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不管黑猫白猫声靓为正——拜访一位音源前后级玩供电的烧友
高手都会因为理论多而显得畏首畏脚,反而牺牲掉一些意外收获。LZ证实这条路是不容置疑的,它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为什么老用那些牛角里的理论争论不休,感兴趣自己试试就知道好处远大于自己所认为的劣势。
举些例子,看看值不值得玩下去--------
采用超大水塘处理电源滤波,好处:
1、文波系数低,声音表现背景非常宁静、黑暗,声音纯净;
2、两端延伸大大加强,在听感上,也就是动态加强;
3、声音全频密度超乎想像的加强,能量真正实现加强,声音表现为全频饱满流畅,细说为高频圆润、光泽、质感一流,中频饱满充满磁性,低频控制力一流,弹跳象皮球一样饱满结实,蜻蜓点水式的低频被你读懂后保证让你吓得浑身无力,听到后佩服得五体投地,当然这分蜻蜓点水式的低频是极少数顶级器材才拥有的素质,羡慕吧!超高充满空气感、超低箱子无能力表现
4、全频控制力全面到位;
5、通过滤波较任意搭配音色,从其中可感悟到无数名机声音风格及设计理念以及妥协态度;
6、可以较任意调整混响的时间,不受房间装修太多的约束,只要房型比例和大小合理,一样得到很好的声场定位与自己喜欢的混响时间,喜欢“现场感”强些,可加长混响时间,喜欢干净原音则缩短混响时间。。。
这些还不足够吗?难道为了一些理论而放弃这种做法也没什么好说的。
先到这,说缺点:
1、对于音色把握;
2、对全频能量的平均分配;
3、也是对频响平坦的控制;
4、对声音相位的把握。。。
至于那些电容配对,漏电系数等等无需要求太高,在这个时候------
量变促成的质变是可以弥补几乎一切高手被自己的理论束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