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式的音乐浪漫和代表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29057|回复: 112
51#

回复: 中国式的音乐浪漫和代表唱片

《云钟》曲目包括:序曲《云钟》,彷佛由缥缈云雾间传来,玎琮风铃伴随透明人声悠悠作响,一派云淡风清。曲二,女声反复吟唱“般若波罗密多”六字,清美而空灵。曲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朱哲琴友情献唱,这次她展现的是平和、自在的歌声。曲四《琵琶行》,由九九八十一把琵琶交叠而成,带领听者进入时间的甬道,敦煌千古壁画上腾飞的伎乐幽然再现。曲五《群僧》,作为曲六《般若心经》的引子,群僧从神秘不可知的地方由远至近。曲六《般若心经》何训田只是单纯地以器乐为经、人声为纬,在心耳间织起美丽的锦绸,聆听者的心绪随着撼人心魄的声波魔幻的旋律而跌宕起伏。
曲七《尘鼓》,层次丰富的打击乐,以鲜活律动架构出点、线、面的均衡节奏,主次交替更迭,呈现人间众生相。曲八《白蛇舞》,以虚无氛围表现“空”的意象,运用现代音乐手法表现白蛇的出离与顿悟后的自由。曲九《春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禅宗《无门禅师》的一首诗偈,述说了音乐家内心想望的自由心灵,同时扣合了心经所传达的“观自在”,采自江南民谣曲调的《春歌》,以高达八百余人次的大合唱呈现人间荣景,和谐歌声由远而近,有着雨过天晴后的清新透亮与盎然生机。曲十《千江月》,“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生命转折后的破茧而出,正是此曲所表现的境界,山林深处传来的木鱼声开启序幕,大鼓接续而出,由缓而急,霎然停于高峰处,气势磅礴的百人禅诗大合唱、钟声伴随的诵经声,逐渐由近而远。悠远笛音吹起贯穿全辑的主旋律,于空灵气韵中乘风而去。   (转贴)
20033723593946596.jpg (, 下载次数:53)

jpg(2007/12/27 1:31:16 上传)

20033723593946596.jpg

TOP
52#

回复:中国式的音乐浪漫和代表唱片

序曲《云钟》,彷佛由缥缈云雾间传来,玎琮风铃伴随透明人声悠悠作响,一派云淡风清。
曲二,女声反复吟唱“般若波罗密多”六字,清美而空灵。
曲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朱哲琴友情献唱,这次她展现的是平和、自在的歌声。
曲四《琵琶行》,由九九八十一把琵琶交叠而成,带领听者进入时间的甬道,敦煌千古壁画上腾飞的伎乐幽然再现。
曲五《群僧》,作为曲六《般若心经》的引子,群僧从神秘不可知的地方由远至近。
曲六《般若心经》何训田只是单纯地以器乐为经、人声为纬,在心耳间织起美丽的锦绸,聆听者的心绪随着撼人心魄的声波魔幻的旋律而跌宕起伏。
曲七《尘鼓》,层次丰富的打击乐,以鲜活律动架构出点、线、面的均衡节奏,主次交替更迭,呈现人间众生相。
曲八《白蛇舞》,以虚无氛围表现“空”的意象,运用现代音乐手法表现白蛇的出离与顿悟后的自由。
曲九《春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禅宗《无门禅师》的一首诗偈,述说了音乐家内心想望的自由心灵,同时扣合了心经所传达的“观自在”,采自江南民谣曲调的《春歌》,以高达八百余人次的大合唱呈现人间荣景,和谐歌声由远而近,有着雨过天晴后的清新透亮与盎然生机。
曲十《千江月》,“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生命转折后的破茧而出,正是此曲所表现的境界,山林深处传来的木鱼声开启序幕,大鼓接续而出,由缓而急,霎然停于高峰处,气势磅礴的百人禅诗大合唱、钟声伴随的诵经声,逐渐由近而远。悠远笛音吹起贯穿全辑的主旋律,于空灵气韵中乘风而去。   (转贴)
TOP
53#

回复:中国式的音乐浪漫和代表唱片

我们祖国的音乐文化还是很不错的!
[fly]“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这次来北非,一是锻炼队伍,二是考察新人”
[/fly]
TOP
54#

回复: 中国式的音乐浪漫和代表唱片

李兄的文笔风流俊雅,思绪飘逸灵动啊,呵呵
自然是发烧的最高境界!
TOP
55#

回复:中国式的音乐浪漫和代表唱片

原帖由 李商隐 于 2007-12-26 23:39:00 发表
学习了。能否请pipe_organ 兄介绍一下大同音乐社。关于现在新民乐我一直持乐见的态度,我觉得流行和娱乐化不是坏事,而且也是必然。儒教一直推崇雅乐而贬低俗乐,于是音乐被交给了伶工,但是这种音乐发展的重大责任显然不可能有少数伶工手上完成。当知识分子对音乐的态度扭转或是减弱(譬如转向诗歌),音乐发展的动力就被减弱了。流行和通俗是发展方向。个人浅见。


商隐兄过谦了。这个谈到国乐的帖子正好勾起我的一些观点想法,所以就借机说说了。
要说介绍大同音乐社,那我还是不够格的。这个音乐社旧址就在上海方浜中路靠近老城隍庙一带,我记得那边应该还有个纪念馆。他们最有名的成就是把“渔歌唱晚”改编成了大家熟悉的“春江花月夜”,开了现代民乐合奏的先河。另外一个是,中国传统乐器是5声音阶的,这点在转调以及不同乐器的配合合奏上不如12平均律来的方便,大同音乐社在这方面也有不少的探索和创新。
但最吸引我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今天颇有几分相似:传统文化在西洋文明面前不能说是败退,至少也是处在了下风,经济上倒是蓬勃发展(仅就当时十里洋场的上海而言,还是雄踞亚洲的)。可为什么今天就出不了类似的成就呢?也许是我们的经济还不够发达,不少民乐人才都去了国外;也许是自由度还开放的不够,还没有到百家争鸣,所以也就没有了百花齐放。
我并不反对“新民乐”尝试流行元素,我有意见的是离传统太远了(甚至是彻底抛弃)。设想一下当年吸收借鉴西洋乐队而创作“春江花月夜”的时候,不去继承传统的“渔歌唱晚”,今天我们会见到一个怎么样的作品呢。
TOP
56#

回复:中国式的音乐浪漫和代表唱片

说到继承传统,倒让我想起数年前曾在汾阳路看到过一本席臻贯先生的敦煌唐传乐谱译谱,当时以为这件事已有大成,但后来又听说林谦三晚年推翻了部分自己早年研究结论,藏经洞乐谱的翻译在学术界还有争论。也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这些汇集成册的译谱有没有人演奏,是不是有相关的演出。
而另一件乐界谜案,马勒的“大地之歌”。在当年李岚清副总理的指示下,这些年的研究进展据说很快,已经破解了其中一首,且结论基本取得共识。
这一中一洋两相比较,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感觉。
TOP
57#

回复:中国式的音乐浪漫和代表唱片

呵呵,终于有了中国特色的唱片介绍,一定要顶一下,为李兄的弘扬国粹,劳心劳力,劳苦功高啊!
TOP
58#

回复: 中国式的音乐浪漫和代表唱片

原帖由 pipe_organ 于 2007-12-27 13:2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李商隐 于 2007-12-26 23:39:00 发表
学习了。能否请pipe_organ 兄介绍一下大同音乐社。关于现在新民乐我一直持乐见的态度,我觉得流行和娱乐化不是坏事,而且也是必然。儒教一直推崇雅乐而贬低俗乐......


谢谢pipe_organ 介绍。春江花月夜确实出手不凡。我觉得民乐与中国古建有些相似,如要想能再次进入世界大潮流,不经过一场脱胎换骨似的革新不可。旧的还是要的,但要的是神而不是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
最后编辑李商隐 最后编辑于 2007-12-27 23:54:16
TOP
59#

回复: 中国式的音乐浪漫和代表唱片

原帖由 MissionLu 于 2007-12-27 12:41:00 发表
李兄的文笔风流俊雅,思绪飘逸灵动啊,呵呵


谢谢LU兄抬爱,有一些文字是转贴哦。
最后编辑李商隐 最后编辑于 2007-12-27 23:54:40
TOP
60#

回复: 中国式的音乐浪漫和代表唱片

四大美人之国色天香。这次依然是宋飞,她领衔用二胡演绎出美女神韵;张强、戴亚、杜聪用琵琶、笛箫、排箫等描画出国花四季迥异的性格。再加上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爱乐乐团弦乐的精彩表演,顶级录音技术和精良后期制作,是一张不错的唱片。不过我觉得宋飞演绎的二胡有些刚强,可能失于柔美。

01.千古西施  02. 春之梅  03. 出赛昭君  04. 秋之梅  05. 艳舞貂禅  06. 冬之梅  07. 唐妃玉环  08. 夏之梅
14.jpg (, 下载次数:62)

jpg(2007/12/28 0:35:55 上传)

14.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