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未完成、舒伯特、人生无果、歌永恒。
一并回楼上江、万、scfan...诸兄,
在维也纳音乐史上,交响乐作曲家中通常把Schubert 排在Brahms之前并非什么太难以接受的观点,万兄的理解十分到位。
事实上,前文提到的每一位作曲家都不可能在只受一个人的影响便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如Schubert的交响创作至少从Haydn、Mozart、Beethoven三位身上汲取养分,而显然Schubert并无意于从现实主义理想者的角度或戏剧性的猛烈上向Beethoven靠拢,而是被他交响曲的形式结构与力量所感召,他力图以他自己的抒情方式达到Beethoven那样的高度,但刚开始便戛然而止。而Bruckner的创作源泉肯定至少有Beethoven、Schubert、Wagner三位,但我们不难发现,在他所有交响作品中也同样无意于表达Beethoven那样的东西,也根本不敢去攀比他现实生活中那座终身偶像的管弦乐天赋,而是以同样的如歌的旋律主轴、同样宽阔的曲式、同样的敏感和质朴精神向Schubert靠拢。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Bruckner最忠实的支持者之一爱因斯坦在谈到他时所说的“...Schubert的源头肯定在他的交响曲创作中汹涌得最为澎湃!”。他的嫡传弟子Mahler亦同理,而那种纯音响性基础却发展得更庞大了。
牵扯到Brahms那些基于室内乐基础上的交响作品,在意图上倒是更趋向于贝大人,他似乎更希望人们通过这些交响曲把他看作一个思想家、哲学家而甚于一个音乐教授。
至于舒9、布9、马8都是力图以他们自己的风格达到贝9的高度或者说力度,但谁也没完全达到目的(至少在别人眼里是这样的

),因为他们与Beethoven根本不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