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谈谈巴赫、贝多芬和莫扎特给我的启示 [复制链接]

查看: 43437|回复: 117
91#

我也是这么理解的,作曲家加个标题可能只框出了一个大大的范围,和李斯特定义的“标题音乐”可能不尽相同吧
TOP
92#

原帖由 bhcbhcbhc 于 2009-12-16 21:43:00 发表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12-16 17:30:00 发表
象听《1812序曲》大家是否一定要了解这段历史吗?
而听《娘子谷》是否一定要理解背后惨绝人寰的故事吗?

以上还是要了解背景的,1812看过《战争与和平》就有点数了。
对于《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称赞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不过我觉得听10分钟的音乐不用看这部长篇巨著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3#

我的意思不是为了1812而去看《战争与和平》,相反,我对这部作品评价不高。托尔斯泰我还是相当喜欢的,特别是《复活》
TOP
94#

回复 93# bhcbhcbhc 的帖子

跑题插嘴一句——我对托翁评价也绝高,但也同样不喜欢《战》,因为爱恨情仇太多了,读起来像大仲马。看来老兄更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高尔基吧。若果真如此,咱们同道。

1812这种带讲故事意味的曲子,了解一下历史至少就知道为啥要出现那么多次马赛曲主题了呵呵。
TOP
95#

《战争与和平》我感觉是一曲史诗,《复活》则是托翁对人生观,世界观的其中体现
陀思妥耶夫期基的语言感觉不够精炼,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契诃夫我看得不多,得补补课。高尔基的文学在我国比较政治化,所以有点反感,理解也不够。
TOP
96#

也来跑跑题,凑个热闹。

   《战》象大仲马。不会吧,一个巨幅社会画卷的伟作,怎会跌到情仇故事的等级。
   复活如果没有了救犢这一基督精神的高度,从文学艺术的高度上是无法与托的其它作品相列的。

   1812更是柴大师为人笑柄的应景之作。就是在最图解式的标题音乐中也是次品。
在G弦上……
TOP
97#

经常看楼主的帖子。斗胆给楼主一个建议吧,少些文学色彩,多些音乐分析。楼主是个多产的作者,但内容会比较空洞,如果能压缩一些产量,转而对作品多做一些深刻的分析,对自己,对读者,都是受益匪浅。
曾经在单位的一本音乐杂志里,看到一篇介绍DG公司出品的海菲兹小品,真让人匪夷所思,通篇都在介绍海菲兹的经历,最后一小段才点评了这张唱片。
168这个板块,这几天有一篇是在介绍阿劳的钢琴艺术,我觉得写的非常的好,真正的是在分析音乐。
TOP
98#

《战争与和平》主要还是描写国恨家情,题目出得比较大,也空泛,贵族化了点,少了托翁后期作品对底层人民的描写和对社会矛盾的深层认识,也点我觉得比不过《安卡》和《复活》。但作品本身写得波澜壮阔,文字也流畅优美,看起来非常过瘾


另外,老柴本人也对1812评价也不高
TOP
99#

原帖由 星外星 于 2009-12-17 22:29:00 发表
经常看楼主的帖子。斗胆给楼主一个建议吧,少些文学色彩,多些音乐分析。楼主是个多产的作者,但内容会比较空洞,如果能压缩一些产量,转而对作品多做一些深刻的分析,对自己,对读者,都是受益匪浅。
曾经在单位的一本音乐杂志里,看到一篇介绍DG公司出品的海菲兹小品,真让人匪夷所思,通篇都在介绍海菲兹的经历,最后一小段才点评了这张唱片。
168这个板块,这几天有一篇是在介绍阿劳的钢琴艺术,我觉得写的非常的好
兄台批评得对,直言得好。当然不会介意。其实我对一些专业的知识,如果我不懂我一般不乱说。我主要是从一个音乐业余爱好者的角度来谈音乐。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0#

原帖由 bhcbhcbhc 于 2009-12-17 22:58:00 发表
《战争与和平》主要还是描写国恨家情,题目出得比较大,也空泛,贵族化了点,少了托翁后期作品对底层人民的描写和对社会矛盾的深层认识,也点我觉得比不过《安卡》和《复活》。但作品本身写得波澜壮阔,文字也流畅优美,看起来非常过瘾


另外,老柴本人也对1812评价也不高
BH兄三大名著都看过。厉害。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