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中国式的音乐浪漫和代表唱片
阐述: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要想在不同的创作风格之间,譬如古典主义和 浪漫主义之间,按照那些讲究条理的音乐史家的愿望划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中国的标题音乐形式,始于古老的琴曲,是中国音乐中的重要历史传统。西方浪漫主义标题音乐,主要以典型的音乐主题动机及其发展,象征人物及情节的逻辑展开顺序,或暗示某种景象的特征;中国音乐的标题大多是一种情感倾向或音乐意蕴的指向。其音乐注重的是诗境、情境、画境和意境的统一。一曲借景抒情的《二泉映月》,在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深邃意境中,蕴含着历尽沧桑的情感积淀,那起伏跌宕的旋律倾诉着荡涤人间尘埃、激越生命升腾的心灵对话。一曲《高山流水》,时而微势飘渺,一波三折,似滴沥潺泉引出人间仙境;时而回锋逆转,挽横引纵,似天赖之音回荡空谷峡山。也许正是因为该曲玄妙的意蕴,西方人视它为宇宙音乐,将其载入人造卫星,响彻太空。
中国音乐艺术注重生动、富于韵味的旋律运动,具有鲜明的线性表征和微势飘渺的深邃意境的风格特点。中国音乐艺术的这种风格,以诗词曲的声韵和丰富的方言色彩为基础,与中国书法、绘画等艺术相通。例如,《春江花月夜》以富于个性和擅长表现旋律线条的多种民族乐器的交叉对比及叠置,隐喻着色调淡雅、情调浓郁的南方水乡月夜之深邃意境。琵琶的轻柔透明,古筝的波涟荡漾,二胡的委婉悠长,洞箫的幽雅飘逸……这富于诗情画意的音乐线条的运动变化,显现出中国音乐艺术微势飘渺的神采意韵。西欧古典音乐注重形式结构(曲式和织体)的特征,与中国音乐的线性表征,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各自的音乐风格。(网上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