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谈谈初听布克斯特胡德之感 [复制链接]

查看: 6828|回复: 60
11#

回复 10# 桂猪 的帖子

多谢,听起来相当不错
TOP
12#

原帖由 苏支斯基 于 2009-9-27 21:22:00 发表
呵呵,多谢前辈捧场!
兄台别客气。学无先后,能者为师。我不是前辈,在这个论坛,大家都是一样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

      与施兄同赞:

    好帖!学习。
在G弦上……
TOP
14#

楼主文气丰沛,议论激越,以文章论之,殊为可观,然徵之于史,却未必尽信,极力烘托"个人英雄主义"绝非治史之正道,Buxtehude不是天生圣人,亦非长夜孤灯,初听似觉横空出世,独立于百代之上,窃以为这纯属个人感受,而非史实,何以故?若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闻见囿于此而昧于彼,自然是惟有这边独大了,于是便现起为“横空出世”的幻相,如此而已。Buxtehude不是孤立的存在,Buxtehude之外尚有Scheidt,Reinken,Tunder,Bohm,Bruhns,Pachelbel,Fisher等等,北德中德管风琴学派也不是孤立的一脉单传,此外又有Merulo,Giovanni Gabrieli,Sweelinck,Frescobaldi等等,要言之,若能遍知源流始末,“个人英雄主义”可以休矣,Buxtehude或Bach可能都不像传说的那么伟大,当然这也视个人需求而定,许多人难免有树立精神偶像的冲动,如果一切归于平淡,岂不无趣?这也只能由他了。
TOP
15#

回复 14# fetonte 的帖子

我看楼主也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意思,至于同时期的其他人,fetonte 兄能否略为重点推介一下,最好是有唱片的,期待ing!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6#

很久都没听Buxtehude了,看了楼主的帖子,一口气听了几张,还是觉得他的奏鸣曲比较对口味。


IMG_133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9/29 11:30:33 上传)

IMG_1336-.JPG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17#

原帖由 江月 于 2009-9-29 11:17:00 发表
我看楼主也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意思,至于同时期的其他人,fetonte 兄能否略为重点推介一下,最好是有唱片的,期待ing!

至少有些这个倾向了,仿佛没有Buxtehude,就没有Bach,然后是——没有Bach,就没有音乐,我想说的是Bach之前有一个相当深厚的北德管风琴学派的传统,而这个传统包含了一大群音乐家,其中堪为翘楚者,至少也有十余人,而北德管风琴学派也不是孤立的传统,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尼德兰,意大利,法国等地的管风琴学派的影响,而这些学派,自然也是名家辈出的,如果忽略这些,只抬出一尊Buxtehude外加一尊Bach,难道是想说明此二人一句顶万句么?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正是指此而言。
至于推荐唱片,我非其人,古键盘领域我虽然略知些皮毛,但大抵是出于音乐史方面的兴趣,而非对于管风琴有什么特殊的热情,所以恐怕要另请高明了,但我前贴所列作曲家,都是值得注意的,他们并非同一时期的人,但相互之间或有传承,或相影响,如Tunder是Buxtehude之师(兼为岳父),Sweelinck这个尼德兰人号称是北德管风琴学派的鼻祖,意大利人Giovanni Gabrieli是威尼斯管风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Sweelinck尝师事之,Merulo又是威尼斯派的前辈管风琴大家,又如Merulo的顶头上司Zarlino,虽然不以具体作品闻名,却是历史上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之一,大概是最早系统阐述大小调式还有三和弦等问题的学者,奠定了近代音乐实践的基础。以上等等,须平日多加留意。
TOP
18#

回复 17# fetonte 的帖子

现在听北德的管风琴音乐仿佛也算是不大不小的一股风尚了,马慧元前辈的倡导之功实不可没,我乃局外之人,本无资格指点江山,不过依我所见管风琴之道,视野不必局限于北德,北德之外也自别有天地,特别是意大利的各个学派,似乎连马慧元前辈也不曾重点介绍,而实际上其成就可能不逊于北德,即使某些如今已很不知名的音乐家,也能有惊人之笔,如Giovanni Maria Trabaci,此人乃十七世纪初那不勒斯宫廷乐正,精于管风琴,有键盘曲集数卷传世,Naxos出过几套录音,乍听之下竟是Bach的风味,而其年代比Bach足足早了一个世纪,想来也是才大不可量的高人了。

最后编辑fetonte 最后编辑于 2009-09-29 12:41:43
TOP
19#

回复 14# fetonte 的帖子

您的批评甚是。本文单就文章内容而言确有如您所述之问题,但个人写之前已料及此可能,所以本人开贴便言“自知才疏学浅,不敢造次妄谈”,即是担心因见识尚少,即所谓“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以致所言浅薄无味,在各位前辈众人看来犹如“没见过世面”之人。但个人所言皆为真情实感,甚至述之于文字已是略有收敛,绝非有心夸大言辞。当然,如果说此真情实感实乃因见识短浅、“闻见囿于此而昧于彼”造成之“幻相”,如您所言也是极有可能的。所以本人开篇也说本文旨在“分享感受”,而非专业论述,在文中也是处处谨慎,不断强调“个人以为”。而今后自然也当以此为契机增长见识,广泛“乐历”。
至于您所说“个人英雄主义”确非本人之意,本文毕竟乃是就一题而论,其内在思想自然也是局限于此,并非是要也没有能力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自然极力言所论及之物的自身特点,而无暇追根溯源,分析其内在之演变,个人以为这也是网络上讨论问题的一个共有特点和局限性吧,毕竟不同于写书。当然,其根本自然还是在于本人见识有限,而非有意为之,望前辈能够理解。
不过前辈所言其余之作曲家,个人也是略知一二,如Samuel Scheidt、Giovanni Gabrieli、Pachelbel,同时期法国、西班牙诸大师也都有所涉猎,感觉大都强调音乐之和谐唯美、气质之安逸,却是未见有如Buxtehude作品性格之含如此”turbulent emotions“和”violent contradictions“的,如前辈予以指教一二自当万分感谢了。
TOP
20#

原帖由 fetonte 于 2009-9-29 12:22:00 发表
原帖由 江月 于 2009-9-29 11:17:00 发表
我看楼主也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意思,至于同时期的其他人,fetonte 兄能否略为重点推介一下,最好是有唱片的,期待ing!

至少有些这个倾向了,仿佛没有Buxtehude,就没有Bach,然后是——没有Bach,就没有音乐,我想说的是Bach之前有一个相当深厚的北德管风琴学派的传统

这个。。。。。。本人绝无此意,而且相反不断谈及个人以为Bach与之差别,”如果没有与布克斯特胡德的会面,巴赫不会更为伟大。“这句话也只是引用,不是我说的,只是个人确实也同意Bach音乐中的有些很有可能受了Buxtehude不小的影响。Bach之前西方音乐之状况,个人自以为已有一点认识,”没有Buxtehude,就没有Bach,然后是——没有Bach,就没有音乐“这话晚辈即便在无知也是决计说不出来的。
前辈这可真是错怪在下了。呵呵。
还是如前面所说,本文毕竟是主要谈Buxtehude,而不是也没有能力要建立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而此人有确实与Bach有些渊源,再加上Bach的特殊地位,所以自然是如此侧重。望前辈能够理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