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磁带:40岁的你还记得吗?20岁的你见过吗? [复制链接]

查看: 52969|回复: 193
31#

是啊,看到这些磁带感到无比亲切!还清楚记得当年在落地音响将LP过录到磁带上,以及后来在台式音响上将CD过录到磁带上的情景。为了重放那些磁带,十年前还专门买了台Onkyo的卡座,听着那些熟悉的声音,心里觉得无比温暖,昔日的种种仿佛重现眼前。
TOP
32#

呵呵,当年收的不如我多啊,不过我都扔了,如果找到CD版的话。没有对映CD版的
倒都是国内歌手和乐队的东西了。
TOP
33#

香港电台第四台录下的
111.jpg (, 下载次数:271)

jpg(2009/1/5 7:11:11 上传)

111.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4#

应该是国内最早见到的古典音乐磁带

大概在1984年,人音社开始生产盗版磁带,新华书店代销,售价是5.50元(或者是5.00,记不清了)。
当时10元钱即可维持一名普通城镇居民一个月的基本生活,本科毕业生的标准工资是53元。
这些磁带一上柜就被抢购一空。你只要在书店磁带专柜前选购这些带子,总会得到众人艳羡和尊敬的眼神,总会有人和你搭讪,或是向你请教,或是跟你交流。
PICT0016.JPG (, 下载次数:248)

jpg(2009/1/5 8:56:24 上传)

PICT0016.JPG

最后编辑wangfeng202 最后编辑于 2009-01-05 08:56:24
TOP
35#

“抚今追昔”,最深切的感受是,那时候的我们是很幸福的,因为,那时候的古典音乐出版业是那么的辉煌,品种是那么丰富,几乎是想听什么有什么。看看今天,想听什么却不一定有什么。看到楼主拍照的那些磁带的封面,相信很多人都在感叹,那些版本蒸发多年了,多希望它们能重见天日......
最后编辑音乐的奉献 最后编辑于 2009-01-05 09:04:26
TOP
36#

太平洋公司的“正版”

与此同时,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出品系列古典音乐磁带,比中唱的产品要精致得多。开始时封面都是一张音乐家的头像,金和银两种基色极好地衬托出古典音乐的高贵身份。售价是6.70元(或是6.80元,记不清了)。
貌似引进版,估计还是盗版性质。基本上连演奏者的名字都不标的。
到后来有些带子也标上演奏者的名字。其中的几首贝交,是马塔契基指挥匈牙利国立交响乐团演奏的,甚是朴实沉稳。
这些磁带当时还很难买到。我收的这些东西有不少是从太平洋公司邮购的。
     后来的封面不再沿用开始的设计,失去了那种庄严、神圣、经典的感觉。
PICT0017.JPG (, 下载次数:240)

jpg(2009/1/5 9:05:03 上传)

PICT0017.JPG

TOP
37#

卡拉扬的贝多芬

大概在1985年,原版的古典音乐磁带大举进入国内。


这套德国原产的卡拉扬1963年贝交绝对是当年最受欢迎、发行量最大的原版古典音带,在中国销了多少套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贝多芬、卡拉扬,是当年乐迷口口相传最响亮的两个名字。音质很好,磁带质量也不错,封面是卡拉扬的系列照,极具吸引力。9元一盒,应该算是特价了,一套8盒共计72元,近一个半月的工资啊!偶托人买的同时自己四处寻觅,买重了两盒。
PICT0006.JPG (, 下载次数:234)

jpg(2009/1/5 9:11:34 上传)

PICT0006.JPG

最后编辑wangfeng202 最后编辑于 2009-01-05 09:11:33
TOP
38#

真不错,流口水中!我家只剩流行的卡带了。古典的全发霉变声了,一次性称重卖废品回收站了。流行也报废了好多。
TOP
39#

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荷兰产的这种带子,估计是取得唱片公司授权的一种翻版,音质最好,带基质量也最好。13元一盒。


一名本科毕业生,一个月的标准工资刚好够买4盒这样的磁带,还剩1元。
知道当年的爱乐人有多苦了吗?

     这套勃拉姆斯交响曲当时在北京外文书店的柜台上一次购齐,爽!!!买后就拎着她们跑到音乐厅,当晚是汤沐海的音乐会,买到一张赠票,刚好和李德伦先生坐一块儿,拿出来请他老人家鉴定了一下。


     第一和第二是绝对的名版!!!

李先生的点评是:老喽(指录音),都死了多少年了(指指挥家)!
     ^_^
PICT0009.JPG (, 下载次数:225)

jpg(2009/1/5 9:33:41 上传)

PICT0009.JPG

PICT0026.JPG (, 下载次数:225)

jpg(2009/1/5 9:33:41 上传)

PICT0026.JPG

PICT0027.JPG (, 下载次数:224)

jpg(2009/1/5 9:33:41 上传)

PICT0027.JPG

TOP
40#

我读书时当年一个月零花钱和哥哥加一起才20元,仍坚持每月两盘磁带的消费。的确很不容易啊。那时国内引进版磁带的价格在上海是7。9一盘。进口带是15一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