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9-6-25 8:26:00 发表
原帖由 greatfan 于 2009-6-24 18:37:00 发表 发烧友讨论技术到一定的深度就无法继续了,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专家,很多细节都没了解透 |
说得好,发烧友应该是坐享技术成果的,(花了钱就该听到好声音),现在却被逼得要研究技术来得到好的声音。 这也是玩音响之一大怪!!! |
这就是民用标准的限制,音响和民用基本是等同的,去看看所有的音源、功放、音箱,它们给出的指标基本上没分别,即使最顶级的音箱,它给出的指标是什么,通常只有两个:频响、阻抗......如果把它们的指标看作一张脸,在发烧友里眼里这些脸长得都一个样,这样问题就麻烦了
我们再来看看专业的,大型的专业通信设备又或者我不了解的航天设备、军工设备,它们的设计、测试投入是多少?想象一下数十亿甚至万亿计算的售价,就知道音响和它们比起来,如同一粒沙子与一块巨石的差距。拿我们最常用的手机来说,据我所知其理论测试指标高达几千项,常规电路测试项目就有50~300,音响器材厂家内部的测试项目有没有这么多,恐怕没有,对于发烧友最关心的音质有关的指标就几乎没有,貌似多数厂家认为发声就可以了。这就是为什么音响的指标虚设的原因,看上去一个样,听上去大不一样,加上用户个人的基础、理解、喜好、出发点都不统一,于是吵来吵去争论不休。
量子理论认为微观世界有测不准原理,但音响20HZ~20KHZ也基本测不准吗?我的看法,首先你得去测,别最基本测试都没去做,就故弄玄虚地乱叫,比如先定下100个指标,好好测一下。别人从0HZ~2GHZ的的频谱失真都看得清清楚楚,民用级的20HZ~20KHZ就瞎子摸象不成?我们听到的音质音色的差异,比如Jitter造成的失真,谐波造成的音色差异,音箱摆位和房间频响的差异,都可以一级一级的频谱分析找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