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2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年…那月…那些音符“之1” [复制链接]

查看: 37627|回复: 288
81#

说道这些默默无闻的艺术家的功力之深,令人不能不佩服的是,这些有集体创作的全剧作品,尽管实际上由不同的作者各自写了不同的唱段,但如今看来它们是如此地衔接得天衣无缝,如若由同一位作者写作的一样。这不能不说是音乐史上的奇迹。远比《马十》或《图兰朵》的狗尾续貂来得高明。
超级歌剧迷
TOP
82#

原帖由 雷笑天 于 2009-10-9 23:30:00 发表
敢问万兄,《杜鹃山》的音乐主笔是“于会泳”?

主笔应该还有另外一个人。
TOP
83#

     是的、是的。多少年过去了,当我们在今天静下心认真听这些作品时,我们以一种过来人的角度重新审视它们,我们不由地惊叹它们在艺术各要素方面的完善。所以也才引发了一番感叹。
    关于集体创作一说,是件难以说的清的事情。可以肯定的有二点:所有剧组成员都在完善作品的过程中出了力。二是必然有个灵感闪显的初始构思人及统一风格的主笔在统畴着所有的细节。
    本人数次参加过类似的集体创作活动,不管是文字剧本还是音乐唱腔的写作,都会经历无数次的爭论与磨合。这种集体创作确实是“中国特色”的。
在G弦上……
TOP
84#

艺术为谁服务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艺术之美”最终并不会因为它当初为谁服务而褪去。
秦始皇暴虐透顶吧?兵马俑、长城不是依然被“疾恶如仇”的我们视为文明奇迹、全民族的骄傲向世界展示吗;纳粹党魁若比起罗马暴君们的兽行简直太小儿科了,大竞技场今天依然成为意大利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耸立在欧洲的那些巍峨教堂的主人与烧死布鲁诺老师的正是同一拨儿人;埃及的金字塔也是一样。而那些遭到毁灭的艺术奇迹如今则变成了令人神往的传说...... 要不要问问为什么呢?

因为无所不能的“时间大师”扫荡了一切偏见、畏惧、忌惮....... 教会人类释然。而这位大师有的是工夫引导人类如何面对艺术之美,人家也不急,猴儿急的是你们。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85#

实际证明能说的都是无能之辈,而且是极其无能的具体表现。
TOP
86#

悖论!
里芬斯塔尔说到底还是为纳粹服务的,其艺术说到底还是为纳粹文化张目的,历史的耻辱柱并不因为她的艺术成就而忘却了她的耻辱。
纳粹那些小儿科的高大全人体雕塑不是已经走进历史的垃圾堆了吗,历史证明了它们是毫无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可言的。
超级歌剧迷
TOP
87#

原帖由 溪秀兰 于 2009-10-9 17:47:00 发表
好象有些寡不敌众,溪秀兰终归没否认“八大样板”也就是“八大狼孩”对传统京剧的现代化做了些探索嘛。

音乐艺术是不屑与政治、运动计较的,她只是不断的在锤炼着社会和爱乐者,写音乐是写自己、听音乐也是听自己,不同时间的记录与记忆而已,若非要把音乐与政治牵扯起来而不是各取所悦的话,俺们早把音乐同万恶的旧世界一齐砸碎了。
音乐本身并无狼意,倒是你这不断重复的狼孩概念让俺不得不反感你的狼论!
多好的音乐思辨贴!
TOP
88#

      希特勒要听贝九,盟军依然。贝九还是贝九。当作曲家进八创作的激情中时,他只是想吐出他个人酿酝的。莫扎特的安魂曲说白了是为钱。但曲中有铜臭没。
    从前曾惊诧党卫军屠杀犹太人后,举行高雅的舞会,一个个沉浸在斯特劳斯的华丽美妙的园舞曲中。也许他们脑子中正为那荒唐、残酷的理想而陶醉呢。
     前面一网友说的好:人性之善恶,亘古不变。补充一句:人对音乐的需求,亘古不变。
在G弦上……
TOP
89#

这个帖子的主题是那些音符,请大家继续围绕音符来探讨,至于政治、意识这些还是少提吧,谢谢。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90#

    是的是的。抛弃开一切附庸和寄生在音乐身上的种种。

   现实中的得失对错在时间长河中皆褪去颜色。

    人类创造了一种精神的寄托--音乐。

    我们终生都会得到安慰。       “酸几句、请匆赚”

  多年来一至寻找毛主席诗词的唱片。除雷兄提到的那首“雪”外。“娄山关”也是俺记忆中的精品。记的是中央乐团的合唱,最后那二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男声部和女声部反复这二句,不仅画出了个无边无际的悲壮画卷,那情那意真是久久萦绕心田。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