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47148149150151152153154» / 16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116页介绍吉泽金,110页介... [复制链接]

查看: 170251|回复: 1627
1501#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影,144页介绍巴赫...

巴赫信仰神,然而巴赫是人,他不是总在神学和玄学中过活的,因为神学和玄学亦不完全是抽象的,在那个时代,信仰、宗教就是生活。宗教及其音乐活动融入到那时德国农民和市民的政治、文化、娱乐、艺术生活之中:从早祷钟唤醒人们直到唱晚歌———从圣三·一节嘹亮的小号吹奏圣歌,到复活节人们作礼拜时所听到教堂中的感恩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民众的生活一直和宗教与宗教音乐保持着根深蒂固的强有力的联系。毫无疑问,在巴赫(家族)内心深处有着同此具有生命力的习俗息息相关的神圣意念——并通过此促使他们在音乐创作和演奏活动中投入巨大的热忱和始终不懈的努力。在巴赫看来,按照马丁—路德教的传统,音乐和演奏“不是一种旨在表现人的感受的艺术活动,而是出于客观的必要 ,通过耶稣基督的口以《 圣经》的方式表现上帝的圣言;是出于信徒们,即基督徒们的创造性集体的普遍而又强烈的愿望,其目的在于颂扬创世主上帝,给他以最高荣誉。”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02#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影,144页介绍巴赫...

二、作品
  
  所有音乐的目的及其始终不变的动机,除了赞颂上帝、纯洁的灵魂以外没有别的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J·S·巴赫的音乐作品形式多样,体裁囊括了除了歌剧外的当时流行的各类音乐。在历史上,他完善了现存的各种音乐形式。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信念使他产生无比坚强的意志,对各种形式的驾驭不啻于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他空前的发展了路德赞美诗体系的德国音乐,前人的教堂音乐、管风琴音乐。他将器乐领域中的德、法、意风格揉为一体,开创了全新的风格和创作领域,不仅使宗教音乐,亦使整个德国音乐从曾被认为是“野蛮人的东西”发展而为近代欧洲音乐文化的先驱。正是信仰所产生的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热忱使他在形式上倾注了不懈的努力,他无限扩展了各种音乐形式所能达到的表现力;在器乐领域中,他努力使当时的所有乐器手法产生出所能产生的一切效果;在复调音乐中,他努力发掘主题在无穷无尽的细节中所能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形式。对技术的超乎寻常的精通使他的音乐表现出无与伦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实现了每个特定的音乐环境中所固有的各种可能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03#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影,144页介绍巴赫...

在巴赫的音乐中,有着千变万化的技巧、丰富多彩的灵感、层出不穷的乐思、无穷无尽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巴赫似乎以他的音乐形式揭示:上帝以他的荣耀、智慧和力量所创造的这个世界在构造上是无限多样、无限丰富、无限细致、无限深刻的。
  巴赫的作品浩如烟海,有康塔塔、乐队组曲、协奏曲、受难曲、弥撒曲、独奏奏鸣曲、前奏曲、幻想曲、变奏曲、经文歌、古组曲和舞曲……其中构成他作品的四块基石是:管风琴曲、钢琴曲、受难曲和弥撒曲、康塔塔。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04#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影,144页介绍巴赫...

巴赫的管风琴音乐可分为两大类:
  1)赋格曲或带有赋格的其它曲子
  2)众赞歌前奏曲
  前者豪放粗犷、气热澎湃、辉煌壮丽,必然的逻辑将这类曲目同“神圣”、“崇高”、“永恒”、“痛苦”、“死亡”……联系在一起。后者则是抒情的、内在的,这部分曲目现存约一百四十余首,大部份是以路德圣咏作为高音定旋律的改编曲和变奏曲,巴赫将路德圣咏作为自己的管风琴众赞歌前奏曲的骨架,并对其(以自我方式)重新铨释。这部分众赞歌前奏曲阐明了圣咏曲调在教徒心灵上所产生的神圣意念,以抒发个人主观的宗教感受和表白个人的虔诚。正如康塔塔中所唱的:“呵, 何其虚无缥缈——人生多么瞬息易逝 ( Ach,  Wie Nichtig!Ach, Wie Fluchtig!)……唯一的,全世界的慰藉------耶稣……”崇高的信念支持着他作了一部又一部管风琴众赞歌前奏曲,只有巴赫真正把虔诚和崇高注入到了这种具有巨大活力的音乐形式中。巴赫的管风琴众赞歌前奏曲可称得上是神圣的宗教诗篇。不论是赋格曲还是众赞歌前奏曲,还是托卡塔……巴赫通过他的管见琴音乐旨在表现人的衰老和死亡的种种假想和对主宰生与死的主的基督信仰,正如巴赫在其《管风琴手册》(《Dragelbüchlein》)一书的扉页上所写的:“仅为崇奉至高上帝——使至亲从中受到教益。巴赫的钢琴音乐,其动机无论是为了教学目的还是为了奉献与君王,实质上还是对上帝的赞颂。那些看似形式自由的即兴曲、幻想曲、前奏曲、托卡塔,其实同赋格一样——有着无与伦比的完美形式,表现出结构上的近乎苛求的严谨(这一点, 迄今为之没有人能与之相比)。对于路德教徒来说, 上帝为世界创造了完美的秩序,在巴赫眼中,音乐更是完美秩序的反映,“是一种精神和谐的最初体验”。他的乐队组曲和管弦乐协奏曲不追求声调表面上的优美,那些各个声部中自由和独立跳跃的主题被融合成一个井有序的、充满活力的整体,具有浑厚的力量、丰满的音响和压抑不住的活力。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05#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影,144页介绍巴赫...

巴赫在1708年1月25日在缪尔豪森的“辞职书”(辞职的原因是由于缪尔豪森教堂中令巴赫反感的虔诚主义布道者)中写道, 他的音乐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为歌颂上帝而创作一种经过整顿的教堂音乐。”
  从青年时代起,他就致力于此项工作,他就让自己的艺术忠实地为教堂和礼拜仪式服务,从而紧密地同路德式的教堂音乐传统结合起来。然而他似乎总是不能实现“创作一种经过整顿的教堂音乐”的愿望,无论是在魏玛,在阿恩施塔特,还是在缪尔豪森,在安哈尔特------克腾,他都无法进行这项工作。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06#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影,144页介绍巴赫...

直到他接受了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乐长职务,他才有机会有精力着手这项工作,虽然他的物质条件极差,但他却越来越不遗余力地运用他乐长的职务的威望为进行自己的教堂音乐创作而努力工作着------崇高的信念支持着他。在他的所有的作品中,为教堂的节假日的礼拜仪式而谱写的五个年度的宗教康塔塔占了极大的比重,这部份作品据说共有至少二百五十余首,现存的有一百九十余首,其中有一百六十五首是为莱比锡教堂而写的。从1724年圣三·一节后第一个礼拜日起至1725年复活节期间,巴赫谱写出了为整整一个年度中所有节假日的礼拜仪式所用的众赞歌康塔塔(以及管风琴前奏曲和卡农)。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07#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影,144页介绍巴赫...

巴赫在这种“纯教义”象征的赞美歌中找到了通向信仰的道路——“光荣、赞颂、荣誉和庄严都属于你,天父和耶稣,属于这个名字的神圣精神! ”巴赫在宗教康塔塔这一供仪式所用的音乐中竭尽所能地表现上帝的荣耀、智慧,不仅唱出了自己的虔诚心声,而且使所有参加仪式的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基督教的普遍原则、教堂和它对上帝的颂扬上。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08#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影,144页介绍巴赫...

巴赫还以受难乐这一形式传播耶稣基督的荣光,在这一体裁中,巴赫殚精竭虑,他一共创作三部受难曲《约翰受难曲》(1724年),《马太受难曲》(1729年),《马可受难曲》(1731年佚)《马太受难曲》宣扬了耶稣为了拯救人类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不止于此,巴赫精心地将各声部按不同曲调和音响组合起来,从而表现了耶稣受难的“真实的”戏剧过程,使人们透过死亡与葬礼音乐及终曲看到永存的生命,至使许多虔诚的信徒将耶稣受难的神圣事迹看作事实,从而在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下去牺牲自己,这是一部何其伟大何其感人肺腑的史诗呵!巴赫使自己成为福音教义的见证人------(那受苦受难的耶稣基督,不就是巴赫那由信仰支持的崇高信念和纯洁灵魂的写照吗?)尼采评价《马太受难曲》时说:“要是谁忘记了基督教义,那他在这里确实可以象听一部福音书一样听到它。”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09#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影,144页介绍巴赫...

巴赫晚年修订完成的《b小调弥撒曲》是这一崇高信念的又一产物, 他似乎在总结自己的声乐创作。这部弥撒曲有四部五个乐章,一共二十七个乐段,其结构之庞大复杂,只能用一个词形容:无出其右。四个部分是:
  1真正的弥撒曲(Mass)
  路德的标准:慈悲经(Kyrie)  荣耀经(Gloria)
  2信仰象征
  信经(Credo)
  3圣哉经(Sancta)
  4赞美曲
  和散那(赐彼永息) 降福经(Benedictus)羔羊经(Agnus Dei)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10#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影,144页介绍巴赫...

在这里,音乐凝聚成为一种由尘世与天国、时间与永恒相互对立构成的基督存在的高度象征,这是一首献给完善的、绝对的神圣权威的充满狂喜之情的合唱赞美诗。
  无论是巴赫的教堂音乐,还是他的世俗音乐,其创作目的无不是在于赞颂上帝,就连献给勃兰登堡大公的六首管弦乐协奏曲,也是歌颂上帝{而非大公}的。在那个时代,路德教成为民族的信仰,而这种信仰是同生活紧密结合的,宗教生活=世俗生活,宗教活动是一切活动的核心。不论诸如《农民康塔塔》之类的音乐其原来的创作目的(而非动机)多么的世俗,对于巴赫来说,一切音乐终归都是宗教。他对上帝的崇敬从头至尾指导着他的音乐,创作音乐是虔诚的表现,演奏音乐是崇敬的表示,第一个音符都是奉献给上帝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所有音乐的目的及其始终不变的动机,除了赞颂上帝,纯洁的灵魂以外没有别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