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楼上几位朋友!
旧诌一篇:
爱与欲
前几天看中央4台有个电视剧叫《雾里看花》,小宋佳主演的,大概是说一些文物古玩之类的故事。
听到有句台词挺好:“爱古者富,迷古者穷”。
这大概是从精神层面来说吧。真爱,东西在哪都一样,在博物馆在你家在别人那里,并无差别,所以很多大家到老都是把东西无偿捐给博物馆;如果是痴迷,就有了贪念,就非要把东西揽在自己手里,这里面就产生了很多利益恩仇,搞不好还惹来杀身之祸呐。
推广开来,人世间的各种感情,包括父母孩子之间的、夫妻之间的、朋友之间的,我认为都是这个道理。
现实世界中,只有一种爱可以真正称为“爱”,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因为这种爱是无私无偿的,任何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这种爱趋于单向性,孩子对父母的爱,要低于父母对孩子的爱,也就是一个人爱自己的下一代往往多过爱上一代。
叔本华很早以前就说过世界上并无真正的爱情,男女间的爱情,其实质就是性欲、是私欲。现在我逐渐接受了这个观点,认为这非常有道理。我认为的道理,就是宇宙间存在的规律,不是某某说了算的。
现实世界中无真正的爱情,不是说就没有爱情,柏拉图说了:“我爱你,与你何干”?这就是说:你的精神世界,可以有爱情。你尽管去爱一个人,甚至跟这人无关,你去爱就是了。比如近代有金岳霖与林徽因的故事:林徽因虽然嫁给了梁思成,但是金岳霖却不以为然,一生光棍,跟着林徽因梁思成一家搬家,总是住在隔壁,可见旧社会人们的观念比现在开阔的多啊。据说林徽因时不时也过去金岳霖那里诉诉衷情,毕竟金岳霖也是一代才子嘛。他们之间,又好像高于现在人们所说的“第四种感情”,金岳霖已经明确跟林徽因示爱了嘛。
如果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或者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爱到像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无私无偿无怨无悔,没有因为自己的私欲而产生的贪痴,那就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
但是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爱情,爱情就是使人贪恋使人痴迷的,就是自私的。
所以说,爱情不是“爱”,而是“欲”。说你多么多么地爱某人,说白了,是爱你自己罢了。既然只是爱自己,爱情也算不上什么高尚的感情。
所以叔本华说的爱情的实质是性欲,是性欲的华丽外衣,我认为是说得通的。
那么刚才说的宇宙间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世间会有各种各样的感情呢。
宇宙的终极解释,人类到现在还没有,本人自然也不知。
基督教说是上帝创造,佛教说是因缘业障,中国古时候说是盘古开天辟地。我是泛神论者,暂且通称为“造物”。
“造物”为什么要使上一代无私无偿的爱下一代呢?是因为造物要使物种得到延续,物种要延续,必须有“种”,所以人类和动物必须交配。为了使人类和动物喜欢交配,必须使之感受到快乐,所以人和动物有性欲、性快感,有发情期。人类就把这些快感,这些异性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爱情”,至少是“爱情”的很大一部分。
在落后的原始社会,人类是要崇拜生殖器,要崇拜性神的,这就是人类渴望得到延续的象征。
上一代对下一代的爱,则是为了呵护物种的顺利成长。在古代,人类是很容易夭折的,成活率低,动物也一样,所以需要成年长辈的不断爱护。在狮子群里,老年的没有捕猎能力的狮子,是很悲惨的,往往会被驱逐出群体,他们没有单独捕猎的能力,只能慢慢饿死。人类好一点,但也不能避免老人们孤独老死,成年人总是多呵护下一代为主。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没有什么是非对错。
由于“爱情”只是“造物”为交配的愉悦而产生,为了繁衍下一代,所以爱情并不需要持久,交配一下几分钟就搞定了。爱情也不需要专一,交配只是为了繁衍出优质的下一代,还要不断寻找体力智慧优质的对象。所以人类因为“爱情”而产生的各种感情纷扰,其实是一种“爱己”的假象而已,就是私欲、性欲,并无多少复杂的东西。
“爱”则是无私无偿的。世间之成大事者,多是心中有“爱”。当然,他成事之初,也许是出于“欲”,这就像人们首先得有性欲做爱生出孩子,再把他养大培养好一样。
而总是圈在自己的“欲”中的人,则是“小人长戚戚”,一生都不能舒展开怀。
如果把“爱”称为“神性”,把“欲”称为“魔性”,那么人和动物都是神和魔的结合体,而且是先有“魔”再有“神”,因为物种都是由“欲”而来。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更加烦恼,很多时候是自相矛盾的,“神”和“魔”在脑内、在体内不断打仗。
当你知道“爱”和“欲”都是造物使然,爱和欲都是人体的一部分,可能只是比例不同而已,你或许就可以释怀,坦然处之,努力去调整“爱”与“欲”、“神”与“魔”的比例,或许这便是人类、人生的意义。
其实这世界并无什么好讲的,它只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运转,爱也好欲也好,只是这个规律中的一部分,并无是非对错。
但是当人们烦恼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这是爱,还是欲?
如果是爱,你尽管去爱就是了。
如果是欲,那没啥好说的,就是爱自己罢了。
简单的很呐。
今又补:玩音响烧器材,不妨也问问:我这是爱,还是欲?爱使人富,欲使人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