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38139140141142143144145 / 14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漫谈 [复制链接]

查看: 363267|回复: 1449
1401#

藏龙卧虎,收益良多
发烧新兵,CD尚未玩好,又开始折腾LP
TOP
1402#

原帖由 linnsondek 于 2010-3-11 1:35:00 发表
LINN 虽然经过历代进化但仍然无法突破物理天限,从重播的绝对准确性而言不可能胜过高级硬盘系统。
很多发烧友觉得“软盘”比较有所谓音乐味。这也许只不过是之前所听过的“硬盘”素质不够好或者搭配、调校不够准确而已。小弟认为唱片中的信息发掘得越充分,并中性、准确地重播出来,音乐味就自然蕴含其中,无论是LP 还是CD。唱片就象一幅油画,画家就是作曲者、艺人和制作人。要欣赏这幅图画,欣赏者就是要把它看清楚


L兄的感受我也曾经感受过,但有些地方还有些个人想法:唱片永远是“罐头食品”,绝不是现场的煎炸烹炒。曾在另外的论坛中看到很多人讨论现场、唱片的问题,在这里就不再多罗嗦,毕竟是讨论黑胶的地方,一个讨论“罐头的地方”,呵呵。

既然是要准确反映出唱片的尽可能的细节,就不可避免的要研究唱片本身制作工艺过程中的信息损失,在黑胶唱片中尤为重要。这么说的话,可能会掉进“版次”争论中,但不可否认的是版次的差异,必然带来信息的差异。

再者,关于音响重播的取向也决定了对欣赏美丽图片的取向,这里有唱片制作人的问题,但在重播中,更多的是来自自身对于音乐、声音的理解和认识。

硬盘/软盘之争由来已久,LINN LP12是个软盘的代表,调整更考较玩的人的经验和耐心,也就是因此,本人从来都是LINN LP12的恐惧者,呵呵。另个角度,顶级配置的新LINN LP12也未必能代表软盘的高级水平,当今的工艺水平,已经将几十年前的LINN LP12的当初设计抛得很远,自热成本也高了不少,声音表现更加全面也是自然的。

玩黑胶的心态很重要,一如对于生活一样。
TOP
1403#

原帖由 novak 于 2010-3-11 0:33:00 发表
对,静电使喇叭发出吱吱响,我也不知如何对付。刚才听了命运之力,动态远远好过我的CD系统。

43说 明:


不知古河静电枪效果怎样?请知道的说说。
TOP
1404#

原帖由 linnsondek 于 2010-3-11 1:35:00 发表
LINN 虽然经过历代进化但仍然无法突破物理天限,从重播的绝对准确性而言不可能胜过高级硬盘系统。
很多发烧友觉得“软盘”比较有所谓音乐味。这也许只不过是之前所听过的“硬盘”素质不够好或者搭配、调校不够准确而已。小弟认为唱片中的信息发掘得越充分,并中性、准确地重播出来,音乐味就自然蕴含其中,无论是LP 还是CD。唱片就象一幅油画,画家就是作曲者、艺人和制作人。要欣赏这幅图画,欣赏者就是要把它看清楚,而不是在上面添加自己认为应该有的东西。唱片音效是制作人声音美感的体现,只是每位制作人的美学观点不同,我们才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取向。
之所以有以上的感受,缘于数天前路过海印顺便到达声探访骆师傅。海印现今真不是一般的清净,坐了近一个小时都没见到其他客人。随手在唱片堆里拿出一张Mia Farrow 旁白,普列文指挥的彼得与狼,大约是七十年代中期的压片,就听这个吧。Farrow 说出第一句独白我就被彻底迷住了。真的,当遇上真正好的系统时头几个小节就足以令人感到其非凡之处。聆听者会觉得所有唱片里的信息都清楚明白地呈现出来了,根本无需借助想象力就可以“看到”音场里发生的一切。所有的HiFi 元素都是刚刚好,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就象是置身音乐厅现场,你不会去挑什么“低频量感不足、不够音乐味”之类的毛病。当时的感觉的确就像是置身现场,只不过是等比例缩小了的现场,某些乐器甚至比现场更清晰可见。这只不过是一张名不见经传的ASD罢了!
那一刻很让我有点心灰意冷。这堆器材价值数十万啊,看来这辈子都无法体会自己手中那些“名版”有多美了。我问骆师傅用LINN会不会声音更美。回答是不会。因为LINN盘的物理特性注定无法提供如此深潜、稳定的低频,低频细节也无法完全发掘出来。只要丧失任何细节整个音画就会随之褪色。要知道他自己是超级LINN迷,珍藏着一套顶级配置的LINN系统,只不过恐怕再没有发声的机会了。
在这个昂贵而调校相对很准确的系统里(包括房间效应)无论是听什么版本都能迅速分辨出声音取向的不同。后期刻片不好?复刻版不好?我只可以说“世事无绝对”。但是绝对能轻易知道这张唱片是不是你喜欢的声音,不管它是什么版。

深有同感!其实素质好的软盘调整、搭配得好的,声音也是可以很HIFI的,玩黑胶就是要尽力将唱片中的细节发掘出来啊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1405#

晚饭前听了一遍这张,非常不错。旋律和伴奏分得非常清楚,左手控制得太好了,低声部和内声部的旋律演奏的非常清楚,慢板的几首音乐非常好,买这张的时候就知道品相不太理想但是内容还是挺吸引我的,我的学生基本上是用OP.10(12首)做手指练习的,每天都要过一遍,这张的头版是什么样子的?哪位仁兄有请贴一张。


以前在附中给孩子们上欣赏课的时候,经常给他们播放基辛演奏的录像,特别是基辛第一次录的肖邦的两首钢琴协奏曲那张CD,所以有的时候还是买一些基辛的唱片,以前见过他带红领巾的那张LP但是没买到,有机会买一张,这张的音效也不错,我倒是比较喜欢前苏联的唱片非常便宜,也可能是自从学音乐就用苏联的乐谱原因。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10-03-12 20:25:19
TOP
1406#

帮看下这是什么臀,有没必要换下,上 GRAHAM B-44 第二代 Gold-SME。

TOP
1407#

切尔卡斯基是霍夫曼的学生,他以弹肖邦出名。
但他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却是布索尼改编的巴赫《恰空》。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08#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0-3-12 1:30:00 发表
玩黑胶就是要尽力将唱片中的细节发掘出来啊  

说得对的。我以前用某牌子的入门级MC唱头,
会觉得一些唱片播放得很不流畅,给人一种断断续续的感觉,
音乐感不流畅。尤其交响曲播得不好,后来换了ZYX的唱头。
感觉好很多,交响曲基本上都过关了,就是乐器定位差一些,
基本上都可以接受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09#

LP机前段时间坏了,后来换了一些零件,可能是在师傅的精心调教下。一些很一般的LP都能播得不错了。感觉场面和气势都比较好,声音密度很大。层次感和定位要差点,与CD效果是不同的。目前也没必要去买太多的好版次的LP了,普通的LP都有不错的效果了。看来把器材搞好点,在软件方面确实很省钱,目前也很少去买头版了。
照片 31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3/13 16:42:11 上传)

照片 310.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10#

目前很少听发烧片,反而经常听一些偏门一点的曲目,更有意思。感觉黑胶系统要调教好是最关键的,前提是黑胶系统也不能太差。总之,这样大大省钱。黑胶系统大不了一次性大出血,但软件很省钱。这也是我最近实践过的一个经验:
照片 31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3/13 18:00:40 上传)

照片 311.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