡会变化,可能调整功力不够。现在用小鸟头。
发烧新兵,CD尚未玩好,又开始折腾LP
TOP
309#

阐述明确容易,阐述完美不易。所谓完美我认为是需要实验科学理论支持的结论。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10#

回复 307# LP 的帖子

看来要移师广州去了,谢谢
发烧新兵,CD尚未玩好,又开始折腾LP
TOP
311#

GT盘不能换臂,只能全套换了
发烧新兵,CD尚未玩好,又开始折腾LP
TOP
312#

回复 303# Dr kuang 的帖子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9-27 23:20:00 发表
我先来请教:很多黑胶爱好者关心短臂和唱臂的选择问题,我自己对这个问题也很疑惑,关于长臂和短臂的优缺点自己有些看法,还想请各位交流一下看法。
曾经使用过相同厂家规格相同,但臂管长短不一的唱臂,觉得有时是短臂的声音好,有时又觉得唱臂声音好,短臂的声音比较灵动而且细节丰富,而唱臂更容易获得稳定的台型。厂家有做长臂的,有做短臂的,还有同时做长短臂的,说明一定有各自的道理和取舍原因。


首先请kuang版参阅下图,不同有效长度的支点唱臂的针尖半径移动弧线的弧度大小关系。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唱臂有效长度越长的好处是:针尖向盘心移动弧线越平直、补偿角也相对越细、同时越接近正切线,对几何角度是有好处的;弊端是:唱臂有效长度越长,臂管刚韧度会相对降低、传动瞬时响应灵敏度也相对会降低、臂管吸收外界由各种原因造成的震动也越大,会干扰高频。

短臂即与上述一切相反。

上述的一切都会影响声音,但是对声音影响最大的是唱臂线、臂管线。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9-28 10:43:55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13#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9-27 23:41:00 发表
阐述明确容易,阐述完美不易。所谓完美我认为是需要实验科学理论支持的结论。

在一些不嚴謹的書刊中有「離心力是向心力的反作用力」的說法,這是完全錯誤的。例如阐述《離心力是向心力的反作用力嗎?》这篇文章,就属于阐述比较完美的范文。被“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作为“外部链接”资料。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看看。http://ngsir.netfirms.com/Q/ME/MQ10.pdf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11-09-28 00:07:03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14#

回复 304# 中山张 的帖子

原帖由 ast654321 于 2011-9-27 23:33:00 发表
八先生不在线,故此一问,谢谢


这里大多同好是广东的,估计对北京情况不太熟悉;八先生应能帮到您的。
如在广州的话,您说的都有。
帮不上忙,请见谅!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9-28 00:10:0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15#

回复 312# 中山张 的帖子

对于中枢转轴唱臂,长臂误差低,短臂分析力好(大致的理解,不一定贴切)这个分析很合理,但看深一层,不少正切唱臂并不是以越短越好为设计思路?大家想一下就知道在正切循迹的正切系统,做一支正切长臂的工艺难度和成本会比短臂高很多。
TOP
316#

没错,短臂分析力好很多,我原来的Transfigration 唱头装在REVOX的时候高频特别好,但是现在装在SAEC 308SX上明显解析力下降很多,但是短臂动态上不去,支点臂动态就好多了。FR64S的高频基本能跟REVOX比了,尤其上了VDH唱头之后,音质提升更利害。
音乐与生活

TOP
317#

各位玩支点臂的高手们,我在调整FR64S发现,即使用上专用的调校尺,内圈仍然有不太完美的失真,最明显的一张碟就是《伶歌》B面最后一首,男声在曲子的中段和末尾都有一次高亢的嗓音,当最高音的时候声音会有点发毛的失真,不知道有没有高手可以调到这两个高音听不出失真来?这张碟我在一位香港使用FR66S的发烧友家里听到的失真比我调的FR64S差得多。是不是这碟就是那么难搞?
另外还有一张碟也很难调好,是DG的HOROWITZ PLAYS MOZART 黑胶,也是B面最后一首奏鸣曲,霍老这首曲子下手很重,其中有几个音我也能听出点失真来~~~~

呵呵~~~支点臂真是难玩~~~
最后编辑hpstudio 最后编辑于 2011-09-28 00:58:04
音乐与生活

TOP
318#

回复 317# hpstudio 的帖子

不同的唱臂理论上有与之匹配的最佳“规尺”,所谓的“万能规尺”大多数情况不一定能调校出最佳效果。如果使用了与唱臂相匹配的最佳“规尺”(如厂家提供的规尺),仍然出现明显问题,就要认真检查你的唱头针杆是否存在“不够正”即“偏向一边”的情况了。规尺匹配、调校准确,仍然出现明显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唱头针杆“偏向一边”(针杆不正)引起的,原因是观察唱头壳调校补偿角是正确的,但是唱针实际补偿角是错误的(针杆不正引起)。亡羊补牢的办法是放弃观察唱头壳调校补偿角的方法(此法相对方便),改为观察针杆去调校补偿角(较难)。规尺匹配,且针杆获得的补偿角正确了,正常情况下就不应该出现明显问题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19#

回复 266# JWang 的帖子

谢谢JWang兄的指点。
这几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老兄在这里所说的侧滑力和我说的侧滑力是有点区别的。我留一点点余地,是考虑到实际的侧滑力不是单纯的由补偿角引起。比如唱臂轴不是处于理想的垂直状态,某些唱臂会产生一定的附加侧滑力。
没找到你的实验示意图。我又重新理顺了一下,没发现什么问题。表面上看,它和常见的唱臂是有很大的差异,但用话粗理不粗来说我的试验可能比较合适吧。这个试验不是如何建立有关侧滑力的概念,而是观察侧滑的现象。凡做了试验的都会对侧滑有进一步的认识。
其它问题一两句说也不清楚,再说版主已发话,提这些话题已违规了。
TOP
320#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9-27 11:02:00 发表
有些物理现象是难易逾越的。
曾经历了MC唱头加升压牛的困惑,巧得很,这就是MM唱头的输出灵敏度。
那对唱片信息反应迟钝的感觉,是否和升压牛一样,出在那巨大的线圈身上呢?
于是突发奇想,搞一只低输出的MM唱头!
不要觉得有多高的技术,其实按照MM唱头2mV的输出灵敏度,相应地在4个平衡拾取信号的线圈中各自减少3/4的圈数,使理论输出灵敏度为0.5mV。
虽然困难重重,但当时有一个信念一直支

似乎杰兄并没有听过真正好声的mm, 若有机会的话, 不妨留意一下例如我所列出的几款(其实还有很多), 足以和任何价钱的MC头一分高下:-
Technics EPC-100C mk4
Technics EPC-205mk4
EMPIRE 4000D mk3
Signet TK-10ML
Signet TK-7SU
Stanton 980/981LZS Pickering XLZ 7500S
(常低输出的MM, 只有大约0.25mV左右, 需用升压牛)
一个好声的唱头, 在设计上不单在於线圈, 还要讲究针杆的材料, 针型和针的质量, 唱头的防振处理, 唱头的柔顺度等等. 另外唱臂和唱放的匹配, 都非常重要. 很多人不懂得玩好MM, 就说MM头不好声,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调校好唱放的阻抗和电容量, 一般都是随便的把MM头的输出插在唱放的47Kohm处便以为可以了, 他们并不知道MM头和MC头一样需要调准适当的阻抗, 例如30K100K不等, 电容量亦要从100pF500pF作出调整, 可惜现时的大部份MM唱放都没有个别电容量和不同阻抗的操控, 当然一些高挡的唱放则是例外, 故此要玩好MM, 一定要有一个设备齐全的好唱放.
我现时拥有大约六十多个唱头, 包括MM, Mi, MC strain gauge/semi-conductor半导体唱头, 其中尤以半导体唱头别具一格, 一般的唱放并不适用, 但音质却令很多高价的MC头失色, 相信在國內沒有几人拥有.
最后编辑KCC123 最后编辑于 2011-09-28 10:49:2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