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复制链接]

1#
偶翻唱片架,一张湛蓝的天空下,一尊仰拍的舒伯特半身石雕CD映入眼帘。细看是DG93年4D的录音。演奏:世界上最古老的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医学博士的西诺波利。
     DG太厉害了,这封面已告诉了我们许多,那雕象只完成了头和部分肩。未完成的舒的特吗,分明已是完善的艺术品。
    第一次听未完成是磁带,大约二十几吧。一二乐章中几个主题就永久地驻入脑中,可谓挥之不去,召之即来。当时奇怪:怎么有这么个怪名?写不完?分明这部后面还有九吗。一次看到朋友素描断臂维哪斯,惚然开朗。那支臂是不可以有的。后读音乐专著时知道了,上世纪也曾有过重金悬奖补写未完成交响乐的荒唐。
    很久没听了,放入CD后,乐队阴沉的低音声部从八寸喇叭中暗涌出来,暗暗叫苦。若有十五寸才够惨人。不过第一主题唱出时,自已又开始陷八了那悲沏,苦楚之中,随着乐思的起伏发展,缠绵不绝的弦乐群一会从高音传递到低音,一会又相互缠绕。心绪也象那句名诗:剪不断、理也乱。虽然乐队全奏也时常使人感到抗争、坚定的力量。但那凄美的咏唱还是占满心头。
    第二乐章让人平静了许多,木管组的悠长的和声持续音给人的空灵之美难于言表。也只在莫扎特那里听过这种木管的歌唱。音乐温暖3许多。回忆,幻想。总之想往中美好就象在眼前。可是,这一切的幻觉还是被惆帐代替了。和中国宋代李清照那个怎一个愁字了得不同的是。舒伯特不是愁,是对人生美好的苦苦期盼。是对人类所遭痛苦的悲悯之大情。
    舒伯特的音乐同巴哈、莫扎特、贝多芬一样永恒。那怕是一首歌曲,也通过他之手耸立在音乐的最高峰。音乐史上真正雅俗共赏,同时又具经典传世的作曲家。他的音乐自然天成,也只有莫扎特、海顿有此特质。一首歌曲换一顿饭吃。挥手即成。
    舒伯特只活了三十出头。在世俗常理耒说,是没走完人生全程。就象这部史上唯一二乐章的交响乐。但我们感到这部未完成交响乐己完成了人类音乐史最别具一格的美学诗篇。
     相信喜欢舒伯特的烧友不在少数,他的歌集,钢琴作品、室内乐都是经典。谨以此短文起头。让大家想起他、他的美、他的伟大。
分享 转发
在G弦上……
TOP
2#

回复: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老哥哥!您还没休息呢?

深夜细品老哥的美文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TOP
3#

回复: 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这部作品西诺波利在DG有两个版本,其实早期的版本更好,也就是封面是歌德那张,我因为改听黑胶而没买。“未完成”我首推福特文格勒,旋律低回,沉郁挥之不去,是我最喜欢的版本,其次是小克里伯的版本,气氛也营造得不错。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8-07-26 03:28:2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回复: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全球变暖,我们这儿夜里也热的难睡了。公牛弟不也在爬格子。呵呵。估计北京更那个了……
   以前只顾及乐曲本身,从上这坛后才知道版本比较之重要,由其施兄对版本知之甚详的解说,获益非浅。
   舒伯特是我最喜欢的大师之一,紧排莫扎特。个人喜好的理由是:是虚情作做无病呻呤,还是真诚倾吐。其实音乐和人写东西一样,常言道,文如其人。有人花里胡哨,有人实实在在。
在G弦上……
TOP
5#

回复: 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昨天晚上邻居送给我三张黑胶(她放在家里也没有用。呵呵,储物间里过气的累赘)。
其中一张恰巧就是舒伯特的未完成,卡拉扬65年指挥柏林爱乐。数码转录的小禾花,版本远没有S兄介绍的经典。
正在听,开始有些悲戚,后面比较舒缓。还没有听完,确实很美。
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TOP
6#

回复: 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8-7-26 10:02:00 发表
     全球变暖,我们这儿夜里也热的难睡了。公牛弟不也在爬格子。呵呵。估计北京更那个了……
   以前只顾及乐曲本身,从上这坛后才知道版本比较之重要,由其施兄对版本知之甚详的解说,获益非浅。
   舒伯特是我最喜欢的大师之一,紧排莫扎特。个人喜好的理由是:是虚情作做无病呻呤,还是真诚倾吐。其实音乐和人写东西一样,常言道,文如其人。有人花里胡哨,有人实实在在。
其实论坛对版本如数家珍的朋友很多,可能有些朋友渐渐淡出,所以回帖不是太多。但我很尊敬万总,文章充满哲理,是我喜欢的类型,和万总交流也能碰撞出火花,心中还有热情把。我喜欢这种有益的交流,真诚的交流,永远不会觉得厌倦。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回复: 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原帖由 梁溪人家 于 2008-7-26 11:09:00 发表
昨天晚上邻居送给我三张黑胶(她放在家里也没有用。呵呵,储物间里过气的累赘)。
其中一张恰巧就是舒伯特的未完成,卡拉扬65年指挥柏林爱乐。数码转录的小禾花,版本远没有S兄介绍的经典。
正在听,开始有些悲戚,后面比较舒缓。还没有听完,确实很美。
[attachimg]96738[/attachimg]


梁溪兄:黑胶我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版本,前段时间买了个朱里尼的,不喜欢,半价出掉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回复: 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S兄:这个卡拉扬的版本,听了觉得很一般般。(呵呵,大概是DG的LP低价普及系列)

刚听完,两部舒伯特的作品,很不一般般。 在这个大热天里,心情觉得平静凉爽很多。
哈哈,明白了万大哥极力推荐的深意!
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TOP
9#

回复: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拜读!很喜欢舒伯特的作品!他的双重奏更好听,乐器你吹我赶,层层高潮的.
TOP
10#

回复: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最不喜欢小克莱伯的
欢迎光临上海小古唱片屋: http://shop37048759.taobao.com/
http://gustav.taobao.com
TOP
11#

回复: 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舒伯特30岁前就早早搞定8 1/2部高品位的交响曲,但始终没能在此裁格上与贝多芬相提并论。想来俺个人其实听前者的交响作品肯定要比后者的次数还要多,主要大多时候还是更倾向于舒伯特作品中那种偏古典主义的、理想化的浪漫特质,这点他和舒曼、门德尔松很对路,尽管他们都远比不上Mozart、Haydn的交响成就。听舒伯特的音乐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现实主义的那些瓶瓶罐罐关贝多芬葬礼上持火炬者鸟事!?呵呵呵^o^

出于作品本身的魅力,舒8“未完成”好的演绎也是大把抓。其中与舒9“伟大"搭在一起的stereo版本中,Josef Krips/WP、LSO(London 452 892-2)尽显质朴的维也纳风范,完全交由作品本身去说话,是我个人的心头好。


92年的德累斯顿版,西诺波利把他的个性化着重在了节奏和力度的自由上,先前浑然的张力和从容的姿态却不见鸟。诚如前面施兄所言,西诺波利头回DDG的“未完成”的确是当代数字录音中的极品,其弦乐与木管组的衔配细节、以及与众不同的个性化造句显然经过了指挥家深思熟虑的设计,温润而壮阔的音效甚至都好过后来的92年4D版。

这版三星戴朵小花儿的“未完成”不得不让我又联想到另一款更了不起的历史录音——同样是意大利人,同样是与爱乐乐团,同样是在Kingsway,1955年Giudo Cantelli再次造访伦敦时,为EMI留下了一款弥足珍贵的立体声“未完成”。不夸张的说,那种浑然忘我的抒情性和无边无际的宽缓、深邃大抵已独步天下了。西诺波利虽不长寿,毕竟活过了天命之年,而36岁上英年早逝的指挥奇才诠释31岁便夭折的Schubert最具感染力的作品本身似乎更添传奇色彩(巧合而带有类似悲剧色彩的另一个传奇是,44岁遇海难的Istvan Kertesz指挥LSO的“未完成”也在振聋发聩的同时令人唏嘘不已! )。

当时担纲这支仅两乐章交响曲录音的竟是大名鼎鼎的Christopher Paker与Neville Boyling联袂出手(真想不出这哥俩是怎么分工的?!),40多年历史的母带保存状况又出奇好,不可思议的好福气!这个录音被收录于1994年EMI著名的“艺术家肖像”系列中,2CD当年定价100大毛左右。CD上其它曲目参见图片,全部是极品。其中必须提到的是,CD2上紧随“未完成”的是与NBC在卡内基录制的Franck d小调,演绎根本把该作品提高了一个艺术档次,听过后才醒悟,原来“d小调”跟“未完成”配合在一张唱片上是能够不跌份的,从此余言皆废了吧!为此,我始终对”企鹅“上评价该套唱片时吝啬着的那朵小花耿耿于怀......听罢这套唱片后,你不得不感谢当年Antonio Ghiringhelli博士不失时机地向Toscanini引荐了Cantelli,你也不得不由衷地钦佩Toscanini在选定接班人时不拘泥自己的指挥风格慧眼识英才,你更不得不扼腕感慨1956年巴黎奥登那场著名的空难完然改变了战后几十年间西方指挥界的格局,既传说中“音乐版图上骤然消失的超级大陆”!

假设Cantelli命长的话,首先Toscanini肯定能再多活上几年,而不至于在他钦点的接班人葬礼后的一个月就因脑血栓突发,于苦闷和痛彻心肺中撒手人寰;其次,Bernstein根本没机会入主NYP成为美国盟主,那么在英国Klemperer还能以爱乐乐团为起点开启新生吗,至少不见得能独掌爱乐乐团n年吧;而米兰斯卡拉却将由历史上唯一任命的终身首席所统治(是的,无论Toscanini还是Serafin、Sabata都不曾获得这样的荣誉),那么Solti在欧洲大陆歌剧唱片上获得的荣耀势必将不得不减少,搞不好连他在芝加哥的交响指挥生涯也会存在很大的变数,因为去不成NYP的Bernstein很可能早10年就盘踞在那里了......可以断言的是,二十世纪下半叶,领军美英盟国音乐阵营对抗Karajan为代表的德奥阵营的一定是更才华、更英俊的Cantelli(活脱儿一《郎心如铁》里的Montgomery Clift),而且多半儿会占据绝对的上风。机敏的肖伯纳曾经告诫年少气盛的神童海菲茨:“你拉琴这么完美,恐怕连上帝也要眼红,所以每天一定要拉错几个音符来代替祷告,否则的话,你肯定会早逝的。”,若您更变本加厉的是一超级美男,那这话也许就不仅仅是一句戏谑的恭维了吧!?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08-07-27 00:42:54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12#

回复: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末定成交响乐没有急风暴雨、更无五光十色的乐队色彩。但用情极深《比紫六悲愴,要哲理的多》
   这部作品虽然缺了诙谐曲舞曲的小快扳第三及总结性的第四乐章。但已充分完成了对人生的思索咏唱。
  所以后人怎么续写都象给维那斯安胳膊,左看右看不是一回事。
  静下心耒,细细品味这未完成中的几个主题及怎么发展吧。会使你思索感慨良久。
在G弦上……
TOP
13#

回复: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发完帖才看到b0dyheat兄《木卫2多顺呀》的好帖。这样的帖太少了。关于指挥阵营的种种变数及分折很令人信服。
在G弦上……
TOP
14#

回复: 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8-7-26 16:55:00 发表
   发完帖才看到b0dyheat兄《木卫2多顺呀》的好帖。这样的帖太少了。关于指挥阵营的种种变数及分折很令人信服。


谬赞了哈~~~后半截儿似乎有点儿跑题了,不过却也实在管不住浮篇联想开去,反正是闲聊也就絮叨哪儿算哪儿了...

睡个大懒觉爬起来摸到论坛上,有感于老哥哥您深夜的激扬文字,莫非昨儿晚又喝高兴了?!

ps:bodyheat、木卫2,随您叫得顺嘴咯~~~就是个虚拟代号而已我无所谓的^_^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08-07-26 18:07:51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15#

回复: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万总和木卫2交相辉映,168大放异彩。哈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6#

回复: 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一生坎坷的舒伯特在短短的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9部交响曲、600多首艺术歌曲、22首钢琴奏鸣曲、l8部歌剧、歌唱剧、l9首弦乐四重奏、4首小提琴奏鸣曲等音乐作品。他是艺术歌曲王国里的王者。舒伯特性格内向, 他是一个富于幻想的人,他比贝多芬有更多的诗人气质。他很有才气,美妙的乐思直接反映到他的作品里。因此他的作品都充满了青春气息,融合着天才诗意的想象和丰富绝伦的歌唱性。但我们仍能从里面听出忧郁和感伤,也许这是天才舒伯特与生俱来的特质。舒伯特也许天生骨子里是悲观的,哪怕是他最优美明朗的旋律,也总是会擦过几片薄薄的乌云。他的很多作品带有淡淡的忧郁,但整体基调是愉悦和浪漫的,逍遥自在,天真烂漫。他的很多作品听了令人不觉沉醉。青春是无价的,舒伯特青春时代的忧郁化作了一种特殊的美…….. 这是一套清新,雅致的舒伯特交响曲全集。不追求大气磅礴。总的基调是健康,乐观的。这种特质贯穿在他的这套舒伯特交响曲全集里面。虽然很久之前就听过这套全集,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第八和第九......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7#

回复: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飞利蒲小双张系列可能是最成功的一个出品。每个发烧友都有吧。施兄对舒伯特音乐气质的把握与阐述可谓是极为到位。
    不用他的交响乐举例。就是那首人人口中都有的小夜曲就足可证明。F小调、抒情中有惆帐、忧郁。夜空中,几抹薄云间星星偶有闪烁。年轻的恋人在相思:甜密的爱情总掺杂了些……
    呵呵,老朽又回到高中毕业时了。
    抒情音乐中的精品、还可以留传若干年《X》。
在G弦上……
TOP
18#

回复: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9#

回复: 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我很喜欢艺术歌曲,尤其是舒伯特的。好象是21张CD,包括三大连篇艺术歌曲《美丽的磨房女》,《冬之旅》,《天鹅之歌》。以往都是听迪斯考的版本。最近听了温德里希和HANS HOTTER的,深有感慨,可以说开了眼界,这次先谈温德里希,一位早逝的天才。弗里茨.温德里希最有名的唱片就是DG那张大禾花《舒曼诗人之恋,贝多芬,舒伯特艺术歌曲》。《诗人之恋》是舒曼的爱情日记。但这次我要谈谈弗里茨.温德里希的舒伯特名篇《美丽的磨房女》,这是一张LP,好象没有CD出版。但弗里茨.温德里希在DG有一个《美丽的磨房女》的版本,这两个是不同版本,因为伴奏的钢琴家不同。DG那个很遗憾没听过。弗里茨.温德里希是少数可以被称为艺术家的男高音。但他在如日中天的盛年从家中的楼梯不幸摔下去,36岁就不幸英年早逝,从而给世人留下许多遗憾。弗里茨.温德里希的莫扎特歌剧非常有名,被公认是演绎莫扎特歌剧的权威。弗里茨.温德里希留下来的艺术歌曲不多。“《美丽的磨房女》总共有20首歌曲,取材自穆勒的24首诗。舒伯特把20首诗分为5小段,第一段(1-4)叙述主人公来到磨房的情形,第二段(5-9)叙述主人公爱上磨坊主人的女儿,第三段(10-12)则是他尝到爱情甜蜜的滋味。然而快乐的时光总不长久,情敌猎人在第四段(13-17)出现,主人公开始变得愤怒,既而绝望,在第五段(17-20)走上自我毁灭之路。舒伯特从1828年开始创作这部声乐套曲,这段时间他曾因病住院,因此《美丽的磨房女》的前几首可能是在病床完成的。或许创作能让舒伯特忘却些许病痛。”工业革命后,人们依恋从前的生活,艺术家们对旅行、流浪者、波西米亚生活方式充满憧憬,以这些题材作为创作灵感或主题,形成了浪漫主义的主流。弗里茨.温德里希的演唱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放松而感人。这部作品表现得饱含深情而又有淡淡的哀愁。温德里希和HANS HOTTER的舒伯特都非常出色,但风格明显不同,有机会再谈HANS HOTTER。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

回复: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听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发现他常常是自说自话,一言三叹,绵延不决,往往最后又会回到初起。而最后两首交响曲,却是气惯长虹,一泻千里,最终成就了你他的伟大。

      我听舒的钢琴奏呜曲,也有如是之感。自言之语、一言三叹。《迪卡高价片,PH,演奏:RADU、LUPU》。很有意思。
      舒的艺术歌集,只有冬之旅。是PWC呢还是PILZ公司的,?刚才翻唱片架太乱。没找到。是小公司,但挺好的。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