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到教育上去了--和alma教授商榷 iDoDwq!l_
说到教育,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很有代表性,中国的体系比较强调内容和技巧,美国的更强调素质。具体来说中国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连带会被人联想到“死记硬背”“抄袭、拼凑”;而美国将强调个人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但是也有理论基础理解不透的问题,因为这是需要大量解题、思考后才能逐步悟出道理来的。根据我个人的体验,包括我孩子在美国成长的经验,确实中国孩子的考试、解题能力较强,而美国孩子阅读,表达和综合能力较强。就一般的逻辑能力而言,中美孩子的区别不大,似乎中国的更好一些。就最重要的创新能力而言,几乎和教育体系没有什么关系,几乎纯粹和与生俱来的素质相关。 H#i{?RM@l
c$:1:B9\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不善于创新呢?不是,如果中国创新不够,不是中国人的原因,也不是教育体系的问题,而是社会体系不鼓励创新造成的。这包括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如果创新所受的是妒忌,打击,报复,扼杀,显然创新就很难存在。由于创新是人类第一,无疑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社会全面的支持,呵护,鼓励。否则结果是可以想象的。可喜的是我们的社会正在改变。 M;w?[yEZ
gU&%J4O
话说回来这和那孩子的文章有什么关系呢?我是这么看的,首先,孩子呈现给我们的是他/她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确实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是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很难见的例子。相反这种文章和现象在美国孩子中却比较普遍。更重要的是孩子已经是有“主见”了,当然这种主见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它一定是来自前人的思想和实践,我们看见的“主见”是孩子的吸收和转化,转化成自己的认识。相比之下,我们一些“大人”却拼拼凑凑,喊喊口号,但是实在不理解音乐的精髓和实质,对比之下反而显得非常不够。
以上是那个论坛里一个理论家具有留美博士头衔为那个当父亲的辨护!我想问几个问题:你知道这个小学生的文章是谁写的吗?如果你不知道的话、我只能认为你这个博士学位是伪造花钱买来的。这个文章是她老子替她抄的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是傅雷先生译的,连标点符号都没改?你在美国生活过,你也有女儿,如果你的女儿在美国小学里写这种文章,那么校长肯定会找你要求解释!我妹妹全家都生活在美国、她看了此文后说这也太不要脸了,敢原封不动抄这么著名的东西,在美国发生此事那学生的家长就彻底完了,没有一家公司敢雇用他!你在美国呆过,请你讲下在美国抄人家的东西是什么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