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爱乐感受!大家谈谈自己的把!! [复制链接]

查看: 20344|回复: 132
101#

音乐反映的是时代景象,巴托克的拱形结构在巴洛克时期是写不出来的,实际上我们听到的是那个时期的历史再现而且非常真实,有人喜欢古乐证明了他的内心世界属于那个时代也是非常真实的,即使在很多事物上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文笔当中也能看得出来他的思想非常简单我喜欢这样的爱乐者。
TOP
102#

回复 99# shenming 的帖子

但是朋友,你真没看到老卡当年大刀阔斧的创新改革吗?你从当时欧洲的音乐界变化去看...各个方面综合的看
最后编辑vadervader 最后编辑于 2009-04-21 11:28:36
瞧一瞧,看一看啊!61490600上海古典群,,想来的多发言++
TOP
103#

我当然看得到,比如卡爷指挥勋伯格沃彩克等作品,虽然听不太懂在当时卡爷算是突破吧,至于对于曲谱的突破本人可不敢乱说。
TOP
104#

回复 102# vadervader 的帖子

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呢?我喜欢的我还看不过来呢。再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时代变化得多快啊!而且,就他那点突破,在历史上留不下什么。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4-21 11:37:11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05#

回复 100# vadervader 的帖子

我正学古筝呢,好学,就五个音,可以一点一点凑,适合我们这种人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06#

回复 98# vadervader 的帖子

说高兴了,上个片子,我刚听了这个,一张可怕的碟——我不管它是不是名家,对我有感觉的,就是好;对我没感觉的,白送都不要——我可没那心思收集那么多张——不针对任何人,千万别多心。
tuun.JPG (, 下载次数:2)

jpg(2009/4/21 11:40:06 上传)

tuun.JPG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07#

回复 101# taibaerdi 的帖子

您 这是夸我呢吧,笑纳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08#

回复 105# shenming 的帖子

这个普及比普及西方古典意义更大,呵呵,此外。。。古琴比钢琴便宜,西西
最后编辑vadervader 最后编辑于 2009-04-21 12:04:28
瞧一瞧,看一看啊!61490600上海古典群,,想来的多发言++
TOP
109#

回复 108# vadervader 的帖子

楼主是有点粗心大意,那是古筝,不是古琴,两者差得远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10#

从卡拉扬四十年代的录音听到他八十年代的录音,感觉得到他有着一种强烈的追求。我没法把这种追求说得太具体。大致上的感觉,是他对结构和框架的孜孜以求和音乐织体上的尽善尽美,到八十年代已经到了死与净化的程度,所以才有了马勒九、布鲁克纳第七第八和帕西法尔那样的彻悟和旷世绝响(音色上甚至八十年代版的《托斯卡》也是如此)。有很多人说他是富尔特文格勒和托斯卡尼尼的结合,我不敢苟同,他从四十年代起就已经是他自己。卡拉扬从个人性格来说,不是很有幽默感的人,自然不适合演奏幽默的海顿或童心未泯的莫扎特音乐,这也是他较多受到诟病的地方。而另一方面,他那绝无仅有的音色和织体,又是对海顿和莫扎特音乐最好的背景支撑,这大概也解释了为什么他的海顿和莫扎特交响曲过于正襟危坐,但协奏曲、清唱剧和歌剧上却为后人留下众多的传奇。

至于卡拉扬所处的音乐坏境,恐怕对他一直抱有相当的敌意。文人相轻在有着巨大经济利益角逐的领域会更严重些。在每个十年里卡拉扬在音乐界都有强有力的敌人。音乐和诗歌一样,是最无形的艺术。艺术品的同一个特质,在一些人眼里是西施,在另一些眼里却是妲己。可以说每位指挥大师,演奏每一位作曲家的每一部作品都存在问题,真可谓横看成岭侧不成峰。好在真正的指挥大师们都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所以才有了每个方向上的路径供我们选择,而且,每一条路,不走到尽头都难以领略不尽的美景。


原帖由 vivaldi_gu 于 2009-4-20 23:18:00 发表
Q兄所言甚是,只是这当中我个人认为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音乐环境随着时代之进步而发生的递进式变化,卡大师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普及发展是起了历史作用的,但这并不能说,他所演绎的每一个作曲家的每一部作品就不存在问题,当然这并非吹毛求疵,而是就事论事,因为卡大师的时代,音乐硬件环境相对比较落后,而软件环境则较当前要宽松不少,至少对他这么一个世界级的指挥大师,基本上也没什么人会去对他所演绎的作品指手画脚,这中间,以我个人的粗浅理解来看,多半还是跟当时的音乐环境有关
最后编辑qsyd 最后编辑于 2009-04-21 13:27:3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