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湖里的螃蟹好吃否——辣评新德克二十周年转盘解码(P1听感p5重... [复制链接]

81#

另外BNC好象不是通常意义上说的平衡输出吧,一般的平衡输出是指AES/EBU冷热地三端输出..
TOP
82#

学习到很多东西,等待残剑兄继续分享
TOP
83#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11-7-15 12:45:00 发表
20周年的电子管输出部分的用料和声音都要比晶体管输出档要好,但用它的电子管输出只能接单端信号线.我们比较喜欢用电子管输出.

用家可以自行比较鉴别.


  没错,胆子管输出在空气感,润泽度和流畅性上是要好于晶体管输出的。另外,我对比了4种采样率模式下的效果,感觉24bit下的两种模式在乐感和音乐流畅性上要好于32bit的。其中96khz 24bit下的声音最为润泽饱满耐听。192khz下的声音音场更加开阔但稍显清淡了点。
TOP
84#

原帖由 唐朝乐队 于 2011-7-15 10:19:00 发表
残剑用西湖搭配铭还是独到的。

说实话 西湖搭配naim并不算最佳的搭配方案。naim不可能将西湖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只是在一些方面做了强化而已。由于我的听音面积不大,所以对低频量感上和整体开扬度的要求不可能太高,所以用supernait基本上还算称职,但如果是在大面积下聆听那就不一定了。所以我一直不建议用朋友们naim功放推比西湖8.1更高级别的,喇叭和箱体尺寸更大的西湖自家型号。
TOP
85#

这四种升频模式我也曾经认真地比较过,起先我和花鸟和你一样,感觉在24/96时听人声,小提琴最好,主乐器声音鲜明突出,细节似乎也更明晰一些.而32/192放大场面的交响乐感觉更开阔丰满一些,气势上更好.其他两种介于其中.

后来胡敏强过来,我们又用FISHER,BENEDETTI,哈恩等人的小提琴碟,宝碟的蓝教堂等仔细听,感觉实际上还是32/192模式下的声音最好.听人声和单件乐器时,它们似乎不那么突出鲜明,质感没那么强烈,细节,结象也没那么幼细,但仔细听的话,其实还是32/196细节更多.,密度更好(反而表现得更松润了,好的密度并不让你感觉死实,而是金粉式的弥散),空气感和现场感也更好.乐器是在一个"场"中,而不是脱离了环境来到你的面前.总的来说,感觉声音要更"和",或者说更接近现场的聆听感觉.当然座位是在中排.我没站在指挥台上听过音乐,所以我对现场的概念是在音乐厅中排的概念.

可惜你的解码已经出掉了,不然还可以再仔细听一听.其他用家也可以在安静的时候,用自己熟悉的,高质量的现场乐器录音比较一下.
TOP
86#

顶!lz沦述精彩,好文。评论很客观,各位用家讲的也很实在。论坛就需要这样的评讫!
TOP
87#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11-7-15 14:52:00 发表
这四种升频模式我也曾经认真地比较过,起先我和花鸟和你一样,感觉在24/96时听人声,小提琴最好,主乐器声音鲜明突出,细节似乎也更明晰一些.而32/192放大场面的交响乐感觉更开阔丰满一些,气势上更好.其他两种介于其中.

后来胡敏强过来,我们又用FISHER,BENEDETTI,哈恩等人的小提琴碟,宝碟的蓝教堂等仔细听,感觉实际上还是32/192模式下的声音最好.听人声和单件乐器时,它们似乎不那么突出鲜明,质感没那么强烈,细节,结象也没那么幼细,但仔细听的话,其实还是32/196细节更多.,密度更好(反而表现得更松润了,好的密度并不让你感觉死实,而是金粉式的弥散),空气感和现场感也更好.乐器是在一个"场"中,而不是脱离了环境来到你的面前.总的来说,感觉声音要更"和",或者说更接近现场的聆听感觉.当然座位是在中排.我没站在指挥台上听过音乐,所以我对现场的概念是在音乐厅中排的概念.

可惜你的解码已经出掉了,不然还可以再仔细听一听.其他用家也可以在安静的时候,用自己熟悉的,高质量的现场乐器录音比较一下.

  由于入手时间太短,我只做了一下大概的比对。不过32 192模式下的音场规模感和场感的表现确实是要好于24 96的。另外,你所说的“好的密度并不让你感觉死实,而是金粉式的弥散”我理解并基本同意,只不过金粉的颗粒要非常细致,同时也要到一定多的量才能做到弥散而不散漫或飘散。质感自然也就出来了。
TOP
88#

呵呵,残剑兄的帖子很好,对密度的阐述很表赞同。感觉平衡的密度感是全频段的,而不是强调某一频段的。不过更想听听你对男高音唱腔的理解和器材重播的理解。个人就是迷上了卡鲁索,莫纳科,多明戈,魏松,程志,李双江等才上了音响的贼船,目前感觉还没有一套器材能够完整的表现好男高音胸腔共鸣的厚实感,还有头腔的金属声,英雄男高音声音的能量感,也就是形似而已,都很难完整的再现啊。我记得以前北音论坛有一个帖子讨论“关闭”唱法,就是声音集中的唱法。你说这种声音一定是在气息的控制流动下的高信息量的“集中”,可以理解为在共鸣腔体都打开的情况下,共鸣声都聚焦在一点,就是我们说的声音安放在口中的位置,通过这一点把气息和声音集中“透”出来的意思嘛?你个人喜欢把这个共鸣焦点放在哪个位置,可否赐教?
TOP
89#

不顶是不对的,残剑的贴很有看头。
TOP
90#

原帖由 哈奇奇 于 2011-7-15 16:02:00 发表
呵呵,残剑兄的帖子很好,对密度的阐述很表赞同。感觉平衡的密度感是全频段的,而不是强调某一频段的。不过更想听听你对男高音唱腔的理解和器材重播的理解。个人就是迷上了卡鲁索,莫纳科,多明戈,魏松,程志,李双江等才上了音响的贼船,目前感觉还没有一套器材能够完整的表现好男高音胸腔共鸣的厚实感,还有头腔的金属声,英雄男高音声音的能量感,也就是形似而已,都很难完整的再现啊。我记得以前北音论坛有一个帖子讨论“关闭”唱法,就是声音集中的唱法。你说这种声音一定是在气息的控制流动下的高信息量的“集中”,可以理解为在共鸣腔体都打开的情况下,共鸣声都聚焦在一点,就是我们说的声音安放在口中的位置,通过这一点把气息和声音集中“透”出来的意思嘛?你个人喜欢把这个共鸣焦点放在哪个位置,可否赐教?

        呵呵,其实声乐是一个既抽象同时又具像的东西。而且非常讲究整体的平衡。好的歌者(尤其是演员),能做非常到位的理论描述的人是非常少的。所以声乐教学更多的是现场的示范。也就是我们这些以从事教学工作为主的歌者会有时研究一下理论上的所以然。老兄的理解基本到位。但说到的“集中”是一个结果,其中过程涉及气息控制变化,咽壁张力强度大小(咽音)的运用,5个母音的口型调整变化和他们之间的过渡方式,不同音高下气息供给强度与母音安放位置以及适合不同元音的共鸣腔体兴奋度(开度)的搭配变化等等。这一切做到位了,达到平衡了,自然声音就会“透”出来了。另外,“关闭”的概念是在演唱换声区以上音高时,实施混声过程中的歌唱腔体变化的一种感觉(或者说手法也行),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混声的状态,而在不同音高下的真假声混声比例也是不同并且因个人条件而定的。好的歌唱者出来的声音必定是:流畅松润通透,有穿透力不刺耳的声音。这也是所有人声和乐器好声的共同标准。

       我个人在歌唱时共鸣焦点位置,也就是“透”的位置大概在人中——鼻梁的位置之间,随着音高的变化会在此位置区间上稍做变化,但决不会低于上唇。另外,男高音在胸声的运用上要非常谨慎,除非spinto式男高音或英雄式男高音,一般lyric型男高或rossini式男高如果过于使用胸声的话会导致声带重机能使用过度提前老化的,著名男高音斯苔芳诺后期就是一个标准的反面教材。

     好了,关于声乐的讨论就到这里吧。不然帖子就变味了。呵呵
最后编辑残剑831 最后编辑于 2011-07-15 16:34:49
TOP
91#

好贴!
TOP
92#

残剑兄写的较客观同意百分之70,其实你还未玩尽20周年转盘解码。你说的缺点在我处就没有。1、可能未用凌总的独门密器旋律保险丝  2、未用凌总特制西电电源线 3、解码可以换胆 4、功放是瓶颈,发挥不了你的箱子     。
  另外高文解码我们有、其高贵飘逸是削弱中低频为代价,拿我家的钢琴比较高文的声音是不真实的,所以我们要出啊。还有低频力度强如MSB白金者,只得一股蛮力,只有输的份,本地吴大师失望的出掉了。中低频密度、厚重感好的MBL旗舰解码则输了鲜活度,活生感,好像三流的钢琴家找不到音乐的内涵,居然忘记了乐谱中的表情符号。
      最后作品1号前级到了,这两天有空就上图出AUDIO NOT M6 III前级。用了凌总特制旋律保险丝后,我的M6功力再上2成,另外已换德根坑屏ECC82/天梭5687胆。有兴趣的朋友可要抓紧了。
TOP
93#

我没听过奇力FBI推西湖或PASS系列推西湖的效果,残剑兄有机会的话,尝尝螃蟹的味道。
TOP
94#

个人推想奇力能发挥西湖的8--9成的威力(尤其低频),PASS不知是否能压出西湖的率真。
TOP
95#

学习中、值得参考的好帖!
TOP
96#

“ 谈纯音响的感受,人人都有一套,谁是谁非呢?密度感没有音乐感作为支撑那就是一团面,最多就是发面,要赶紧上蒸笼。我在十几年前就是追求密度感的,听砸玻璃响的,数人头的。现在我认为,只要器材出来的音乐有了舞动和活力,就如有了生命,这才是第一重要的。”
    “我至今还没有碰到过所谓音响性好的器材有新德克器材那样的音乐感,更不要说我的作品了。为什么是“所谓”呢?密度特别是中频密度好,就一定会两端自然延伸不好,给人硬得感觉,大鼓吊在在半空响,而不是沉在下面。小提琴高端直上直下,一点美感都没有。声音沉重放不开,这就是不平衡。最好自己多听多比较才能理解这些道理,才会有实际的体会,光凭想当然来讨论,只能是理想主义者。当然,朋友们的意愿是好的,希望音乐感好也要音响性好,但我要说,音响性是个模糊的概念,不是几个人能说的清楚的。我倒是可以建议新德克加强“音响性”,很容易啊,但只怕到头来没有音乐性了,更没有特点了,到那时就该关门了。”
我不认同密度党,首先,HI-END器材如停留在音乐的密度之争的话,有点以偏代全,就象鲁迅笔下的中药,用秋后第一场雨作药引。殿堂级的器材,就如同宋祖英与郭兰英,是对音乐的不同理解,诠绎。正因为没有HI-END层次的统一标准,所以就有了众多烧友孜孜不倦的追求。
TOP
97#

无书胜有书,尽信书不如无书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替苍生说人话!
鸟声、虫声、核桃声轻声入耳,
花事、鱼事、葫芦事诸事关心。
lp-33@hotmail.com
TOP
98#

原帖由 花鸟虫鱼 于 2011-7-15 23:33:00 发表
残剑兄写的较客观同意百分之70,其实你还未玩尽20周年转盘解码。你说的缺点在我处就没有。1、可能未用凌总的独门密器旋律保险丝  2、未用凌总特制西电电源线 3、解码可以换胆 4、功放是瓶颈,发挥不了你的箱子     。
  另外高文解码我们有、其高贵飘逸是削弱中低频为代价,拿我家的钢琴比较高文的声音是不真实的,所以我们要出啊。还有低频力度强如MSB白金者,只得一股蛮力,只有输的份,本地吴大师失望


同意,用家经验之谈,花鸟还用过WEISS MEIDEA解码,在徕卡兄那里和高文和MSB比了一比后,当场就决定把WEISS出掉了。这些高价,天价解码,器材,以后残剑兄接触或买到了,可以自己慢慢再比较,体会。自己的实践和体会最重要。
TOP
99#

好贴。楼主喜欢真实感。
大多数烧友喜欢的是味道。。。呵呵
TOP
100#

原帖由 胡思 于 2011-7-16 9:39:00 发表
好贴。楼主喜欢真实感。
大多数烧友喜欢的是味道。。。呵呵


确实是这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