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山仰止蒙特威尔第—牧歌 [复制链接]

查看: 28019|回复: 73
51#

这张图好像电老做出来的,在捉猫?蒙特威尔第先听哪张?
TOP
52#

回复 51# jshakszx 的帖子

想听哪张就听哪张,跟他有缘听哪张都能入境,无缘听哪张都觉得没劲——呵呵,估计听马勒的不会喜蒙大师,听完蒙大师觉得巴赫浅浅的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3#

忘恩者的舞会

蒙特威尔第的音乐总是那样意味隽永、蕴意无穷,这可能来源于他的拖腔唱法,他似乎是要把人嗓的韵味发挥到无穷的程度,所以,他总是让他的男女高音或中音在演唱时把声音向纵深拖开去、沉下去,尽可能地向深处开掘和深挖。蒙特威尔第的音乐是一枚永远也嚼不尽滋味的橄榄。这个特点在这首乐曲中似乎表现得更充分。一个心情浮躁的人不适合听他的音乐,你的心必须要沉下去,这样才会发现他音乐中那无穷的美。这悠长、绵远的声音真像是拖着你的灵魂在人类的道德与精神之林中漫步、徜徉。他将人类嗓音的韵味可谓发挥到极致,如此意味深长地向你诉说他的期许和慰叹;你由此可以推知蒙特威尔第的心灵深不可测,是你看也看不透的一眼深泉、走也走不到尽头的一个深洞。而且,在这样的洞里行走,你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和赞叹。确实,蒙特威尔第是文艺复兴时期为我们后世贡献的最有深度的一位大师;这一点,在你愈发聆听以后会愈有感受和发出由衷的赞佩。蒙特威尔第的人声响起,能在你的听域中整整拉出一条走也走不完的小路,真正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它也成为一种桥梁,联结通往过往时光及人类精神源头的一切宝藏。它美不胜收,含而不发,在虚空中搭建起空中楼阁,让你留连忘返。它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在平静中像佛陀一样向你讲述着他所看到的一切;我相信那都是这位大师在他平静的思想中看到的一切,所以他的音乐才会这样文雅和流畅。它无穷地启发着我们的思维,只要这样的音乐继续下去,我在这里就一直能写下去;而这些文字都是他给我的,我也只是记录而已。我无需听懂他们在唱什么,我只知道,我需要这样的声音。
IMG.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0/11 18:03:26 上传)

IMG.jpg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4#

爱情、权力与道德——《波佩阿的加冕》

尼禄是古罗马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废妻另立新欢为皇后只是他无数劣迹中很拿不上台面的一件事,但就是这件事触发了大师的灵感,给我们留下了音乐史的一出名戏——《波佩阿的加冕》——为什么?因为这中间有爱情,而且是与权力和道德相关的爱情。波佩阿者谁,正是尼禄大臣的老婆,被立的新皇后;那么,原来的皇后为谁?——屋大维亚是也。



戏一开始,是一序幕,命运、美德、爱情三位拟人化的神轮番出场,各唱出一番道理。在简短的开场曲——Sinfornia后,命运女神首先出场(在加迪纳的版本中,她由冯-奥特演唱),以各种说词将美德狠狠地奚落了一顿(容后翻译,歌词实在有意思)——中心意思是,谁在乎美德呢?若无我命运相助,任你是爱情还是美德,全要泡汤。
最后,爱情出场,对前两位女神责问一番,说没我的到场,你们两个在这儿瞎侃什么呢?爱情我亘古即有之,甚至比人类的历史还要长久,我一出场,任谁谁都得听我的——下面我就给你们来个例证——正戏开始:
调整大小 P1010012.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1/10/13 16:21:01 上传)

调整大小 P1010012.JPG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1-10-13 16:21:01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5#

这戏里至少有两处牵涉到道德,而且其后果是很严酷的。当然,尼禄爱上其臣下的老婆,而且意欲娶之,这本身就是极不道德的——但道德对“第一公民”是否具有限制作用?这确是一个问题。搁别人这样,早就被人脑袋打出狗脑袋了——但没人敢对尼禄如何。而且,尼禄也早有准备了,他去人家里给人戴绿帽子的时候却没有忘记带卫兵,在门口站着岗呢——警卫工作还是很到位的——所以他也不怕谁对他怎么着。所以道德问题对他不存在,除非他自己在意。



所以第一次的道德问题落在屋大维亚身上,当她自怨自艾女人的悲惨命运时,她的一个老侍女给他出主意,让她也找一个“相好的”,让尼禄的名誉蒙羞,也正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反复咏唱只要这样,你就会“从痛苦走向快乐”。这时我们听到作为具有克劳狄乌斯家族血统的这位高贵女人应声答道,我不能这样做,“即便神灵与美德死光,我就凭着自己的良知行事,——此等事吾不为也!"



屋氏女言毕,即转向神庙祈祷,留下道德难题给尼禄的老师,道德哲学家塞涅卡——他刚受到士兵的无情奚落。塞涅卡差不多是尼禄执政最初几年的“摄政大臣”,所推行之政策似有回复先前罗马光荣共和传统之征兆,但他对尼禄的淫佚行为有些放纵,其理由是——以小恶防大恶。我们且看塞老师如何行事——是迎头顶上,还是苟且逢迎?——而那士兵也放下狠话,这次你要是不帮皇后陛下,那就有你的好看!并说,一定要记住我这话。
调整大小 P1010013.JPG (, 下载次数:3)

jpg(2011/10/14 13:14:34 上传)

调整大小 P1010013.JPG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1-10-14 13:14:34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6#

牧歌
P1010775.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2/6/3 11:28:35 上传)

P1010775.JPG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7#

蒙特威尔第听得不多。。。当初为了凑3部歌剧,买了不同的版本,现在想想应该凑加利多或者卡维纳的版本。glossa的牧歌啥时候能打包呢。。
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3 18:04:16 上传)

1.jpg

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3 18:04:16 上传)

2.jpg

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3 18:04:16 上传)

3.jpg

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3 18:04:16 上传)

4.jpg

TOP
58#

继续。。。
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3 18:07:29 上传)

5.jpg

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3 18:07:29 上传)

7.jpg

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3 18:07:29 上传)

6.jpg

TOP
59#

回复 58# 玄英閣 的帖子

玄兄的碟漂亮,长条的那两个是DVD么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60#

与中世纪的复调音乐传统决裂后,巴洛克的音乐革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这与那时亚平半岛境内各自独立的小公国贵族竟相不遗余力地支持艺术紧密相关。牧歌起源于14世纪,一直都是复调式的,其最初的代表者是奇普里阿诺-德-罗勒(1516-1565)、阿德里昂-维拉尔特(1485-1562)及雅各布-阿卡德尔特(1504-1567后),中经马伦齐奥及杰苏阿尔多,到蒙特威尔第这里达到其辉煌的顶点。除了名称相同外,14世纪的牧歌与16世纪的毫无共同点。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2-06-11 07:24:06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